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277)

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以下是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410字。

  乐山市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银幕、荧屏上的重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已经用大量作品再现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和那群伟大的人。如何才能常写常新,为生活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化环境之中的观众所喜闻乐见,并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开辟自己的广阔天地?要攻克这个难题,从业者要么得找到新的叙事视角,要么得根据新时代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作出新的阐述。近期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特别是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国产新片展映活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部分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这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大多突破了以往执着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历史事件的铺叙,而使人物淹没其间的“伟人加大事”叙事模式,放弃直截了当描绘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策略,而是从与普通人生存空间、情感世界更为接近的日常生活视角落笔,注重在真实的历史氛围中描写伟人的亲情、爱情、友谊,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塑造富有个性、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比如,电视剧《永远的战友》采取“伟人加小事”的策略,以革命家邓颖超的情感为主线,写出了一系列感人的情感故事。这部剧里出现了好几次夫妻拥抱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革命领袖内心深处的温柔情感。这种将革命史的大波涛作为叙事背景,专注表现那个时代激荡起的一朵朵日常生活的小浪花,以情感叙事的方式来设置故事情节、架构人际关系、把握历史走向的做法,让观众无须仰视便能体会伟大灵魂的丰富和真挚。
  浪漫主义表达的另一个方法是将感觉意象化,让情感的传递更为形象、直观、生动。比如电影《古田军号》毫不回避地描写了毛泽东与朱德关于革命道路和红军发展方向的争论,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两人可以拍案而起,吵个天翻地覆。但是他们目标明确,为了革命大业。正因为有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相互关爱体贴的情感同样感人至深。如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四渡赤水贺子珍负伤的桥段。红军奔袭云南,渡河之后,突遇敌机轰炸,贺子珍被炸得遍体鳞伤,全身17处中弹。毛泽东闻讯后策马赶到,贺子珍在担架上握着他的手说:“主席,把我留下,你们前进吧!”毛泽东默然无语,亲自抬起了担架,决绝地向前走去。《永远的战友》中写陈铁军与周文雍刑场婚礼的情节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周文雍眼含泪水,告诉大家敌人的枪声就是他们结婚的礼炮。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们紧握双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赴死,把一段革命爱情渲染得荡气回肠。可以说,这些作品通过深厚沉郁的历史情思,打开了观众理解历史的新视野。作品越是对人物的感性方面进行还原,越是能显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人,以及革命情怀的崇高。
  总之,影视是大众艺术,它必须先让受众产生兴趣,震撼视听,而后才能浸润心灵、陶冶情操。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应综合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以情著史、以人著史、以细节著史,将慷慨悲壮、高昂激越的故事内化于富有人性化、生活化的情感互动、生活细节、场景展示之中,并赋予浪漫精神以理性思考和主流价值取向,才能使那段时空距离当下生活已经久远的历史更富亲切感、感召力、震撼性。
  (摘编自陈先义《影视剧中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代不同文化消费需求也不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应根据当下环境改变创作思路。
  B.从普通人的视角叙事,在历史场景中塑造人物形象,是优秀影视提供的启示。
  C.以情感叙事的方式展开故事、描写人物、表现主题,更容易突出领袖人物的高大。
  D.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物的感性,即便与历史情境无关,作品也照样能打动观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就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如何适应当下文化环境提出问题,并进行阐述。
  B.文章以近期优秀影视作品为例,论述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应该运用浪漫主义的表达方法。
  C.文章概述《古田军号》等三部优秀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以精当事例来论证观点。
  D.末段总结全文,强调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综合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要做到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必须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有新的突破。B.即便是表现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也不应执着于宏大的叙事策略,而要注重以小事件来表现伟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C.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的创作,在保证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一些细节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D.综合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就可以让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既被受众喜欢又能产生思想震撼力的效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运用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而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在宏观大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在公路交通领域逐渐被其他能源的动力系统所取代,这也为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良机。早在1997年,日本就根据《京都议定书》中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制定了清洁能源汽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276)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以下是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共22题,约989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2021.06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霢霢,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笠脱蓑,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着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上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头上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儿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满面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节选自《红楼梦•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材料二:
  四 嗯,这两天老爷天天忙着跟矿上的董事长开会,到晚上才上楼看您。可是您又把门锁上了。
  繁 (不经意的)哦,哦,——怎么,楼下也这样闷热。
  四 对了,闷得很。一早晨黑云就遮满了天,也许今儿个会下一场大雨。
  繁 你换一把大点的蒲扇,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四凤拿一把蒲扇给她,她望着四凤,又故意地转过头去。】
  繁 怎么这两天没有见着大少爷?
  四 大概是很忙。
  繁 听说他也要到矿上去是么?
  四 我不知道。
  繁 你没有听见说么?
  四 倒是伺候大少爷的下人这两天尽忙着跟他检衣裳。
  繁 你父亲干什么呢?
  四 大概跟老爷买檀香去啦。——他说,他问太太的病。
  繁 他倒是惦记着我。(停一下忽然)他现在还没有起来么?
  四 谁?
  繁 (没有想到四凤这样问,忙收敛一下)嗯,——自然是大少爷。
  四 我不知道。
  繁 (看了她一眼)嗯?
  四 这一早晨我没有见着他。
  繁 他昨天晚上什么时候回来的?
  四 (红面)您想,我每天晚上总是回家睡觉,我怎么知道。
  繁 (不自主地,尖酸)哦,你每天晚上回家睡!(觉得失言)老爷回家,家里没有人会伺候他,你怎么天天要回家呢?
  四 太太,不是您吩咐过,叫我回家去睡么?
  繁 那时是老爷不在家。
  四 我怕老爷念经吃素,不喜欢我们伺候他,听说老爷一向是讨厌女人家的。
  繁 哦,(看四凤,想着自己的经历)嗯,(低语)难说的很。(忽而抬起头来,眼睛张开)这么说,他在这几天就走,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
  四 (胆怯地)你说的是大少爷?
  繁 (斜看着四凤)嗯!
  四 我没听见。(嗫嚅地)他,他总是两三点钟回家,我早晨像是听见我父亲叨叨说下半夜跟他开的门来着。
  繁 他又喝醉了么?
  四 我不清楚。——(想找一个新题目)太太,您吃药吧。
  繁 谁说我要吃药?
  四 老爷吩咐的。
  繁 我并没有请医生,那里来的药?
  四 老爷说您犯的是肝郁,今天早上想起从前您吃的老方子,就叫抓一付,说太太一醒,就跟您煎上。
  繁 煎好了没有?
  四 煎好,凉在这儿好半天啦。
  【四凤端过药碗来。】
  四 您喝吧。
  繁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四 我。
  繁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四 倒了它?
  繁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节选自《雷雨》)
  材料三: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
  1.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黛玉无意说出“渔翁”“渔婆”的夫妻之言,看似闲谈,却暗含不吉之兆,预示二人姻缘终会如“画”和“戏”一样虚幻。
  B.材料一中“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的动作可以看出宝玉在黛玉面前不顾世俗的“男女授受不亲”,很是随意,凸显了人物性格的偏僻乖张。
  C.材料二中繁漪和四凤的对话正面表现了周朴园身上封建大家长专制跋扈的性格特征,从中也能看出他对家中大小事务近乎偏执的控制欲。
  D.材料三中孟子指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他认为百姓应当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黛玉独对秋雨,满怀愁绪,诗句“泪烛摇摇爇短檠”用泪烛将尽暗示自己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体现了黛玉内心的无助和绝望。
  B.材料二中繁漪喝药的情节在全剧中有着重要作用,后文周朴园逼繁漪喝药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表现出了繁漪积极、主动且有力的反抗。
  C.材料二中四凤和繁漪的对话看似平淡简短,其中却蕴含着各种戏剧矛盾和冲突,能表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情感交锋。
  D.材料三体现了孟子行文畅达详尽、条理清楚的特点,运用了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论述气势雄健,逻辑缜密。
  3.下列语句包含的思想与孟子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的“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荀子的“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
  C.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礼运》的“男有分,女有归。”
  4.自然环境是用来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有力手段。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
  5.结合材料三,先举一个《红楼梦》中个人行为“近于禽兽”的例子,再根据“夫妇有别”分析《雷雨》中周朴园和繁漪发生冲突的内在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藏酒       万芊
  几年前,我在航道处当人事干事。处里大多是一线维护航道的技术工人。
  施工船队,常年在一线航道上,工人们以船为家,上一线时,往往一待就是十天半月。工人们吃住在施工船上,少不了馋酒的。然处里出于安全考虑,有一条

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阅读(256)

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以下是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共22题,约13510字。

  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全卷四个大题,共22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其中“君子”是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如“君子义以为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个人修养,都体现出对君子和君子人格的肯定与强调。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君子人格?“君”,在商朝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本意是发布命令。“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合称,是对当时贵族统治者的尊称。“君子”较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除《尚书》外,《易经》《诗经》中也有关于“君子”的记述。在这些典籍中,君子一词已经涉及仁、义、礼等概念,但此时君子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不具有完整的、系统性的内涵。完成君子内涵的建构并设定其人格特征的是孔子。孔子对君子做了品德、情感、行为甚至生活情态等多方面的界定,赋予君子以近乎完美的人格意义。此后,君子成为儒家理想的人格典范,并成为儒家人格修养的目标和道德实践的标准。
  君子人格首先表现为内在品德。品德形成是以道德自觉为前提的。在儒家看来,道德自觉主要表现为情感,如孔子所言“仁爱”,孟子所言“四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在道德情感基础上,认同社会普遍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范,形成道德发生的心理机制,是君子人格构成的基本条件。儒家重视君子人格的养成,强调道德自觉的重要,这一点体现在孔子对仁的追求中。《论语•颜渊》中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仁的道德自觉并非只是个人的道德冲动,还体现为社会责任。
  其次,君子人格表现为一种能力。儒家把这种能力称之为中庸或絜矩之道。君子人格中不但有德性认知,还有应对具体事务的能力,保证道德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君子人格既有自发性,又有规定性;既有原则,又有权变。孔子一方面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另一方面又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再次,君子人格表现为境界。君子人格是人生修养所至一定境界的表现。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达”为提升生命境界提供了空间。君子通过“修己”“安人”的实践功夫,让自然生命逐步纯化为德性生命。
  可见,儒家的君子人格有三个特点,分别为内在性、实践性和超越性。君子人格的道德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内外兼修,“内”是注重自我省察,确立道德根本;“外”则是遵循礼仪规范,形成良好品行。内外兼修追求的目标是“知行合一”,所呈现的气象是“文质彬彬”。二是下学上达。《论语•宪问》中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为“反己自修,循环渐进”。“下学”可以不断扩充生命的广度和厚度,为人生意义的显发提供条件。“上达”则是在这一条件基础上,以超越的方式打破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与天地精神的内在统一。儒家的君子人格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以超越的方式提升生命的高度。
  (摘编自冯晨《君子人格与道德实践》,《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朝甲骨文中首先出现“君”,“君”“子”合称,以示对当时贵族统治者的尊敬。
  B.孔子完成了君子内涵的建构,设定君子的人格特征并赋予君子完美的人格意义。
  C.仁的道德自觉不是个人的道德冲动,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应该注重对仁的追求。
  D.儒家把道德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以及应对具体事物的能力称为中庸或絜矩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由习近平总书记高频引用“君子”一词,引出何为君子和君子人格的论题。
  B.文章主体部分从内在品德、能力和境界三个方面来论证君子人格的表现,主次分明。
  C.第四段运用例证法,证明了君子人格既有自发性,又有规定性;既有原则,又有权变。
  D.文章基于对君子人格的表现和特点的论述,提出内外兼修和下学上达的道德实践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易经》《诗经》《论语》等文化典籍来理解君子和君子人格的内涵。
  B.孔子的“仁爱”和孟子的“四心”都是道德自觉的理论提炼,是君子人格形成的基础。
  C.儒家的君子人格认同社会普遍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仍然适用。
  D.通过下学和上达,可以不断扩充生命的广度和厚度,实现生命与天地精神的内在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民平均阅读量正在不断下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书店的消失。实体书店作为传播知识的方式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满足公众获取知识的书籍与场景,还在于营造一个生活状态和体验过程,引导读者通过阅读学习知识能力和提升生活品质,最终让读书成为一种个体自觉和群体习惯,成为“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路径。
  但是,随着图书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实体书店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的适应度不够,一大批书店难以坚持,只能选择倒闭。实体书店的大量倒闭,并不是市场需求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而是因为供给侧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

阅读(280)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以下是《红楼梦》高考题集锦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红楼梦》高考题集锦

约8990字。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
  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
  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分) 
  4.简答题(10分)
  (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
  5、简答题(10分)
  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冶,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冶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7、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5分)
  8.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冶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冶,“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冶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冶。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冶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9、2017年北京的微作文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且要求不超过180字。
  10、2018年北京高考涉及《红楼梦》的仍然是微作文,要求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

《红楼梦》高考简答试题

阅读(283)

《红楼梦》高考简答试题,以下是《红楼梦》高考简答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红楼梦》高考简答试题

约2490字。

  《红楼梦》高考简答试题
  1.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2.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3.《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4.《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简述这两件事。
  5.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6.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是么会这样?
  7.《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
  8.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的行为。
  9.简述凤姐的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10.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结果
  11.请简要说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12.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薛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13.“泣残红黛玉葬花”、“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玉、黛玉的精彩片段,请分别简述之
  14.简述黛玉之死
  15.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榄寺的情节
  16.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17.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18.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19.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
  20.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
  答案:
  1.《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
  2.《红楼梦》第四回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刚到应天府走马就职,有金陵一霸薛蟠因争夺一婢殴伤人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学科试题

阅读(358)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学科试题,以下是江苏省天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天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学科试题

约1095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乡村振兴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一方面,要激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自然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须将传统的乡贤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为此,需要把各项资金切实用在乡民最渴望、最需要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展乡村教育,兴盛乡村文化,改变乡村学校的式微状态,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乡民,让乡民用科学思维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站在乡民立场上,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引导乡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

  (摘编自王慧姝《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的一环。千村千面,其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各不相同的乡风与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植入了民淳俗厚的新风尚,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美丽乡村。

  通州区仇庄村从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村,变成现如今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一变化,始于“以文化人”。曾经的仇庄有“三多”:矛盾多,吵架多,上访多。如今的仇庄早已变了模样,最直观的就是村庄环境的变化。柏油马路宽敞笔直,高耸的路灯上悬挂着各种孝道宣传标语,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村民三两成群地聚在路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唠家常,一片和谐温馨。在仇庄,每年腊月二十是“老人节”,这天,全村人都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每逢七一、国庆、重阳等重要节日,村里会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现场为村民讲述仇庄故事,每年开展活动20余次,村民参与达5800余人次。村里还成立了以“村贤”为主要力量的村民宣讲团,定期在孝道文化馆内与大家分享自家故事。此外,村里还创建了“家福学堂”夜间学校,聘请传统文化专家,每周六晚为村民集中授课,共同“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畅谈家庭之道、幸福之道,并通过“仇庄学习书院”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每天与村民分享传统文化小故事,提升了大家的文化水平。

  与仇庄村相距70公里的密云区西邵渠村,同样是一浪祥和景象。村民文化活动室里,太阳透过落地

  (摘编自王可心《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助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要大力发展农业,还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B.将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就能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

  C.乡风与文化决定了乡村之间的差异,因此乡村振兴应当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并进行文化创意升级。

  D.西邵渠村村民在文化活动室彩排节目,农闲时节不愿离开,这表明该村村委正视乡民的文化需求,并得到大家支持。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体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材料一是论述文,首先提出总观点,然后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乡村振兴的文化指向。

  B.材料二是新闻,点面结合,反映了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表达了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C.材料一具体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意在増强人们积极投身这项事业的使命感。

  D.材料二引用歌词和老人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也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3分)

  A.五里界街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交给了村民。

  B.十八洞村改善村居环境,打造特色山寨,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远近游客。

  C.红寺堡区为乡村学校招聘一批高水平教师,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D.明月村大力发展晚红血橙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4.乡村文化振兴所造就的美丽乡村,美在何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仇庄村为例简要说明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吹翻天和唢呐王

  卢群

  斗龙镇最好的吹手,当数吹翻天和唢呐王。

  吹翻天生于唢呐世家,十六岁时就已“一吹成名”。

  那是在一位长者的丧礼上,吹翻天见几位孝子贤孙,全都轻轻松松喜气洋洋的,心里十分诧异。后从别人嘴里得知,死者瘫痪多年,家人早就厌烦了。吹翻天一听眉毛倒竖:不行,不能让他们忘记根本,羊羔还有跪乳之思呢!于是拿起唢呐,运足气力,立时,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号轰然炸响,把众人带进那痛失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促织》阅读理解题汇编

阅读(271)

《促织》阅读理解题汇编,以下是《促织》阅读理解题汇编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促织》阅读理解题汇编

约15550字。

  《促织》阅读理解题汇编
  一.阅读课文第7-8节,完成下列题目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②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意义
  ⑴径造庐访成(        )    ⑵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
  ⑶纳比笼中(          )    ⑷方共瞻玩(          )
  16、翻译下列句子。  抚臣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17、与“力叮不释”中的“力”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C岁征民间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8、选出与“又试之鸡”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B.少年固强之    C.成以其小,劣之   D.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19、节选第①段采了            、            、              手法写出促织善斗的才能。
  20、选文第②段中写到成名儿子复苏之后“自言化促织”的情节,简析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二. 阅读课文第7节,完成下列题目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