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271)

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约19140字。

  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该教孩子说方言吗”,“宿舍里最难懂的方言”,“一个字代表你的家乡方言”……在微博话题榜上,这些与方言有关的热搜阅读量全部过亿。与此同时,以方言创作并传播的文学、影视、综艺等作品也深受大众喜爱。比如,热播剧《山海情》中的方言和剧情更加贴合,闽南语歌曲《大田后生仔》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超20亿次。

  上述这些用方言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统称方言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方言现象,主要指用方言称说的地方名物,如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等;二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方言民俗或艺术,包括口彩禁忌、婚育丧葬、祭祀信奉等方言民俗活动,以及歌谣、曲艺、故事传说等方言文艺活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智慧,弘扬方言文化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保护传承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最适宜的办法是开发应用,通过研发多类型的方言文化产品,提供多种类、多方位的语言服务,满足人民群众语言生活和文化享受的需求,最终达成以应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承。

  当前,汇聚了总物理容量达100TB的“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已上线并向社会各界开放使用,可从国家层面规划包括方言文化在内的各类语言资源的开发应用。具体途径有:

  转写标注海量音视频语料,攻克我国语言因内部差异巨大而造成的识别障碍,让珍贵的语料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信息处理、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基础资源。

  提升国家语言资源库的安全性和共享度。随着语料开放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用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应增强资源库安全等级建设水平,加快数据信息加密技术的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研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在线数据更新迭代、勘误审核和分析研讨等功能的研究,以提升核心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有效性,为仍处于持续濒危状态的方言文化寻找科学保护的新路径。

  建设网络版中国方言文化博物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搭建好语言资源大数据“国家库—地方库”的分层架构体系,各地可通过该技术框架构建本地方言文化库,将数据采录展示系统下钻到县级单位,形成“毛细血管”式的平台多级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用融媒体平台技术建设网络版中国方言文化博物馆,实现国家馆与地方馆技术互通、资源兼容、信息共享。

  (摘编自王莉宁《方言文化受追捧的背后》,有删改)

  材料二

  闽西客家方言通常是指福建省西部地区的客家方言,包括长汀、宁化、清流、明溪、上杭。永定、连城、武平等八个县域的闽客方言群。闽西客家方言是闽西地区各种文化习俗和文明的综合产物,不仅反映了闽西客家人民的价值观念,也体现客家祖地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

  遗憾的是,作为闽西客家文化载体的闽西客家方言,在普通话全面普及的新时代已日渐式微。闽西客家方言在新生代交流中出现断层,不少年轻人基本上已经听不懂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即便是大山深处的人们也开始讲普通话,闽西客家方言逐步淡出了日常生活的交流;此外,各种文化潮流的出现也使得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不得不让位,即便是本土的客家人对于客家方言的依赖也不再那么强烈了。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一些方言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也进行了申遗保护。为了继承和弘扬闽西客家传统文化,提升新时代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开展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保护和传承好闽西客家方言呢?适应新形势,增加闽西客家方言的开放性,不失为一条好的策略。

  (一)增加闽西客家方言表达的形式。例如,通过官方途径,将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各地表演;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让闽西客家方言文化走上荧屏;将闽西客家方言文化引入校园,让中小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或是在特定场合中渗透闽西客家方言的推广使用。这些都有利于增加闽西客家方言表达形式的运用。

  (二)明确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政策。新时代应提倡多种语言并存,实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这有

  (摘编自张林诚《新时代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对策探析》,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论是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地方名物,还是婚育丧葬、祭祀信奉等方言民俗活动,都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为了从国家层面规划方言文化的开发应用,“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全面上线,并向社会各界开放使用。

  C. 闽西客家方言是闽西客家文化 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有助于继承和弘扬闽西客家传统文化。

  D. 闽西客家方言与古汉语在表达上相一致,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必须适当学习闽西客家方言。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方言有关的热搜阅读量过亿,以方言创作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可见方言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B.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中蕴藏了独特的文化智慧,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C. 普通话的全面普及、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各种文化潮流的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闽西客家方言的式微。

  D. 材料二引述了国家语言协会专家的话,强调多种语言共同发展,论证了推动闽西客家方言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闽西客家方言表达形式的一项是(   )

  A. 在世界客属文化中心举办三年一度的闽西客家山歌演唱会。

  B. 闽台客家研究院专家于2020年编纂《闽西客家方言语词文化》一书。

  C. 开发校本教材,在中小学校园开设“闽西客家方言”选修课。

  D. 在汽车站、公交站等地方,用普通话与闽西客家方言两种语言播报。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在新时代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笆斗媳妇

  刘艳华

  笆斗媳妇跳坑了!

  咋又跳坑了?

  听说和驻村第一书记李丽……

  人家一个城里姑娘,来咱村帮咱脱贫致富,会惹她?

  她说李书记贪污她家八百块钱补助,说她家还达不到脱贫的指标,李书记硬给她家摘帽。

  谁信呢?

  光她小儿子小伟在外打工半年就挣两万多呢——那可是李书记费了老鼻子劲儿才联系到的单位。

  那水坑能淹她腿肚子不?

  哎!还不是挂念政府的补助金。

  这笆斗媳妇可是个“知名人士”——跳井,上吊,喝农药、还时不时在大街上拉着长腔骂大街,谁家猪祖宗跑了,啃了俺家南瓜!谁家羊跑了,

《红楼梦》阅读练习

阅读(223)

《红楼梦》阅读练习,以下是《红楼梦》阅读练习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红楼梦》阅读练习

约23380字。

  《红楼梦》阅读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B.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虽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C.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D.王熙凤,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
  【答案】B
  【详解】
  B.“虽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是薛宝钗。故选B。
  2.《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秦可卿”八人外,另外四人是()
  A.王熙凤、香菱、巧姐、李纨B.王熙凤、李纨、巧姐、妙玉
  C.王熙凤、晴雯、李纨、妙玉D.王熙凤、平儿、妙玉、晴雯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的是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这十二个人物。钗指的是女儿的意思,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金陵省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女子变成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在《红楼梦》当中金陵十二钗大多数是以四大家族当中主子的身份出现,其中有八位是出身于四大家族当中的贵族小姐,只有妙玉一个人不是四大家族的亲眷。故选B。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石头在古典文学名著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西游记》、《水浒传》都以一块石头开篇。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题,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谈谈这块石头的作用。
  ①《西游记》中的仙石②《水浒传》中的石碑
  (2)在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坚韧顽强、不怕牺牲都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江姐(《红岩》)
  【答案】(1)示例:①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的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内育仙胞的仙石,一日,仙石迸裂,里面产出一石卵,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至此引出《西游记》中的取经人之一孙悟空。
  ②洪太尉等进入龙虎山伏魔殿,见一石碑,见那石碑后面刻着“遇洪而开”。众人放倒石碑,掘起石龟,扛起石板,使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出世。至

广西2021年春季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322)

广西2021年春季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以下是广西2021年春季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广西2021年春季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约14730字。

  岑溪市2021年春季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30年代初,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进乡间,试图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现“民族再造”。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一关键问题,他们呼吁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对此,吴景超1933年先后发表《知识分子下乡难》和《农政局——一条知识分子下乡之路》两篇文章表达异议。

  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在理论、目标和具体实践内容上存有差异,但基本的立足点是一致的,即认同中国的新生命在乡村而不在都市,呼吁知识分子克服困难,到乡村担负起为乡民服务的责任。但在吴景超看来,呼吁知识分子回乡村去的主张是行不通的。主要原因有四:知识分子在都市的出路多,乡村缺乏容纳知识分子谋生活的职业;乡村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研究学问的设备;乡村中的物质文化较低,难以满足知识分子生活的需要;家庭宗族、亲戚朋友不愿接受知识分子回乡工作。40年代后期,费孝通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认为想留住人,需要造就能够应用现代知识的生产事业。可以说,吴景超提及的上述四个主客观因素在当前乡村中仍然存在。

  吴景超认为都市与乡村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也可以为乡村服务,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第一,知识分子在都市对市民与乡民有同样的贡献,如记者在都市中办的报纸乡民可以看,医生在都市中开设的医院乡民可以住等。第二,知识分子在都市从事单纯为乡民服务的工作,如大学农学院知识分子通过改良育种、提倡合作事业以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第三,在都市中从事工商业的知识分子努力发展实业,吸收乡村中的过剩人口,以解决就业问题。

  吴景超提出在各县设立农政局,以提供职业的方式,用高于一般大学生的薪水,鼓励肯下乡服务的青年。县农政局至少需要三个知识分子来承担乡村工作:一个办理乡村社会调查,作为社会改良和设计的基础;一个办理农业推广,把国立或省立农事试验场所得的知识推广于乡村;第三个尽全力于乡村组织,推动组织领袖团及各种委员会,使乡民一盘散沙的生活转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人才匮乏仍然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严重短板。重读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城乡人才关系和乡村人才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需要承认人才向城市集聚的事实,同时要以城乡互联一体为出发点,看到城市人才对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吸引人才下乡,需要以职业和产业作为支撑。吴景超在《英国乡村问题》书评中,设想在乡村发展工业吸引人才,进而建设工农合一的新社区。那种倡导人才下乡担任志愿者、捐资捐物的做法,其作用是短期而有限的。三是人才下乡既要重视行政力量的推动,也要注重对乡村组织内生动力的培育。在吴景超的设想中,在农政局工作的知识分子是幕后推动、监督和指导乡村领袖团的力量,但具体负责组织乡村中各种委员会的还是乡村领袖。

  (摘编自葛飞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问题——从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出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呼吁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

  B.乡村物质生活比城市差、缺乏适合知识分子的职业等问题,目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

  C.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可在提供文化和医疗服务、办理乡村社会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

  D.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人才问题,着重分析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及启示。

  B.文章在概述吴景超对知识分子下乡难原因的认识后,引用费孝通的观点作了印证。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以“三个知识分子”为例,阐述了推进乡村工作的具体做法。

  D.文章使用“主要原因有四”“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等表述,用语准确,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当年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呼吁知识分子下乡是有意义的。

  B.我们不仅要积极改善乡村的物质条件,让知识分子能够安心工作,还要扭转轻视回乡工作的就业观。

  C.吴景超认为城乡互联一体,知识分子在城市也可服务乡村,因此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

  D.乡村建设应大力培育乡村组织内生动力,而不能一味依赖行政力量,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捐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字。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珠峰顶和高程测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

北京市各区2021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专题阅读

阅读(258)

北京市各区2021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专题阅读,以下是北京市各区2021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专题阅读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北京市各区2021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专题阅读

约2270字。

  北京市各区2021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专题阅读
  一•丰台区
  根据要求,完成第21题。(共5分)
  21.宋人知雪,以雪构建了大宋独特的雪文化:雪芹喜雪,以雪为《红楼梦》锦上添花。《红楼梦》书中,曹公或以雪营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直书雪中雅事,烘托人物形象;或以雪入诗,展示丰富寓意……请选择以上一个角度,概述与雪有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
  2.平谷区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脂砚斋在评价《红楼梦》人物时说“貞•正美人方有一陋处”。意思是说有缺陷的美人,才是真正的美人,活的美人。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人物,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朝阳区
  17.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5分)
  鲁迅评价《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颯被华林,呼吸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你认为宝玉“领会”到了什么?请结合一处情节简要分析。
  四•石景山区
  17.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曾转述过贾宝玉的”男女观”:”女儿是水作的竹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淸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你是否同意宝玉的上述见解?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5分)
  5.东城区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性表现在他对少女们的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请从原著
  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6.西城区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充分体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请从元妃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这三个事件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该事件能体现哪两种矛盾。(6分)
  7.海淀区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箸内容,说明理由。
  8.房山区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红楼梦曲《乐中悲》中写到,史湘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好一似,霁月光风糠玉堂“。请结合原著中的具体情节印证上述内容。(5分)
  参考答案
  一•丰台区
  21.(5分)答案提示:
  推动情节发展:“第四十九回、五十回”,一场大雪引岀宝玉寻梅、宝琴披裘立雪、芦雪庵即景联诗、史湘云割腥啖膻等情节。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287)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以下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约12610字。

  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使用0.5mm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学者散文提出自我精神启蒙,是自我“干预”当下一些知识分子“精神休克”的现实需要。而对“精神休克”的现状,很多作者与读者还缺乏清醒的认识。董健先生指出,中国的士子们经历了各种思想解放运动,潮起潮落,风风雨雨,其变化、其分化是十分惊人的,从而提出了需要“补钙”与“启蒙”的问题。当下很多士子的精神上,则出现了文化竞争力背后悖失传统的人性错谬,出现了传统士子道德操行的悖谬。为此,董健、丁帆等学者主张为当代知识分子“招魂”而必须“启蒙”。

  在“文化休克”与西方现代理论的各种“主义”从负面冲击中国文化传统之当下,我们必须重提鲁迅“立人”的思想,借鉴传统士子的精神情操,重新激活知识分子自身的传统文化基因。丁帆的随笔集《先生素描》为今天士子素描了垂范于今天与未来的精英群体,通过对章培恒、程千帆、钱谷融等已故当代士子精英的品鉴,为读者注入了一剂“清醒剂”。尽管他们曾经历过政治文化运动给予的各种遭遇与人生坎坷,但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独善其身的人文情怀,把自己的文学研究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此而鞠躬尽瘁。学者散文的作者应该从他们身上,传承为人、为文的“风骨”,同时之于自我解剖,也就有了效法人格精神的楷模。

  自我解剖是批判自我“国民性”中“瞒”和“骗”的阿Q性,是面对读者而进行的自我“审美”与“审丑”之间的“一个人的战争”。巴金将个人“国民性”中丑陋的东西,比喻为自己身上挤出的“毒疮”与“脓血”。他将本真的、赤裸裸的自我灵魂,交给自己的读者并让读者为之“审丑”,这为文学史树立了严格自我解剖的典范。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巴金,都以自我解剖、救赎自我的途径,期待由个人推及全民的觉醒与社会行动。无疑,巴金的经验,具有自背十字架、杀身以成仁的悲剧人格色彩。余光中的名篇《假如我有九条命》,从自我道德完善出发,检视自己在方方面面的不是,想象自己能有“九条命”即分身化成九个人,逐一去弥补自己在事业与做人方面的错失。揭自己的疮疤是很疼的,同时,也需要勇气与胆量。惟其如此,散文创作中这类自我“审丑”的作家与作品太少了。学者散文所期待的,是有更多这样的作家与作品能够直逼自己的灵魂而写作。

  学者散文作家必须针对当下的“精神休克”,自觉传承先秦先哲、历代名儒以及《先生素描》中那些“先生”的人文精神传统,努力将自己修养为知识渊博、思想健康、情操高尚、人格真诚的智者,才能在读者面前自觉地进行自我的审美与“审丑”,自塑为一个完善与完美的自我形象。

  同时,自我精神的启蒙,需要脚踩中西文化整合的理念,需要历史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逻辑理性,需要一种先进的、穿越的、引领世界的文化姿态与身份认同。自我精神的启蒙是学者散文亟待养育的先锋性,也是当下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所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补钙”。

  (摘编自吴周文《学者散文的启蒙性和自我的精神启蒙》)

  材料二:

  中国古人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理想,讲的都是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散文也包含着这种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对英雄的赞颂,都可作如是观。然而,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散文的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呈现出“小我”被放大,“大我”贬值的不良倾向。在散文家自己内心变得封闭与粗劣,于作品也就日益下滑甚至坠落,散文的异化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横亘于新时代散文创新面前的最大障碍还是作家自己,即他们如何从自我修养和自我革命开始,摆脱低级趣味和世俗功利,进入“大我”、民族精神、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像季羡林的《喜雨》,因北京喜降甘霖,于是他表示,“我的幻想,从燕园飞到故乡,又从故乡飞越了千山万水,飞到了非洲”。这是一种希望干旱的故乡以及非洲都普降“喜雨”的愿景。该文是一篇透着人类情怀的佳作。

  以往,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以GDP为绝对追求目标。今天,我们应以环保生态、文化发

  (摘编自王兆胜《散文创新与观念的突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期以来,散文包含着“大我”的精神,但是近年来不少散文境界和品位开始走低了。

  B.只要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散文就可能获得真正的创新,并且超越自我的狭小格局。

  C.知识分子“精神休克”的现实需要自我精神启蒙,可学者散文作者对此无清醒认识。

  D.历史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逻辑理性,将是今后学者散文亟待养育的先锋性的一种必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的散文杰作《喜雨》传达出了季羡林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确实是一篇展现“大我”情怀的佳作。

  B.随着国家建设中心任务的转移,散文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可以“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遵循。

  C.如今,像巴金散文创作中那样自我“审丑”的作家与作品相当少,只因为缺乏自我解剖的勇气和胆量。

  D.学者散文的创作者自我解剖,可以从丁帆随笔集《先生素描》一书中找到自身效法的人格精神的楷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知识分子的表现一定不会“精神休克”的一项是(3分)

  A.科研立项,自得其乐 B.腹有诗书,修身养性

  C.著书立说,成名成家 D.人在书斋,胸怀黎元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学校拟举办经典散文作品展评活动,“学者散文”专栏特邀你为“学者散文”写一段“文

  字说明”。要求:①体现“学者散文”的特征。②结合材料列出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年关

  庞滟

  进腊月门的小北风脾气见长,一天比一天厉害。老陈如同经了霜冻的老白菜,一天比一天发蔫。自从老伴前年去世后,他害怕过年了。

  老伴在时,儿子闺女还回家过年。看着影儿,听到声儿,心里也舒坦。两个孩子从小就惧他,像老鼠见猫。他对闺女不待见,总觉得替别人家

《红楼梦》阅读检测题

阅读(332)

《红楼梦》阅读检测题,以下是《红楼梦》阅读检测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红楼梦》阅读检测题

约2800字。

  《红楼梦》阅读检测题
  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50分)
  1.“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       ,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旁的      的女儿     ,即后来跟着林黛玉学诗的        。
  2.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 闻到的奇香叫          , 饮的仙茶叫______     ,品的酒叫________     ,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
  3.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           ,       。”转入“孽海情天”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            ,     ;痴男怨 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4.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是     、       、   、          、
  、     、      、   、          、     、     、         。
  5.“ 根并荷花一茎香 , 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上的一则判词,这则判词暗指      的命运,其中“ 两地生孤木 ”又寓指薛蟠之妻           。列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是      、       。
  6.“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悲金悼玉”指      、    。
  7.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中       (人物)的评论。
  8.“这位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这是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的话,其中的“这位姑娘”指       。
  9.元妃省亲,将“有凤来仪”赐名       ,后        住在此处;“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        ”,后        住在此处;“蘅芷清芬”赐名曰“       ”,后        住在此处;“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又因黛玉的诗,改“浣葛山庄”为   ,后        住在此处。
  10 .结社、赏花、吟唱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 , 大观园的公子小姐当然不会例外。 由       建议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       自荐掌坛。诗社成员都有“雅号”。其中:“稻香老农”是       ,     叫“蕉下客”,黛玉叫“          ”,薛宝钗叫“     ”,宝玉叫“         ”,迎春叫“     ”,        叫“藕榭”。
  二、根据判词和曲子词填写对应人物:(6+4=10分)
  11.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⑴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 )
  ⑵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2

阅读(229)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2,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2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2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60字。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长:高                     
  B.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D.简能而任之 简:简化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D.役聪明之耳目 
  6.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北邀当国者相见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红楼梦》积累教学内容

阅读(301)

《红楼梦》积累教学内容,以下是《红楼梦》积累教学内容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红楼梦》积累教学内容

约5390字。

  《红楼梦》积累教学内容
  《红楼梦》里宝玉被贾政暴打之后,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试从钗、黛的表现中分析二人性情。
  宝钗公开表达对宝玉伤势的痛惜,认为他挨打是咎由自取,希望他吸取教训,认真读书,走仕途经济之路;(3分)黛玉对宝玉的挨打真情流露,但相对含蓄,她担心宝玉挨打后改变思想,醉心仕途经济;同时借探望之机,表明心迹。(3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是贾雨村对月寓怀吟的诗,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他在《红楼梦》的结构方面有何作用?(4分)
  1野心大(有抱负,名利心重)(2分)②线索作用。(2分)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红楼梦》中这首唱词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了词中“奴”什么样的心理?(4分)
  探春远嫁。(1分)远离父母的痛苦,对父母的劝慰,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3分)
  简述《红楼梦》中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的主要情节。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1分)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1分)莺儿觉得正面八个字与宝钗的像是一对。(1分)宝玉便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1分)最后宝钗把莺儿支开,不让她再谈论这事。(1分)
  《红楼梦》里史湘云感到无聊,见柳花飞舞而咏《如梦令》,引发了宝黛等人填词的兴头,同是咏柳絮,黛玉和宝钗的词作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请作简要说明。
  黛玉叹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宝钗的词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婉曲表达了她心中对更高地位的追求。
  《红楼梦》“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薛宝钗听到了谁和坠儿的对话?她是怎样“金蝉脱壳”的?这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小红(红儿、林红玉)
  假装寻找、追赶“藏在此地”的林黛玉而无意来到这里。表明自己刚赶到这儿,你们之前讲的话,我没有听到;表明不止我一人经过此地(林黛玉刚才倒是藏在这儿的),日后你们的丑事传出来,未必是我所为(或许是她所为

《阿房宫赋》测试题

阅读(249)

《阿房宫赋》测试题,以下是《阿房宫赋》测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阿房宫赋》测试题

约5070字。

  《阿房宫赋》测试题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缦(màn)立 逦迤(yǐ)    蜀山兀(wù) 辇(niǎn)车
  B.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剽(piāo)
  C.鬟(huán) 呕哑(yā) 锱(zī)铢 在庾(yù)
  D.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lì) 横槛(jiàn)
  2.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 (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
  B.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攻破) 横槛(栏杆)
  C.纷奢(奢侈) 锱铢(极言细微) 呕哑(乐声嘈杂)
  D.四海一(统一) 族秦者(秦氏家族) 几千万落(座、所)
  3.下面各句中加线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绦云扰扰,梳晓鬟也。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宫女。
  4.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5.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E.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F.族秦者,秦也
  7.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考虑,含有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
  D.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杂说一
  韩  愈
  龙嘘气①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②,薄日月,伏光景③,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④。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

阅读(311)

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以下是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

约1541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新的时代,有新的 变化,文学的创作手法相应地也要有变化,否则无法真正书写出真实的新时代。我们读当年上海的 新感觉派,他们的文学成就不是很大,但穆时英、刘呐鸥的小说,真的写出了上海滩的新面貌,包 括舞场、跑马场等,那种蒙大奇的手法,是值得肯定的。我一直认为,中国现当代最大的先锋作家 是鲁迅。我们一直说鲁迅是现实主义,其实不妥。他更多的应该是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他 的小说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色彩,《野草》就很明显。至于《故事新编》,就是中国最 早的后现代主义丈学。鲁迅在这里娴熟地使用了后现代技法,非常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时代、对社会 的荒诞感和绝望感。

  西部好多作家往往能创作出影响一时的文学作品,一瞬间照亮了某个角落,被全国文坛关注, 但很快就溼灭于黑暗之中,甚至??再无人提起。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一起被读者遗忘。无论从哪个角度 说,西部虽然面积上占了三分之二左右,但在全国文化地图中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所以,在这种观 看和被观看的话语体系中,西部作家为了赢得关注,有时候就会产生迎合心态。按照姚斯的接受美 学理论,一部文学作品对它的读者的期待视野,会决定它的审美价值。他说:“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 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 的艺术特性,‘ “通俗或娱乐艺术作品的特点是,这种接受美学不需要视野的任何变化,根据流行的 趣味标准,实现人们的期待。”西部作家的创柞,很多就是如此,所以往往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 他们写西部特有的文化符号,沙漠、戈壁、.荒凉、落后,和敦煌、藏传佛教等等,其实,自己对这 些文化也是知之不多,甚至完全陌生,只是在文字里玩弄这些符号而已。这样的作品,可以欺骗读 者于一时,怎能流传于后世?

  1857年,法国有两部小说,题材、主题、内容、结构都很才目似,一部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一部是他的朋友费多的《范妮》。福楼拜由于形式上的创新和“非人格叙事”而使读者寥寥,而《范 妮》一年发行13版.但作为小说史上的转折点的《包法利夫人》最后获得了世界声誉,而《范妮》 却成为了明日黄花。

  西部作家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的视野、文化素养决定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有着天然的 局限性。真正的文学需要形式上的创新,只有作家的精神世界到达那个高度了,才可产生一种新的 形式,才有一种创造新形式的冲动。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皆如此,鲁迅先生的小说也是一篇 一个形式。他晩年的《故事新编》的特殊形式,是与他深广的精神世界有关的。

  相比之下,西部很多作家其实还停留在题材写作的层次,停留在写什么的层次,也就是一种市 场需求的层次,还没有走到追求自我精神诉求的层次。所以,他们的作品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畅销书 而已。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话是没有错的。伽达默尔说:“任何一件艺术品仿佛都 为每一个感受它的人留有一个他得去填补的活动空间建只有当你的内心是一重海洋时,你即便抛出 几朵浪花,读者也能感觉到那种力量,那种气度。当你只是一洼池水时,你怎么翻腾,大家也无所 畏惧,你要给你的作品留下一个让读者去“填补”的“活动空间”,首先,你得有那种巨大的精神能 量。这就是西部作家努力的方向。

  (节选自《屮国文艺评论网??西部文学的敞开与照亮》)

  1. 作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最大的先锋作家是鲁迅”理由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鲁迅更多的应该是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

  B. 鲁迅的小说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色彩。

  C. 魯迅在其所有的作品里都娴熟地使用了后现代技法,非常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时代、对社会的 荒诞感和绝望感。

  D. 《故事新编》,就是中国最早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2. 不属于西部作家“很快就湮灭于黑暗之中,甚至再无人提起”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 在观看和被观看的话语体系中,西部作家为了赢得关注,有时候会产生迎合心态。

  B. 西部虽然面积上占了三分之二左右,但在全国文化地图中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C. 他们写西部特有的文化符号,其实,他们自己对这些文化也是知之不多,甚至完全陌生,只 是在文字里玩弄这些符号而已。

  D. 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 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

  3. 与“一时代有…时代之文学”“笔墨当随时代”主旨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 西部作家往往能创作出影响一时的文学作品,一瞬间照亮了某个角落,被全国文坛关注。

  B.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由于形式上的创新和“非人格叙事”而使其在当时读者寥寥,但作 为小说史上的转折点的《包法利夫人》最后获得了世界声誉。

  C. 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鲁迅等的小说既有精神世界的高度,又有文学形式的创新。鲁 迅《故事新编》的特殊形式,是与他深广的精神世界有关的。

  D. 穆时英、刘呐鸥的小说,写出了上海滩的新面貌,包括舞场、跑马场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一6题。(12分)

  材料一:

  北京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如何帮助居民更方便 地正确分类投放? 一些社区没有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箱,而是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居民安装相应 的APP后,站在机箱前快速识别面部信息登录,垃圾袋二维码对准扫码口即可打开对应机箱,投放 后垃圾积分将精准计入用户账户。科技助力,让疑问变少了,也让垃圾分类的主动姓增强了。

  垃圾分类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事关人居环境改善。近年来,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 上海,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 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推动1. 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提高到90%。 北京、重庆、武汉等地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既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