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2021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以下是2021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2810字。

  2021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史学具有数字人文的共性,但其作为历史学的个性特征更值得我们关注。总体而言,数字史络的利用与展示,这也是很早就有络史学”的原因。历史向同行传递和展示史料,将文献放置到互联网以便史学爱好者、历史教师、学生能够利用它们,这些行为已经被史学界认可为专业的学术活动,成为数字史学的重要内容,是一条迥异于宽泛意义上数字人文的路径。

  当然,“要么在线,要么落伍”的宣言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能够与数字史学画上等号。互联网只是恰好因为平台优势成为一种媒介而已,不过在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些值得玩味的问题,数字史络的强调让我们看到了它与“公众史学”存在诸多交集。许多早期从事数字史学研究的学者都是社会史专家,或者是试图借助数字工具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支持者。

  数字史学就目前看,研究工作的重点还停留在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以GIS的运用为主。与“数字文学”相比,文本分析在数字历史领域运用还比较少,这背后有许多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史料的数字化程度还比较低,达不到大规模进行文本挖掘的程度。传统的历史研究重视的一手文献往往以档案、手稿等形式出现。这些文献的数字化远没有达到丰富的程度,而且进行数字化使用的OCR技术,还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大量的人工校对,其准确度才能达到进行研究的要求。所以在从事数字文学的专家已经在讨论如何分析文本的时候,数字史学的专家还要首先解决史料数字化的问题。当然,对历史文献进行文本分析的研究并不是没有,例如有学者对18世纪美国出版的报纸进行了主题分析,也有对美国与德国学术界的古典学期刊进行了类型研究。

  在这样的前提下,数据库建设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问题在于,数据库建设是非常烧钱的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做出高质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库。同时,数字化程度不足的状态,也决定了学者使用数字工具的倾向。据西方学者统计,在数字人文有关GIS的143个重要项目中,92个涉及历史问题。

  (摘编自王涛《“数字史学”:现代、问题与展望》)

  材料二:

  正如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中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数字技术的革命更进一步改变了知识世界的图景。历史学与新媒体相结合所诞生的数字史学,迎合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朝向大众化的趋势,成为公众史学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史料相比,数字化史料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传统的纸质史料,如图书和档案,不论其存世数量还是保存地点都是封闭的,有的文献本身可能就是珍本孤本,即便有印刷或抄录的版本,流传数量一般也较为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可以直接将数字化之后的史料呈现到用户的终端。研究者与史料之间,不再有空间的阻隔;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也不再有身份的差异。一个中学生可以同一位大学教授一样,获得同样的史料,并展开独立的研究和解读,专业研究者之前所拥有的特权在数字化时代逐渐消失了,这极大地扩大了公众史学的参与面,大大提升了公众史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

  数字史学进一步践行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趋向,更加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影像等新媒体的呈现,极大地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与此同时,它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以维基百科网站为例,它自建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为一部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并作为一个开放源允许大众广泛参与。在约3500万注册用户中,有近8万名积极的写作者和编辑者,其中大多都是业余的普通网民。

  与传统史学不同,数字史学毫不拘泥于形式,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均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且在数字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建设、网站演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单机光碟和软件开发、电子出版、多平台应用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

  数字史学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如果数字史站演示或光碟形式的话,它同传统史学的差别只是改换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而已,都只是单向的内容发布。但近十年,基于网络平台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也就是Web2.0技术的成熟,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史学的前进。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普通人不必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就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平台上,专业历史学家、业余研究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可以展开交流和对话,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及,数字史学与公众史学有着诸多的交集和共性。数字史学的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公众史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史料的前提和保障,在技术上为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

  (摘编自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史学的概念出现较早,这与历史络利用有关,藉此开展的文献研究的专业性得到学界认可。

  B. 史料数字化程度低,达不到大规模文本挖掘的程度,导致数字史学专家尚未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进行史学研究。

  C. 数字史学迎合了历史学写作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了公众史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呈现形式愈加丰富。

  D. 与数字史学利用新媒体改变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不同,传统史学的研究更具专业性,且专业化水平较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么在线,要么落伍”的宣言,虽然道破了数字史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但二者不能等同。

  B. 民与专业人士在数字化的史料面前享有同样的阅读权限,研究者身份的差异性消失了。

  C. 维基百科作为网民可参与写作、编辑的平台,业余历史研究者在其中积极交流,体现了数字史学平民化的特点。

  D. 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数字史学改变了以往传统、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数字化史料     B. 在维基百科上发布史学研究成果

  C. 到图书馆去查阅某珍本孤本史料     D. 利用Web2.0进行史学交流对话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数字史学”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5. 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作者对数字史学发展现状各持怎样的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粘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