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阅读(276)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18920字。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文化之所以在宋代大盛,与那时文人生活态度、文化心理的转变紧密相关。宋人较之唐人,更喜欢闲饮品茗,恰好符合了他们静赏生命快乐的新人生观。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经精辟地指出:“汉魏六朝以来,中国诗的基调是推移的悲哀,即意识到人生是匆匆走向死亡的一个颓败过程而引起的无可奈何的感情。”(吉川幸次郎著《宋诗概说》)宋诗中则出现了新的人生观,即“悲哀的扬弃”“从容不迫的人生观”“乐观的人生态度”“宁静的追求”。而在宋诗中,茶诗则集中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快乐的宁静追求。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唐诗是酒,宋诗是茶,“茶虽然不能像酒那样令人兴奋,却能给人以宁静的喜悦”,“唐人嗜酒而宋人好茶,不仅是实在的生活习惯,不仅代表着唐诗与宋诗的不同风味;而且也表示着唐宋两代文明一般的差异”。我们认为,宋代茶诗中宁静快乐的人生观,因其哲学来源不同,呈现出三种同中有异的生命快乐境界:儒家“箪食瓢浆”的安贫乐道,道家“乐天知命”的齐物之乐,佛禅“至静无求”的达观之乐。

  “安贫乐道”是先秦儒家提倡的一种快乐人生观。孔子曾经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孔子所说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士子少有重视和体认者,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甚至认为颜回的“箪食瓢饮”只是“哲人之细事”而已,并不具有多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宋人却普遍认为“颜子之乐”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大乐”“至乐”。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颜子的“安贫乐道”不仅是宋代理学家经常探讨的哲学话题,也每每被一般文士所重视和体认。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序》中即认为:“颜子萧然卧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矣。”苏轼则对韩愈所谓“哲人之细事”的说法表示不满,他说,“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者观之其大者”,颜回之“箪食瓢饮”实乃“哲人之大事”,并作《颜乐亭诗》表示自己要追随颜回求此“至乐”:“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

  除了儒家的“箪食瓢饮”之乐、安贫乐道之志,道家的顺生适性、乐天知命之趣,也是宋代文人饮茶时的一种典型文化心态。随着文人政治制度的推行和士子“文官化”的发展,闲适快足的情趣在宋代朝野日益流行,陶渊明的隐逸诗、白居易的闲适诗为宋人普遍推尊和学习。他们在仿作“陶体”“白体”的同时,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白居易闲适诗中那种闲散快足之趣。以吏为隐,吏隐合一,是宋代文士入仕为官时的普遍心态。他们常常在官舍郡斋,闲饮清茶,享受高趣。如张伯玉《后庵试茶》诗云:“郡僻好藏身,心闲久无事。前轩饱食罢,后庵取茶试。岩边茶钥,溪畔涤茶器。小灶松火然,深铛雪花沸,瓯中尽馀绿,物外有深意。滥官来此游,时得拂尘累。莫笑后庵茶,闲中好滋味。”宋代文士在遭贬闲居之后,归隐田园之时,则更加信奉道家安世委顺、乐天知命的快适人生观。欧阳修在贬官滁州、颍州期间,就萌发了优游林泉的意趣,晚年之后,他官高禄厚,知足保和,退居渭上之后,更是闲居求乐。

  在安贫乐道、乐天知命之外,唐宋文人在饮茶时,由于受禅宗思想影响,还常常沉浸在一种“至静无求”“虚中不留”的禅悦境界中。宋以后,文士们亦重饮茶悟道之功。如郭祥正《招孜祜二长老尝茶二首》其二云:“昔人多饮酒,今我酷怜茶。”而他之所以如此爱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茶可以帮助自己品悟禅味:“无物滋禅味,来烹北苑茶。”

  尽管唐宋文人饮茶时的心态,因其人生观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在品饮过程中静静地享受到了人生的闲适和快乐,清茶使唐宋文人的心境更为宁静淡泊,使他们的生活中弥漫着一种参透人生真味后的淡淡的喜悦。所以,茶文化能够兴起于唐,大盛于宋,与宋代文人普遍遵奉静赏生命之乐这一新的人生观之间,实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自陈瑜、杜晓勤《宋代文人茶的人生之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茶文化大盛,这符合了那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静赏生命快乐的文化心理。

  B. 宋诗中体现的新的人生观与汉魏晋六朝以来的一些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人生观是不一致的。

  C. 宋代茶诗中宁静快乐的人生观,因其哲学来源的不同,呈现出三种同中有异的生命快乐境界。

  D. 对于孔子所说的颜回式的“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士子对此不重视、不认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子的“安贫乐道”并不被韩愈所认同,但却是宋代文学家经常探讨的哲学话题,也每每被文士重视和认可。

  B. 文中引用了张伯玉的《后庵试茶》诗,既彰显了宋代文人入仕为官时的心态,又体现了闲适快足的情趣的流行,并以此忘记国事之忧、人生之痛。

  C. 文章结构层次清晰,采用总一分模式,详尽阐述了荼文化在宋代大盛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D. 唐宋文人在饮茶时,因禅宗思想的影响,常常沉浸在“至静无求”“虚中不留”的禅悦境界中,郭祥正《招孜祐二长老尝茶二首》中的诗句就是这种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体现了人生匆匆、无可奈何的伤感。

  B. 唐诗是酒,宋诗是茶,这与唐宋两朝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当然,与两个朝代的文化也密切相关。

  C. 宋代文人饮茶时彰显的顺生适性、乐天知命的文化心态来自宋人独特的人生体验,所以能表现为一种闲适快足。

  D. 宋代文人入仕为官者,有着“大隐隐于朝”的认知。无论是做官期间,还是闲居在家,都喜欢闲饮清茶,享受自然。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不重视、不认可”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对于孔子所说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观,汉唐士子少有重视和体认者”,选项与此不符。

  故选D。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场人士学习新职业的原因调查

  材料二:

  新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许多因素发生改变、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众对更加细分、多元的职业和岗位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这为新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新的就业岗位,在过去或许会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但如今被更多人接受,成为激发经济社会发

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阅读(297)

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3题,约15190字。

  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47573名深圳市民领取了红包并体验了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新鲜感。

  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相比,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信用背书,能否保证币值稳定。就拿比特币来说,币值无法保持稳定,价格大幅波动是常事。

  脸书此前计划推出的天秤币(Libra)与数字人民币等法定数字货币的性质也不相同。Libra通过与法定货币“挂钩”成为一种稳定币,其计划成为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但在信用货币时代,Libra 如何让人信任并使用是一大问题。Libra 发起方包括多个公司,未取得国家信用背书。

  还有人会问,银行卡上的余额不也是数字?它与数字人民币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货币,是钱,而银行卡上的余额是存款。对于存款,银行会按照相关规定计付利息。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数字人民币等同于现金,放在数字人民币钱包里面的数字人民币是不计付利息的,正如现金无论是放在钱包还是用作交易,都不会产生盈利。

  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有何区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数字人民币。只要双方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就能把一方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方。数字人民币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其兑换是免费的。

  货币支付的形式会随着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数字货币的研发走在世界前列。据了解,从2014年起,央行就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近两年更是迅速推进,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开展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摘编自陈果静《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有删改

  材料二: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目的是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货币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同的价值符号所代表,从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到数字货币不断转变。每种不同的货币形式代表了人们不同的信任形式。比如在金属货币时代,人们所信任的是金属的价值,金属具有实物货币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等);在纸币时代,人们信任的是纸币背后的国家信用;数字货币时代,人们信任的则是现代技术和货币的信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是派生性职能,可以让货币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一种货币能否很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衡量其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法定数字货币相较于虚拟货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发行主体信用高。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央行,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则是私人,央行的信用高于私人机构的信用。二是群众普遍接受性高。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心化”货币,能够得到有效监管,而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货币,容易成为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

  任何一种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与现金、硬币具备相同的法定性质和职能,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其本质不是货币,人们可以拒绝此种付款方式,而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人们不得拒绝。它与纸币也有明显的不同,纸币容易被伪造,且破损概率大。

  (摘编自赵莹《法定数字货币如何成为广受欢迎的货币》)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推进,数字货币将在普惠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发行数字货币能够直接降低货币的印制发行流通成本。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发行环节的印制和防伪技术都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在流通环节,金融机构需要承担现金运输、储存、安保等成本,普通消费者使用现金也需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实体网点或自助设备提供的服务,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以数字货币替代传统现金形式进入流通,能够大大节省这些方面的成本。同时,由于数字货币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高度统一,发行方能够直接、实时地获取交易信息,可以省去后台清算、结算、对账等众多环节,达到点对点支付即结算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支付效率。

  当然,数字货币发展,还应关注和解决好一些问题。一是数字鸿沟问题。各类数字化的服务普遍依赖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对于因缺少设备或不能有效理解掌握数字货币使用方式的人群,必须保证其继续使用传统支付方式的权利,保障各类人群享有所需的金融服务。二是数字货币与现有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体系的衔接问题。当前我国移动支付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优势,从全社会负担的成本考虑,要做好衔接融合,保护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元、盛雯雯《数字货币助力支付体系高效运行》)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改编)

  A.数字人民币优点是有国家信用背书,能保证币值稳定,缺点是放在数字人民币钱包里面的数字人民币不能计付利息。

  B.数字人民币连网络都不需要,就能把一方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方,这一方面说明其方便高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暗含着更大风险。

  C.微信支付、支付宝很好地解决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是中国目前相对较好的新型货币形式。

  D.如果解决好数字货币与现有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体系的衔接问题,会有助于数字货币更好的发展。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改编)

  A.根据材料一首尾两段可知,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让使用者体验数字人民币的新鲜感,有利于优化数字人民币的功能。

  B.根据材料一的二三两段可知,天秤币发起方包括多个公司未取得国家信用背书,所以其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计划难以实现。

  C.根据材料一二可知,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与现金、硬币具备相同的法定性质和职能。

  D.根据材料三可知,数字货币的使用对部分老年人或者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一种挑战。

  3.“她把月间剩下的钱放出去,放给作仆人的、当二三等巡警的和作小买卖的,即使最后本金也收不回,利钱至少也是三分。这些人时常为一块钱急得红着眼转磨,就是有人借给他们一块而当两块算,他们也得伸手接着。”以上是《骆驼祥子》中对高妈的描述,结合材料,如果高妈生活在现代,她最可能选择哪种投资方式?(   )(3分)(原创)

  A.比特币

  B.数字人民币

  C.黄金等贵金属

  D.银行储蓄

  4.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改编)

  5.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发行数字人民币的意义。(6分)(原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家门的“妆容”

  王剑冰

  出郑州一直往南,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

  进了范家门,像进到一个特色独具的山寨,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367)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以下是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26题,约11710字。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2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23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能治理好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即使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之间,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斯的《谏逐客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海为喻,说明要广纳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恢宏的气象。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质问的语气抨击秦聚敛无度且肆意挥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驳斥了司马光的“生事”之说。

  (二)课文理解(本题共3小题,6分)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借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的事,肯定齐王有“不忍”之心,认为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础。

  B. 《庖丁解牛》中,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世人,要避开错综复杂的矛盾,游刃有余地处世,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C. 《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与婆婆法场泣别的情节,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品质和反抗精神,将戏剧冲突逐渐推向高潮。

  D. 《雷雨》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作者巧妙地通过语言的转换,将剧中人物内心的痛苦与克制展现出来。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祝福》中的“我”是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封闭保守的鲁镇格格不入,“我”同情祥林嫂的遭遇,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

  B.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本安于服刑,表现出性格中“忍”的一面;当他山神庙得知高俅等人的阴谋时,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

  C.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科瓦连科和华连卡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追求新生事物,不惧闲言碎语,与“套中人”别里科夫形成鲜明对比。

  D. 《促织》语言简洁传神,如“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写成名对促织的珍惜,“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表现成名夫妻面对虫毙儿死的悲哀。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逐客书》站在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从维护秦国利益出发,反复阐明逐客之过,着力抨击了挑唆秦王逐客的宗室贵族,理足辞雄。

  B. 《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史例,说明反

广西钦州市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284)

广西钦州市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以下是广西钦州市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广西钦州市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010字。

  广西钦州市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务必按高考要求用黑色墨水水性笔或钢笔答题。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它的造型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屈原在《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之说,而在《天问》中有“玄鸟致诒”,讲的都是简狄生商契的传说,是将“凤凰”和“玄鸟”通用的。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那一天,是我国“春分”节气;大火星在西方黄昏隐没的那一天,则是我国的“秋分”节气。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春天秋去一样。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韩诗外传》)。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古乐篇》)

  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

  (摘编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凤凰的造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而且这种造型图像与太阳相伴,可见在远古时代,凤凰崇拜就与太阳崇拜相关。

  B. “凤凰”原本的记法叫“凤皇”,相传黄帝称帝后,凤凰自天而降,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

  C. 凤凰作为图腾崇拜,在汉文化中意义更广泛,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

  D. 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凤凰的自焚和新生,表现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特性。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从凤凰图像的特征入篇,再写凤凰崇拜的历史传说渊源,再论凤凰的文化象征意蕴,最后拓展至外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 选文大量引用、列举古代中外的传说典籍中的资料,如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证明观点的同时,又使文章内容更丰赠,文意更典雅。

  C. 选文第四段中,列举《尚书•益稷》中描述的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凤凰来仪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的事例,证明了凤凰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的分论点。

  D. 选文最后一段,将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点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主管音乐与技艺之神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经•玄鸟》中对“简狄吞食凤凰蛋而生商”的记述,与屈原在《天问》中写的关于商契的传说是一致的。

  B. 据史传,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由此制定历法,以昭示气候变化规律,引导人们顺时而作。

  C. 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出现和在西方黄昏隐没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

  D. 凤凰在中国古代是司乐的神鸟,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吕氏春秋•古乐篇》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之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文艺在20多年间迅速度发展壮大,这种增长,也带来不少问题,如低俗、同质化严重、娱乐至上等不良倾向,导致人文价值混乱、行业生态恶化,等等。那么,如何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络文艺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游园·皂罗袍》同步练习

阅读(228)

《游园·皂罗袍》同步练习,以下是《游园·皂罗袍》同步练习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游园·皂罗袍》同步练习

约4380字。

  《游园(【皂罗袍】)》

  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嗤(chī)笑       朔(shuò)风

  憎(zèng)恶             自顾不暇(xiá)

  B.  瓜瓤(ráng)           熹(xī)微

  胸襟(jìn)              逸兴遄(chuán)飞

  C.  迁徙(xǐ)             陨(yǔn)首

  付梓(zǐ)               真知灼(zhuó)见

  D.  接榫(sǔn)            拱券(xuàn)

  恍(huǎng)惚            条条框(kuāng)框

  【答案】C

  【解析】A项,憎u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桀獒  颓圮  酣眠  秋毫不犯

  B.沉淀  绵密  困窘  囫囵吞枣

  C.罪愆  谄媚  酒馔  字正腔园

  D.征戍  锤练  嚣张  咄咄逼人

  【答案】B

  【解析】A项,獒—骜,C项,园—圆,D项,练—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这个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__________很高。

  (2)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____________。

  (3)经验告诉他,试验进行到这个时候,__________需要头脑清醒和思考冷静。

  A.品位  厚此薄彼  分外

  B.品味  厚此薄彼  格外

  C.品味  顾此失彼  分外

  D.品位  顾此失彼  格外

  【答案】D

  【解析】(1)“品位”:档次、格调。“品味”:①尝试滋味。②仔细体会。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2)“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3)“分外”与“格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分外”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用于修饰一般动词。“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时含有“更加”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湖州生态旅游区建起了十公里长的绿色长廊,漫步其间,有曲径通幽、如临仙境的感觉。

  B.在语文教学中,于漪老师倡导人文性,但她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课可以离开语言文字。

  C.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

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276)

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以下是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23题,约21650字。

  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文化艺术领域,电视剧是在寻常百姓家触达率最广、接受度最高的艺术品类。电视剧记录着时代变迁、经济起伏和文化兴衰,它在某种意义上引领着社会思潮、审美向度和娱乐风潮。

  21世纪的20年来,国产电视剧奉献了许多意味隽永的故事和经典难忘的角色,相关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也有乱象和杂音,抗战神剧、悬浮剧风行一时,戏说历史、消解崇高、炫富拜金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消耗了观众对国产剧的期待和热情,而这一切都绕不开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一种依托于现代社会的特殊的文化形态。电视剧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总是把日常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娱乐经验渗透其中,是审美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谋的生态圈,三种文化维系着巧妙的平衡。三种文化在不同类型电视剧里各有侧重,而审美文化吸纳了三种文化元素,在电视剧创作与传播链条中持续发挥作用。

  用审美文化的向度去观照电视剧发展,能够清晰窥得电视剧的成败得失。因此,我们要从审美文化视角对电视剧的创作、接受、产业和专业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审美批评。在电视剧审美文化范畴里,中国古典美学可为创作与审美提供重要的美学源头。西方的经典美学观念和现代影视美学观念也可成为电视剧审美文化的理论支撑。关键是电视剧研究者如何坚守文化自觉,主动占领传统美学的精神高地并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与优点。

  (摘编自杨洪涛《弘扬时代精神,浅思国剧审美》)

  材料二:

  电视剧作为视觉时代的艺术产品有着独特的审美规律和艺术魅力,彰显着媒介变革时代审美关系的结构演变和突围方向。那么,国产电视剧新型审美结构该如何构建?

  首先,当下的网剧在内容生产、受众群体、审美范式与传统电视上所播放的电视剧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全媒体这一消费社会的文化景观背景下探究电视剧的审美构建,将这二者看作一个整体概念,并非刻意忽视二者差异性,而是在一个共生的媒介环境和语境下进行。

  现代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感性大于理性,能够给予观众直接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体验的文化产品成为主流。这一文化消费方式会让人经历功利性的物欲迷失,而现代社会的主流话语和文化批判在一定程度上矫正着这种功利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在尊重视觉文化自身审美规律的前提下,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和审美韵味必将再次回归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并成为扮演重要的文化角色和社会价值呼唤的重要文化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产电视剧应当重视视觉文化的现代表达、尊重受众的主体性体验,通过塑造具有银幕表现力的人物形象来传达内在的价值观念。

  目前国产电视剧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固执地坚守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不太重视视觉层面的震惊体验,造成了价值观念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断裂。这在全媒体时代受众群体普遍低龄化,审美素养尚待文艺作品塑造和引导的现状下,很难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另一种是极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消费心理而又没有任何价值系统的剧作类型,这种电视剧与传统电视剧最大的不同是它所扮演的角色由文艺作品变为游戏体验,成为精神消费的一次性商品。如何平衡视觉表达的新奇和震惊与内在精神的启示和永恒的价值追求是古典与现代审美传承的关键。

  其次,娱乐化的审美表象彰显了居于从属地位的大众群体的表现欲望,而主流价值体系的传达需要通过这一形式达成完美的引导和传输。主流的话语模式需要通过与流行文化的组合、交流和换装,从内部将消费心理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而这则是对国产电视剧叙事艺术的考验。在传统价值的审美崇拜解体之后,电视剧的现代审美必须回归个体的现实体验,通过主体性的创伤修复完成个体梦想的讲述。现代都市生活个体的精神迷失和文化创伤是一种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危机,而文艺作品就是要在喧闹的文化表象当中将这种社会创伤银幕化,通过视觉化的银幕表达实现社会创伤的审美修复。

  最后,全媒体创设的媒介环境在生产震惊的文化体验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国产新型的审美结构不可或缺的功能就是消解这种震惊的文化体验,将喧闹嘈杂的、表象的和物欲的视觉刺激转化为温和静默的和隽永的审美哲思。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新挖掘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美学样式和题材,并将其与现代审美规律接轨,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文化使命。文艺作品洗涤精神和心灵的基本功能在这种消解震惊中重新回归大众的审美认知当中,新的美学样式、文艺形式和呈现方式进入电视剧创作成为一种可能,并共同促成新型审美结构的形成。

  视觉时代制造的种种幻象来势汹汹,它打破了传统电视剧的审美结构并正在改写着受众的接受习惯,这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廓清视觉时代下的文化产品的审美特征和规律,对于我们重塑时代精神,引导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在国产电视剧转型时期,这种新型的审美结构认知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它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思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坤《全媒体时代国产电视剧审美特征与转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视剧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电视剧记录着时代变迁、经济起伏和文化兴衰,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思潮、审美向度和娱乐风潮。

  B. 21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的相关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使得观众对国产剧没有了期待和热情。

  C. 国产电视剧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性质不同,难以共存,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只能体现其中一种。

  D. 国产电视剧“固执地坚守传统伦理价值观念”和“极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消费心理而又没有任何价值系统”这两种倾向都不完全正确。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欣赏电视剧就离不开审美文化,而这种审美文化是特殊的文化形态,我们常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娱乐经验来参照。

  B. 现代都市生活个体的精神迷失和文化创伤是一种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危机,而电视剧通过银幕表达对此进行了完美的修复。

  C. 给人直接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体验的文化产品会让人经历功利性物欲迷失,现代社会主流话语和文化批判对其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D. 全媒体创设的媒介环境在生产震惊的文化体验,而文艺作品洗涤精神和心灵的基本功能在消解震惊中重新回归大众审美认知中。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产电视剧构建新型审美结构的一项是(   )

  A. 国产电视剧重视视觉文化的现代表达、尊重受众的主体性体验,通过塑造具有银幕表现力的人物形象来传达内在的价值观念。

  B. 娱乐化的审美表象彰显了居于从属地位的大众群体的表现欲望,而主流价值体系的传达通过这一形式达成完美的引导和传输。

  C. 国产剧新型的审美消解这种震惊的文化体验,将喧闹嘈杂的、表象的和物欲的视觉刺激转化为温和静默的和隽永的审美哲思。

  D. 国产电视剧新型的审美结构认知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它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思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如果我们要写一则关于电视剧审美鉴赏的评论,请根据材料列出评论的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检测

阅读(23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检测,以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检测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检测

约2480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检测及答案解析

  (2020湖北鄂东南联盟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是一部_____开拓创新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 _____”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巨变。(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多少轰轰烈烈,多少慷慨悲歌,多少____依然未能改变江山飘摇、神州陆沉的悲惨命运。诸路皆走不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_______找到了一条新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陈出新    气吞万里如虎       前赴后继        最终

  B.革故鼎新    气吞万里如虎       前仆后继        最终

  C.推陈出新    敢教日月换新天     前仆后继        终于

  D.革故鼎新    敢教日月换新天     前赴后继        终于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历史逻辑更深层地闪耀着

  B.更深层的历史逻辑,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闪耀着

  C.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闪耀着更深层的历史逻辑

  D.更深层的历史逻辑,闪耀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我爱你,中国!

  B.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历史再写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我爱你,中国!

  C.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历史再写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爱你,中国!

  D.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信仰与深情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通知:兹定于10月1日上午8时在学校礼堂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

  C.招领启事:本人早上在食堂拾到黑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353元,请丢失者与校团委联系。

  D.请柬:我于明天搬迁新居,为答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阅读(269)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宁夏银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宁夏银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21460字。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任何实体皆有形。《庄子•天地》篇中说“物成生理谓之形”。《孟子》则说:“形色天性也”。到了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认为:“形者,生之具也”。他们都共同将形认为是物之生理、天性,是一切物质生来便具有的一种具象的外在表现。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特定的形象体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谁也无所逃遁。

  凡美之物无不是以其美好宜人之形象外观,引起人们的惊奇、赞叹、钦慕与喜爱,从而让人想与之靠拢亲近。形象、形态、形貌、形色、形式、图形和与之相随的色彩、声音、构图、外形等一切外在条件,皆是美存在显现的重要方式。稍作一点区分,可将形分为物形、人形两大类,一切世间存在之物,都脱不出这两类。应当说,形乃美之源,形是一切视觉艺术之源头和起因。没有形,就没有美,也谈不上美。

  外形容貌大概是最能让人判定美丑媸妍、喜恶亲疏的最初最重要的依据。美不美,外形分。美不美,形色定。这恐怕是常识,也是铁律。以天下闻名的黄山为例,黄山之美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它之美,无一不与形相连,形色、形貌、形体之美艳奇巧,可以说是无山可及、冠绝一世。

  如果说自然物之形美是天造地设、天生而成,那么人造物之形美则是人心所构、人力所为。看现代建筑之构形造物,便能体会其中之秘。贝聿铭是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的伟大建筑设计师。他善合用玻璃、钢材、石材与混凝土,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设计出一幢幢美轮美奂的杰作佳构。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白墙灰线,假山池水,用钢材替代木构,置身于院落之间,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并与近旁的拙政园相互借景辉映,成为古老建筑现代化延续的代表。漫步其间,既能体会“天人合一”的哲理意境,感受带有姑苏轻软气质、世外桃源的空灵,复能感受唐诗宋词的唯美和温情,颇有将中国古代建筑与苏州园林发扬光大之意。

  美形最重要的另一极,还得说到人,人形美、人体美、美人形,那也是世间最动人的事。美术作品中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蒙娜丽莎之微笑、米洛岛的断臂维纳斯、安格尔的“泉”、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海伦、西施,数不尽说不完的美人、美画、美像、美形体,为世人提供了味之不尽的心灵享受,极致高妙的永恒之美。世间因有大批貌美如花、形健体美的人而使大众受到爱慕、鼓舞、感染和激励,从而焕发出生之活力、乐趣和勇气。

  毫无疑问,美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生活目标和崇高理想,也是人类艺术重要的力量源泉。人只有在对美的憧憬和不懈追求中,才能把自己的慧眼灵心、浑身潜能都释放出来,使自己生活于一个日新、日日新,日美、日日美的乐园之中。

  (摘编自《美之精神内质和价值意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实体物质皆有形,是物之天性,具有一种具象的、特定的形象体貌。

  B. 美好宜人的形和与之相随的一切外在条件,皆是美存在显现的重要方式。

  C. 世间存在物可分物形和人形,皆是美之源,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源头和起因。

  D. 人形、人体、美人是美形的最重要的一极,是自然和人造外的“人”的美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形和美,又逐层递进从自然、人造、人三方面论述了形之美。

  B. 文章论证时概念的表述准确丰富,抽象之形和具象之美的论证清晰明白。

  C. 文章用引用文献、举例的论证方法有力支撑论点,使形与美更形象具体。

  D. 文章末段论证美的重要性和追求美的意义,说明了了解“形”对美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乐记》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证明天地之间无处逃遁的“形”之存在。

  B. 判断美的常识和铁律是外形容貌,外形的美丑是人对其的喜亲、恶疏的判定依据。

  C. 苏州博物馆现代建筑材料和中国古建筑园林的诗意结合完美诠释了人心构筑人造之形美。

  D. 人之形美带来的是味之不尽的心灵享受和永恒之美,是由此焕发的生之活力、乐趣和勇气。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任何实体物质皆有形,是物之天性,具有一种具象的、特定的形象体貌”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语句“他们都共同将形认为是物之生理、天性,是一切物质生来便具有的一种具象的外在表现”可知,选项中“是物之天性”是庄子、孟子、司马迁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是物质皆有形。

  B.“美好宜人的形和与之相随的一切外在条件”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凡美之物,无不是以其美好宜人之形象”和“形、形象、形态、形貌、形色、形式、图形和与之相随的色彩、声音、构图、外形等一切外在条件,皆是美存在显现的重要方式”可知,选项“美好宜人的形和与之相随的一切外在条件”把握“形”的概念缩小了。

  C.“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源头和起因”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形是一切视觉艺术之源头和起因”,选文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病毒疫苗全称为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创新型疫苗。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技术主要分为5种,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核酸疫苗。2021年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这是第一款正式获得世卫

2021高考语文字音习题

阅读(255)

2021高考语文字音习题,以下是2021高考语文字音习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高考语文字音习题

约1880字。

  2021高考语文字音习题及答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的士/的确 行款/行乞 屏障/屏除 咀嚼/咬文嚼字

  B.粗犷/旷达 蝉联/禅让 嗔怪/瞋视 信笺/明修栈道

  C.翘楚/蹊跷 勘误/湛蓝 整饬/炽热 蛊惑/呱呱坠地

  D.虬枝/轧钢 矍铄/诡谲 馨香/馥郁 教诲/风雨如晦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笃仁(dǔ) 后嗣(sì) 狱掾(yuàn) 讷口少言(nè)

  B.曩者(nǎng) 甲胄(zhòu) 狎侮(jiá) 东渐于海(jiān)

  C.睥睨(bì) 皭然(jiào) 泥淖(nào) 叱咤风云(zhà)

  D.瞋目(chēn) 处士(chǔ) 偻行(lǚ) 数奇之命(qí)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偌大/诺言 嗜好/谥号 掎角之势/人才济济

  B.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步履蹒跚/潸然泪下

  C.塑料/追溯 对峙/秩序 恪尽职守/溘然长逝

  D.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峥嵘岁月/字斟句酌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偏僻/譬如 褒义/电饭煲 伎俩/栉风沐雨

  B.翘首/翘尾巴 蹊跷/独辟蹊径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C.庖厨/炮制 蝼蚁/捅娄子 胥吏/长吁短叹

  D.骁勇/嚣张 兴许/幸亏 腌渍/淹没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毎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给予/给以   铜臭/无色无臭 瓦砾/繁星闪烁

  B.强迫/强制   下载/风雪载途 引擎/风驰电掣

  C.刹车/刹那 称便/称心如意  粗犷/旷日持久

  D.地壳/躯壳 蔓延/顺蔓摸瓜 默契/提纲挈领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暴晒/一暴十寒 攒钱/人头攒动 屏障/屏气凝神

  B.轴心/压轴大戏 塞车/敷衍塞责 隽秀/隽语箴言

  C.闪烁/流金铄石 佳肴/混淆是非 逡巡/怙恶不悛

  D.贻误/春风骀荡 龃龉/踽踽独行 砥柱/扺掌而谈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珍馐/羞愧 毒蛇/委蛇 箴言/百福并臻

  B.募集/蓦然 粘贴/粘连 诗赋/物阜民丰

  C.绛紫/降落 累及/累次 鸿鹄/囫囵吞枣

  D.颈联/自刭 颤抖/颤悠 唬人/瓦釜雷鸣

  8.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阅读(264)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黑龙江省绥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黑龙江省绥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28410字。

  龙江省绥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下类小题。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即诗性,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当下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追求故事性,而缺乏或者忽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致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为了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还有必要重视小说的语言。语言能力始终是一位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也始终是标示小说水准的首要特征。正如汪曾祺所言:“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性,则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这就造成了一些作品语言水准的低下,准确性欠佳、冗长、粗鄙、直露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大行其道。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汪曾祺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重视炼字造句,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此外,还应充分重视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和非形态语言的特点,谨慎过度使用“欧化”句法,而应从古代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在简约和内蕴上下足功夫,方能彰显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有魅力,使语言更具诗意,从而整体提升作品的诗性。

  小说要注重意象的营构。“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其实,意象并非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正如“哈姆雷特”之于莎士比亚,“边城”之于沈从文,“高老头”之于巴尔扎克,“野地”之于张炜……带给读者的审美冲击力是何其强烈而持久!凡此诗性十足的小说作品,似乎皆离不开一个鲜活而成功的意象。

  (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在反映现实时要采用艺术化和文学化的处理方式,要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

  B. 有诗性的小说,要超越现实而不是对现实进行直接描摹,这样的小说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

  C. 过分注重真实,偏执地沉溺于追求故事性,可以让小说迎合大众的某种阅读心理,但却使小说沦为平庸。

  D. “美”与“丑”都是小说可以挖掘的内容,然而一些创作者过度沉醉于写“丑”,却忽略了对“美”的追求。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语言质量,是小说质量的体现,也是小说创作者水平的体现,这需要小说创作者重视和下功夫。

  B. 作家在当前文学创作中,或许还能重视诗歌、散文的语言,讲究语言表达质量,但创作小说时却不重视语言。

  C. 汪曾祺认为写小说要注重锤炼字句,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这种理念值得一些小说创作者学习。

  D. 小说创作者可以从古代文言文中学习语言的简约与内蕴;可以加强意象的构造,增强小说的审美冲击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曾大放异彩。

  B. 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人物意象,产生了恒久而强烈的震撼力。

  C.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里营构的充满了湘西地区特有风情的“边城”这一意象,在读者心中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

  D. 一篇小说能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主要是语言,语言差的话,我们则一般不能认为这篇小说写得不错。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有诗性的小说,要超越现实而不是对现实进行直接描摹”中“超越现实”错误,文中第一段中“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即诗性,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中说的是“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以现实为基础,在它的基础是进行加工,并不等同于“超越现实”,曲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