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北省石首一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八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石首一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八月月考语文试题,以下是湖北省石首一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八月月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湖北省石首一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八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1100字。

  2020届石首一中高三年级八月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帝王文化背景下的文艺评论,其价值性评价大于分析性评价,因而二者的兼容和自治也就难以顺畅实现。而士人文化的核心则是审美文化。士人文化及其文艺评论的出现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门阀士族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格实力的社会阶层崛起;二是文学艺术作为独立的文化精神活动从其他实用性社会文化功能中分离出来,这两个前提的出现,既保证了士人作为独立文艺评论价值评价主体的实体存在,又为文艺评论价值评价内核发生的时代性转换创造了必要条件。士人文化背景下的文艺评论价值评价框架有较强的体系感和科学性,相比于帝王文化背景下某些越过学理直接用政治褒贬进行文艺评论价值判断的方式更具有真理性的含量,因此,其分析性评价和价值性评价之间的兼容和自治程度最高,最为成熟。

  市民文化的核心是实用文化。从需求的动力来看,帝王文化通过政治手段达到“载道”和“教化”目的是出于专制统治的需要,士人文化以品鉴方式达到审美目的是出于士人“修身”“怡情”的需要,而对于市民阶层来说,“载道”“怡情”都是很遥远的,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现实生存问题。市民文化从文艺样式到价值诉求再到文艺评论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中国文化舞台的底色,在诸多方面呈现新的文化风貌和价值标准。

  从时间上看,市民文化大幕正式拉开是从元代开始。但宋代市民文化的文艺创作和评论均已初具规模,为元代开始的市民文化高潮的到来做好了充分准备,由于自身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的限制,市民阶层自身难以完成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为目的的文学艺术创作及其价值评价工作,所以,市民文化的创作和评价需要借助帝王文化和士人文化。

  对于市民阶层来说,诗歌、散文这些传统主流文学样式不仅有接受和传播的困难,而且它们已经为帝王文化和士人文化所操控垄断,成为宣扬各自文化诉求的创作渠道和价值评价对象。在以往的文化舞台中,代表市民或下层民众文化属性的小说、戏曲等各种通俗文学形式已经被帝王文化和士人文化所贬低、否定而处于文化舞台的门外,所以,市民文化想要登堂入室,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反映自己阶层文化精神的各种样式载体的社会地位。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样式取代诗歌、散文的主角地位,成为元明清以来文学舞台的主流文体和文艺评论价值评价的主要对象。这等于为文艺评论的价值评价内核从士人文化背景下的“修身”“怡情”转向市民文化背景下的求真求实,扫清了障碍,搭建了基本平台。

  (摘编自宁稼雨《中国历代文艺评论价值评价主体及其评价特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评论价值评价框架应该有较强的体系感和科学性,帝王文化直接用政治褒贬进行文艺评论价值判断的方式是不恰当的。

  B.帝王阶层出于专制统治的需要,关注文学的“载道”和“教化”功能,而市民阶层更多地关注现实生存问题。

  C.宋代并非市民文化的鼎盛时期,但此时市民文化的文艺创作和评论已初具规模,促进了后来市民文化的发展。

  D.诗歌、散文等传统主流文学样式难以成为市民文化的主角,这与市民阶层不易接受和传播这些文学样式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着中国古代文艺评论中的某些价值评价主体展开论证,层次分明。

  B.文章比较了三个文化背景下的文艺评论,侧重于市民文化背景下的文艺评论。

  C.文章论证市民文化背景下的文艺评论时,重点论证了市民文化的实用性。

  D.第四段用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样式的崛起来论证文艺评论价值内核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活动从其他实用性社会文化功能中独立出来,士人文化及其文艺评论也就出现了。

  B.要让文艺评论的分析性评价和价值性评价之间的兼容和自洽程度达到更高,就应该尽量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

  C.市民文化得到帝王文化和士人文化的助力,有利于市民阶层表达出自己的诉求,从而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

  D.文艺评论的价值评价内核实现了转向市民文化背景下的求真求实,之后出现了关汉卿的优秀作品《窦娥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中山大学调整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18个本科专业,引发关注。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专业首次亮相,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高校专业设置并非一成不变,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或“瘦身”,或新增,这既能使学科建设更加科学,也是为了培养契合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的人才。但开设新专业并非城门大开,而是要经过申报、答辩、公示、审议等流程。如何让专业增减与个人发展规划、学校教学设置、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国高等教育绕不开的课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湖北省石首一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八月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