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阅读(248)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以下是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约20690字。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与文学无疑关系密切。文学对于电影甚至有一种始源性的意义,立足于文学的影视文学剧本总是被称为“一剧之本”。而由于文学的强大、悠久和深厚,电影的后进、现代甚或后现代,两者的关系亦颇微妙,某种“话语权”之争亦在所难免。

  当过电影局局长的著名老编剧张骏祥先生说过,“电影就是文学,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第四代导演谢飞则自谦说,电影导演没什么了不起,他只是把剧本给影像化了而已。由此看来这两者不仅是话语权之争,而且是有一种渊源性、天然性的,类似于母体和再生体的关系。

  虽然电影与文学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对于从文学改编的电影来说,文学中原先所蕴含的哲理、基本的情节关系、人物内涵及关系等,无论影像化得成功与否,都先于电影而奠定在文学原著中。文学对电影的渊源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但文学与电影显然又不是一回事。两者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源于传达媒介的不同。文学的传达媒介是文字和语言。文字语言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间接的。马赛尔??马尔丹所指出的:“文字与它所表明的事物之间有一种深刻的差异。”这是指文字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度空间。而电影的传达媒介是直观地运动着的影像,影像与表意之间具有直接性。

  (摘自陈旭光《文学、电影及新力量导演散论》)

  材料二:

  剧本的好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有的时候,一个细节的疏忽、一句对话的穿帮、一件事情或一种命运的逻辑扭曲或断裂了,都会瓦解我们对整部电影的信任。故事如何层层推进,人物命运如何合理地转折,时代背景、风俗人情如何交代,说出来的部分如何与沉潜在底部的、沉默的部分对话,这是艺术的匠心,也是电影的光彩所在。假若无视这一艺术根本,电影就会只剩一个技术的空壳。

  导演和制片人都太迷信资本的力量,缺乏艺术的专业精神。诚然,资本对于电影工业走向成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电影艺术面前,资本常常是无能的,至少它不能替代一切。比如,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但一大批明星挤在那里,电影也未必成功。真正有自信、有能力的导演,是可以培养和塑造新演员的。张艺谋当年可以把戏剧学院的学生(巩俐、章子怡)培养成电影明星,现在好像大家都不太相信新面孔了。又比如说宣传,很多电影都是狂轰滥炸式的,通过各种买版面、买票房,以为宣传比内容更重要,票房比口碑更重要,只记得电影是商品,而忘记了它还是一门艺术。

  一部电影有没有艺术的原创精神、专业精神,专业观众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细节是否有漏洞、场景是否真实、道具是否讲究、对话是否准确、心理铺垫是否充分、故事逻辑是否成立,等等,都是需要打磨的,这就叫专业精神。李安导演在电影艺术方面真的是追求精益求精。像《色戒》这样的电影,它不单还原了那个时期民国生活的质感,关键拍得如此细腻,为了找寻那种时代的感觉,电影里面出现的电车,他是按当时的尺寸做的;车牌大小也是按当时的样式做的,这就叫专业精神。当一个导演愿意做这种案头工作、花这种笨功夫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导演身上有一种艺术抱负和艺术雄心,也有一种要拍精品的意识。既重视电影物质层面的精心设计,也重视电影精神空间的开创,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综合,让观众在黑暗的影院里真正感受何为有创造性的梦幻艺术。

  (摘自《文艺争鸣》,《中国电影的繁华与空洞》)

  材料三:

  把好的小说改编成好的电影,对于每一位导演都是挑战,这个挑战是,如何在那个小说“好”的基础上做出独属于电影的“好”。电影是直接的艺术,直接触动我们的身体感受,它是身体艺术,同时也是情感和精神的艺术。这种情感与精神方面的追求跟小说是共通的。——说和电影的共同处在于要达到与受众的结盟。小说家要和他的读者、电影要和它的观众凝结成一种“情感共同体”。换言之,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小说家和读者、导演和观众在情感上要达到共鸣和共振。好的电影和好的小说要有和观众/读者共情的能力。如此,小说才会是好的小说,电影才是好电影。假如你是一个病人,假如你真的生活在与病魔搏斗的旋涡里……电影《我不是药神》设身处地,把这个时代我们作为人的为难,人的遭际毫不遮拦地表达了出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观众愿意去看这部电影呢,是电影作品内部蕴含的现实感,是它切实的表现能力。它表达的东西与我们感受到的东西之间有共通,既没有拔高,也没有降低,它触到了这个时代人的“情感点”,从而,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万千观众在不同的电影院里共同动容,唏嘘,落泪,凝结成了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共同体”,那是属于中国的此刻,也是属于我们的电影时间。

  (摘编自张莉《如何建立情感共同体——关于“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形式的生成与转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是因为往往观众只认明星,有强大明星阵容的电影更容易成功。

  B. 文字语言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直接的,影像与艺术形象之间具有间接性。两者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源于传达媒介的不同。

  C. 电影与文学关系密切而微妙,文学的强大、悠久和深厚,电影的后进、现代甚或后现代使得两者的话语权之争不可避免。

  D. 导演通过艺术来出示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态度,思索人类的命运和境遇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所以没必要加强光影技术方面的进步。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文学改编的电影,是将文学中原先所蕴含的哲理、基本的情节关系、人物内涵及关系用影像的形式转化而来的,所以文学对电影的渊源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B. 剧本的好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只有重视这一艺术根本,电影才不会只剩一个技术的空壳。

  C. 一个导演既不能用他的电影生硬地诠释思想或者精神,也不能没有思想和精神,而是要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艺术语言来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呈现。

  D. 一部电影有没有艺术的原创精神、专业精神,专业观众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作为电影人,只要重视电影精神空间的开创,就能让观众在黑暗的影院里真正感受何为有创造性的梦幻艺术。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电影导演没什么了不起,他只是把剧本给影像化了而已,剧本的好坏才是一部电影的根本,所以只要剧本好,不愁拍不出好电影。

  B. 电影《血战钢锯岭》主题鲜明,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艺术语言来完成了导演对自己思想和精神的呈现。所以一部影片好不好,导演有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最重要。

  C. 86版《红楼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既源于有好的剧本,也源于导演有专业精神、独特的价值观等各种因素。

  D. 电影《亲爱的》是一部以真实的社会基体为原型,反映“打拐”题材的电影。影片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与观众产生了共情。

  4.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拍出一部好电影。(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醋栗[注]

  [俄]契诃夫

  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家父本来是骑兵,立有战功升做军官,给我们留下贵族的身份。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234)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约8060字。

  渭滨区2020-2021-2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B202106

  (本试题总分150分,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1–3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 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 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D.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1分;第4题3分,5–6题,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棚    车

  苏童

  祖母五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祖母把火车叫做棚车,她说,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多了,都说现在的棚车上每人都有座位,没想到是这么好的座位,都是皮沙发呀。姐姐说,什么皮沙发,其实就是椅子上蒙了一层人造革。祖母说,人造革比皮沙发还光滑呢,那人造革不比猪皮牛皮强?你没坐过以前的棚车,以前的棚车上连硬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265)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约7290字。

  渭滨区2020-2021-2高一年级语文试题WB202106

  (本套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暄    伶听    倾刻    礼上往来

  B. 暮霭    自栩    罪愆    烦文缛节

  C. 伺候    慰籍    昏聩    前合后偃

  D. 尸骸    冷炙    枭雄    嘻笑怒骂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火箭与蓝网的中国赛上,球迷自然希望姚明有更多的出场时间,所以阿德尔曼顺水推舟,首次增加了姚明的出场时间,这也让火箭管理层、队医无话可说。

  D.同志们,张秋枫同志来帮助我们抢修线路,现在我们一起修通了线路,战胜了雪灾,他就要离开这里完璧归赵了,让我们用代表我们谢意的酒来为他送行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很有实用价值。

  B.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宜居国家。

  C.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D.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加速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B. 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阿Q日记》;他的小说主要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

  C.“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的“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D.“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的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

  B.蔺相如在与秦王的周旋中机智果断,英勇无畏。“臣请就汤镬”一语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机智果断。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了秦一贯背信弃义,并表示璧已送回赵国,且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7-9题,每题3分;第10题10分;共19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父武为秦禆将军。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阅读(271)

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以下是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约18600字。

  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张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描绘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包罗万象,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事实上,动漫、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不可捉摸,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值得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沉浸性特征,特别是随着5G技术取得实质进展,“在线”即“在场”趋于实现。美育资源重组不应满足于新老资源同步“在线”,而应令其真正“在场”构筑场景式的美育空间。美育是情感的陶养。而美育实践表明,相比于在一旁观察,参与艺术创造的体验更能让人抵达美育真谛。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美育应该是一场全感官发动、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体验。这不但要求网上网下美育资源全面整合,而且要求在中华美育精神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和人格完善内在需求,遵循美育规律,以无比丰富的美育资源为依托,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半个多世纪前,美学家宗白华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容却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千百年来的诗人艺术家已经发现了不少,保藏在他们的作品里,千百年后的世界仍会有新的表现。每一个造出新节奏来的人,就是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今天,凭借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我们更加自觉地为美的无限性和超越性而欣喜,孜孜不倦地探索美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滋润人格,拓展情感,提升品位,强健精神,努力在新时代里做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美育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互联网可以重组这些资源。

  B.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这些都是古代所特有的美育资源。

  C.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具有美育意义。

  D.5G技术的实质性进展将使美育资源的重组实现新突破,可构筑场景式美育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论语》中所向往的美育图景,说明传统美育具有总体性特征。

  B.文章从利用互联网进行美育资源重组到参与美育体验的论述呈现出递进的特点。

  C.文章通过举例阐述利用互联网生成新的美育资源及发掘新文化样态的美育价值。

  D.文章结尾引用宗白华的美学观点,意在观照时下利用互联网可以无限享受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美育,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没有相关理论和概念。

  B.在美育活动中,做一个旁观者不如直接参与艺术创造体验更能获得美育的真谛。

  C.将传统美育资源数字化,是利用互联网重组美育资源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层面。

  D.在互联网时代,凭借非常丰富的美育资源,便可构建起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

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241)

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以下是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约17530字。

  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粘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题。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既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鉴。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此乃切实可行之议。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张载《正蒙》所云:“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诚哉斯言。

  (摘编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从浅层次来说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从深层次来说则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B.从荀子的论述以及《易传》《淮南子》等典籍的记载来看,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比今人更深入。

  C.人类发展不能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否则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新冠肺炎的爆发就是很好的明证。

  D.面对“生态问题”,人类的生路在于遵从自然法则,抑制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典籍来论证说理,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还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B.文章以“新冠肺炎”引出话题,然后通过古代生态观和现代生态观的对比展现了深刻的时代危机,并提出了解决之道。

  C.文章通过《易传》《淮南子》相关记载,以及贾思勰、老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这一观点。

  D.文章结尾引张载《正蒙》作结,再一次强调人应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回扣文章主题,也隐含着对中华传统生态观的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先民们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达到理性的认识,而现代文明这种收敛意识严重不足,难免会招致自然界的报复。

  B.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征服自然”的社会观念使得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

  C.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往往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之中,危机四伏,中华传统文化或许会扮演西方文明发展困境的“救世主”角色。

  D.相较于工业革命时期,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日益发达的科技带给人类社会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的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成经济损失,更谈不上让利于民、扶危济贫。所以,对薅消费券“羊毛”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近期,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有记者调

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269)

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以下是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约13150字。

  安徽高中教科研联盟2019级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2021.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形态。这样一种长期的文明形态,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决定了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传统的价值意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制度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建立起来了。儒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中,这套政治制度符合当时的国情,也被反复证明是有效的一种社会治理体系。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通过春秋时的井田制构建起来。井田制度中,公田在中间,周围八块都是私田,这样不仅便于农民耕种公田,同时便于将农民凝聚在一起,形成村落。在人口较稀少、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制度。一个村落的形成基本上就是以家族为单位来进行的,所以,井田制在当时起到了齐家的功能。把井田制进一步推广扩大,就是分封制的雏形。诸侯居中,把周边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和卿大夫们,就构成了诸侯国。周天子居于中央,诸侯国环绕周围,就构成了天下。因此,《大学》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井田制被废止之后,这种政治制度并没有被废除。虽然秦朝建立了郡县制,但是之后的皇帝一直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徘徊,之后的朝代基本上是采取两种政治制度的结合。

  中国古代社会也有一套成文法体系。前536年,郑国子产铸造了《刑书》。战国时魏国李悝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汉代萧何在《法经》基础上编撰了《九章律》。高宗永徽二年,长孙无忌、李绩等在《贞观律》基础上编修《永徽律》。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权威标准的情况,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释律者们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撰《律疏》30卷,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于永徽四年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称为《永徽律疏》。

  明代比较重视法制的建设与实践,《大明律》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大明律》在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大明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通了体例,调整了刑名,注重经济立法,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它虽以《唐律》为蓝本,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发展,其律文,结构和量刑原则对《大清律》有较大影响。清统治者取得全国政权之初,暂用《大明律》,顺治二年,着手制定法典,三年律成,定名为《大清律集解附例》,颁行全国。康熙二十八年,将康熙十八年纂修的《现行则例》附于律文之后。雍正元年续修,三年书成,五年发布施行。乾隆五年,更名为《大清律例》,通称《大清律》。

  古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在汉以后,以儒家治理天下,所以三纲五常成为了中国古代实际上的“宪法”。中国古代社会某种程度上以孝治天下,儒家的礼其实扮演了法制制度的角色。隋唐以后,律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儒家的正统地位在宋以后得到了强化,因而礼法并立,礼优先于法是常态。而且,上令止于郡县,法令主要应用于对刑事犯罪、危害国家统治犯罪、官员的惩罚等方面。成文法之外,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用法律外,可以用“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这实际上把儒家经典直接作为司法审判依据,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儒家的礼就是当时的法律规则。

  (选自张学博的《漫谈中国古代法制和社会治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传统的价值意义是由古代中国社会这样一种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形态的独-性决定的。

  B.在人口较稀少,生产力较低下的情况下,井田制能够起到齐家的功能是因为一个村落的形成基本上就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

  C.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是明代法制建设与实践的最重要的成果,在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呈现出法礼结合的新特点。

  D.在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中,除了颁布施行的成文法以外,礼也是重要的法律规则,儒家的经典可以直接作为司法审判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中对井田制相关的解释说明是为了论证井田制在构建儒家基本政治制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以时间为序,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中国古代成文法体系的发展历程,条理清晰,论述详实。

  C.文章末段重在论述儒家的礼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与前文成文法体系的论述互为补充,构成层进关系。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起,第二段分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至五段分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井田制被废止后,分封制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却被秦朝的郡县制取代了主体地位,之后的朝代基本上是采取两种政治制度的结合。

  B.先秦时期的《刑书》《法经》、汉代的《九章律》、唐代的《贞观律》《永徽律》、明代的《大明律》、清代的《大清律》都是成文法。

  C.唐高宗时期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权威标准。在此背景下,《永徽律疏》应运而生。

  D.古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在汉以后,儒家的礼其实扮演了法制制度的角色,是因为统治者把儒家的制度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建立起来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国内和全球遭遇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内新基建开始赢得广泛关注。“新基建”重在一个“新”字,带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涉及的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城基础设施。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因此它能紧密连接市场,撬动投资和建设,既能通过基建拉动上下游的投资需求,提振消费,为中国经济度过短期难关、支

新疆昌吉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卷

阅读(358)

新疆昌吉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卷,以下是新疆昌吉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新疆昌吉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卷

约18590字。

  昌吉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而且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王荆公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原来“绿”字是“到”字,后来由“到”字改为“过”字,由“过”字改为“入”字,由“入”字改为“满”字,改了十几次之后才定为“绿”字。即此一端可以想见艺术家的严肃了。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乎一般人之意料。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一切,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见到以为奇怪。他说:“甑已碎,顾之何益?”哲学家斯宾诺莎宁愿靠磨镜过活,不愿当大学教授,怕妨碍他的自由。王徽之居山阴,有一天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到剡溪去访他,刚到门口便把船划回去。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选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缺乏本色的“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而伪君子则是“沐猴而冠”,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

  B.艺术的生活是本色的生活,是感到怎样的情趣就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的谐和完整的生活。

  C.善于生活者不肯放过生活中的小节,正是这种对于人生的严肃认真才使得他们的生活艺术化。

  D.艺术家不仅知所取,也知所舍,他们的取舍和一般人是截然相反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艺术化生活为论题,先破后立,在否定了俗人与伪君子的生活态度后,分析了艺术化生活的特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将艺术化的生活态度与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相提并论,运用类比说理的技巧指出艺术化的生活特点是严肃与豁达并举。

  C.文章第三段不厌其详地叙述王荆公改字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在艺术范围内的严肃态度。

  D.文章第四段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斯宾诺莎磨镜过活、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之例证明艺术家同时并有严肃和豁达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拥有艺术化人生的人,生活是不会落到喜剧里去的。

  B.对大节的坚守、对小节的执着是一个对待生活彻底认真的人的本色风度,这种风度里包含了人物对道德的真诚追求。

  C.一般人对艺术家的取舍感到意外,是因为他们的取舍标准不同。艺术家的眼光往往是超乎功利,取乎和谐的。

  D.晋代一些只知豁达而不知严肃的清流名士,洒脱自在,但他们的人生算不上作者眼中的艺术化人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与交通、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结合,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智慧。

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茂名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阅读(267)

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茂名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以下是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茂名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茂名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约12740字。

  2020-2021学年度茂名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不同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如黄金制品、立体的青铜神像等三星堆出土文物,让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是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存在。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三星堆最新发现的黄金面罩、大量的象牙等,固然反映了古代蜀地与东南亚以至于更遥远的印度、西亚等地的文化联系,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这些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

  中原夏商周文明确实没有金面罩,而古埃及则有图坦卡蒙墓出土的黄金面罩,以及迈锡尼出土的所谓“阿伽门农的面具”金面罩等,而在契丹、吐蕃,也有使用黄金面具的考古证据。这些确实能看出古代欧亚大陆之间,包括巴蜀地区在内的某些文化联系。

  从中原文化的价值系统来看,主要看重的宝物是青铜器、玉器、大龟。九鼎的信仰以及《礼记??礼运》所谓“祭器不假”,《礼记??曲礼》“祭器不逾境”“不鬻祭器”,都表达了青铜礼器的重大价值。玉器更以和氏璧能购买十五座城池而著称。至于大龟壳,则见之于《礼记??礼器》所谓“诸侯以龟为宝”,以及《论语??公冶长》记载,臧文仲家族以“山节藻棁”的方式礼敬“大蔡之龟”。

  在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早期的价值系统中,黄金的地位确实并不是超越于青铜器、玉器、龟壳之上的非凡存在。黄金在中原的重要性,要到战国秦汉时期,如楚国之“郢爰”、秦朝之上币、汉代之“汉金”才显现出来。

  三星堆和后来十二桥文化的金沙所代表的古蜀文明,确有重视黄金而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一面。这一特质,与蜀地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连通缅甸、东南亚经往印度、西亚的延绵不绝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

  (摘编自李竞恒《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分支》)

  材料二:

  作为“考古中国”项目的重要工作之一,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在发掘初期就有了丰富的收获,新的发现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古蜀文明,认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相关成果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三角鼻梁……此前发现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因此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这样的大胆“狂想”。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最新考古成果“有话要说”,三星堆文化并不孤立。此次发现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三星堆属于古蜀文化遗

  (摘编自樊大彧《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再惊天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在6座“祭祀坑’中发掘出500余件重要文物。

  B.从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的黄金制品、立体的青铜神像等出土文物可知,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存在。

  C.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是“考古中国”项目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次考古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D.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是一次集结各方力量的主动性科学行动,由许多单位包括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共同参与,取得了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星堆最新发现的文物中有黄金面罩,古埃及、迈锡尼以及契丹、吐蕃等地也有黄金面具、面罩的考古证据,反映出古代欧亚大陆之间的某些文化联系。

  B.青铜器、玉器、大龟等宝物能反映中原文化的价值,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出土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器物中找到祖型。

  C.中原夏商周文明没有金面罩,能佐证当时黄金并不是非凡存在,直到战国秦汉时期,黄金才在中原变得重要,如楚国之“郢爰”秦朝之上币、汉代之“汉金”。

  D.新一轮考古测定,三星堆属于古蜀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延续至距今3200年,反映出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印证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1978年陕西宝鸡的一处古墓中发现了103件青铜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件名叫“神兽折觥”的铜器。

  B.20世纪60年代,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玉器近200件,其中玉璧69件,包括丧葬用玉璧和装饰用玉璧。

  C.2017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主动性考古中发掘出辽代契丹贵族黄金面具。

  D.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M4墓葬考古时出土的最重要的两件文物是玉版和玉龟。

  4.请概括材料二主要的写作思路。(4分)

  5.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考古工作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六岁时最后的记忆,是我在奔跑。记忆重现了城里造船厂昔日的荣耀,他们制造的第一艘水泥船将来到南门的河上。我和哥哥跑向了河边。过去的阳光是那么地鲜艳,照耀着我年轻的母亲,她蓝方格的头巾飘动在往昔的秋风里,我弟弟坐在她的怀中,睁大着莫名其妙的眼睛。我那个笑声响亮的父亲,赤脚走上了田埂。

  为什么要出现一个身穿军装的高大男人?就像一片树叶飘入了树林,他走到了我的家人中间。

  河边已经站满了人,哥哥带着我,从那些成年人的裤裆里钻过去,嘈

重庆市渝北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225)

重庆市渝北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重庆市渝北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重庆市渝北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约14830字。

  渝北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试题总分 150 分

  3、试卷页数 15 页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中国语言学对世界语言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繁荣发展语言学,需要理论语言学先行。

  一些研究者习惯以西方语言学范式为标尺来看待中国语言学,认为中国的研究只有方法而无方法论,只有语言研究而无语言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汉语的特点及其书写符号汉字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文化的个性,决定了中国语言学的个性和特色,不能以根植于西方语言和文化土壤的标准来衡量我国语言学,而应在中西语言学的对比中,认真梳理中国语言学的方法和方法论,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规律及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中国语言学的“分治”和“独白”状态,主要表现为与外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与西方语言学界之间,各说各话,无心对话,无力交锋。破除这一窘状,消解汉外语言学隔阂,在彼此对话中完善并发展中国语言学理论,已成为中国语言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语言学要想融入世界潮流并勇立潮头,要做到汉外语言学界携手并进,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走“一体化”发展之路。同时,作为富有底蕴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中国语言学要善于同世界现代语言学理论展开全面的思想交锋,在交锋中获得话语权。

  在语言学界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轻视实践研究的“理论至上”;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唯实践论”。从语言学角度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语言实践:一是为已存在而实践。那种“语言学只能纯粹地研究语言本身”的观点是有害的,比如训诂学就是通过对字词句的研究来实现对经典的阐释,实用研究并不脱离理论,其立足点和核心还是语言研究。二是为它服务而实践。语言并不是孤立的空壳实体,它不仅要依存于更应服务于人、社会和文化,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使语言研究有用。语言学原先属于文献型学科,后来随着“语言学+技术学科”的转型,语言学进入了高科技的领域,在医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与基因、刑事侦查、语言识别、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快速应用发展。当下,中国语言学要把语言研究与社会发展、文明传承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打造中国语言学派。首先要坚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本来就是珍视自己,发扬传统,发掘整理凝练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传统资源。吸收外来就是继续倡导开放包容、融通世界。在新时代,对外学习需秉持“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先进性与前沿性,反对冷饭热炒。应主张在世界前沿理论、交叉理论、方法理论上做文章,吸收外来精华,寻求思想的解放。二是坚持多元,反对同质。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多元性,偏执一端否定其他、追求同质化的做法同样有害。三是坚持本土化,反对“硬引进”。外来理论的吸收要坚持“为我所用”,比如用系统功能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等来解决中国语言学存在的问题。面向未来就是做好积淀,蓄势待发。语言学派的形成需满足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学派需有公认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二是学派需有独特的理论成就和代表性著述;三是理论体系能为内部研究者基本接受并加以发展;四是理论体系在语言学界独树一帜,并与其他学派相区别。为此,中国语言学界要大胆树人、推崇成果、加强共识,共同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语言学流派。                       

  (摘编自王铭玉《中国理论语言学的使命》)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语言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它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不能只用西方语言学范式来衡量。

  B.想要打破中国语言学的“分治”和“独白”,就应认真思考如何消解汉外语言学隔阂,在彼此对话中完善、发展中国语言学理论。

  C.片面强调理论或者实践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语言学研究既不能脱离理论,又不能不联系实际。

  D.要想形成中国特有的语言学派,不仅需要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这个理论体系被广泛地接受和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立足于中西语言学比较,论述了中国语言学的范式与方法以及语言学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不同倾向。

  B.文章先破后立,先指出一些研究者的错误观点,进而论述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以及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途径。

  C.文章指出随着“语言学+技术学科”的转型,语言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这证明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

  D.文章侧重从如何进行对外学习的角度论述了打造中国语言学派的途径,并指出了其形成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语言学的个性和特色形成已久,这是由汉语的特点及其书写符号汉字的特殊性决定的。

  B.发展中国语言学理论首先要做到与外界加强交流合作,这样才能够在思想交锋中获取话语权。

  C.学者的态度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语言学流派的基础,学界需要既能发扬传统又能吸收外来,同时能够潜心治学、善于积累的学者。

  D.语言学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语言学的发展水平,中国语言学应立足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理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务院新闻办2019年10月14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白皮书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白皮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

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226)

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以下是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约11680字。

  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怵然(chù)    迂呐(nè)    忖度(duó)      按剑而跽(jì)

  B.涔涔(cén)    迤逦(yí)    狡狯(kuài)     少不更事(ɡēnɡ)

  C.炮烙(páo)    畏葸(xǐ)    觇视(chān)     长弘化碧(chánɡ)

  D.新正(zhēnɡ)  嫁奁(lián)  便嬖(bì)       人为刀俎(zǔ)

  2.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道芷阳间行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成以其小,劣之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⑦意洞手书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⑨而刀刃者无厚

  A.①⑦/②⑥/③⑧⑨/④/⑤      B.①⑤/②⑥/③⑧/④/⑦/⑨

  C.①⑦/②⑧/③⑥/④⑤/⑨    D.①⑤/②⑧⑨/③⑥/④/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杳不知其所之也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牛何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为之踌躇满志   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⑧行李之往来   ⑨黎民不饥不寒

  A.①②④⑤⑧  B.③④⑤⑦⑧ C.②④⑤⑥⑧ D.①③④⑥⑨

  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吾知也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④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⑤终必不蒙见察    ⑥为击破沛公军

  ⑦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⑧臣之所好者,道也    ⑨异乎三子者之撰

  A.①⑧/②⑤/③⑨/④/⑥⑦     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⑨

  C.①/②⑤/③⑨/④/⑥/⑦⑧    D.①/②⑤/③/④⑨/⑥⑦/⑧

  6.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李斯的《谏逐客书》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都是对帝王的呈文。此类呈文还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序、表等。

  C.明清科举考试共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院试中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童子”或“童生”。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四人中,项王和项伯座次最尊,亚父次之,沛公居于末座。

  二、课内外阅读(61分)

  (一)《红楼梦》专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相关要求,以及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重点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物的命运与结局、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小说的结构与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题阅读材料节选巴金的《家》,情节内容与《红楼梦》有相似这处,字数800多字,篇幅适宜,适合对高一学生的考查。

  7.下列对《红楼梦》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描写的是奸险、能干又诙谐的王熙凤的外貌。

  B.“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含蓄交待了探春的经历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