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届高考语文强化模拟卷(全国Ⅲ卷版)(二)

2021届高考语文强化模拟卷(全国Ⅲ卷版)(二),以下是2021届高考语文强化模拟卷(全国Ⅲ卷版)(二)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届高考语文强化模拟卷(全国Ⅲ卷版)(二)

约12850字。

  2021届高考语文强化模拟卷(全国Ⅲ卷版)(二)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不仅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而且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

  C.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苏轼和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这种风骨后用于论文。

  C.文章用陈毅诗、陶铸散文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喜爱松、竹、梅,本就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出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

  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既应具有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又应具有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今,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保护工作进入到了“深水区”。现有传承人队伍高龄化现象突出,后继乏力严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70岁以上占50%多。老一辈坚守难度大,青年人普遍浮躁,急于求成,一定程度上造成传承链条的断层。非遗自发性传承遇到诸多困难,传统的师徒、家族传承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家庭结构。

  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产生困难,很难满足人们新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届高考语文强化模拟卷(全国Ⅲ卷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