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以下是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约13810字。

  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赋税是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我国历朝历代封建政权对于赋税的征收莫不极力讲求,并制定了种种严密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即在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的基础上制定了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制度。黄册以人户为中心,册上登载各户人丁及财产状况,鱼鳞图册则以田地为主,两者相互参照、互为经纬,构成国家征派赋役的重要依据。

  但无论是依据户籍还是地籍,明代十年一大造的制度规定,都不能适应历年所发生的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攒造册籍与推收钱粮过程中,户书、粮书、里书、甲书等吏役人等从中舞弊,生者未补入,死者不予勾销,田地买卖、抵押等情形都没有登录在册,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因此,在很多地方黄册演变为徒具虛名的“伪册”。有鉴于此,实征册便应运而生,地方州县以黄册为基础,按照编徭征税的实际需要而灵活编制,就更适合本地区的情况。这样实征册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于是在明代中后期,赋役册籍就出现了两套系统:一种是日益成为具文的黄册,一种是切合地方实况的实征册,时人即云“解部有黄册,则州县有实征(册)”。在徽州地区,万历年间之后乡民买卖田粮后推收税粮,主要在实征册上进行,在黄册上推收已纯属形式。

  随着清初以万历年间的税賦原额来编纂赋役全书,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已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清代前期,一般都是由州县官主持编纂实征册。据黄六鸿于康熙年间撰写的《福惠全书》所记载,实征册由州县官于每年征税前,召集里书攒造而成。其具体办法是,先确定本县一年应征钱米总数,然后按照本县应税田亩数及科则,分配到各都、图、里、甲,最后落实到各甲花户,按照花户登录到册籍上。实征册每页可写八户,每户名下写明田地山荡人丁的税则及花户应纳税额。甲、图、都各造其实征册,然后汇总为州县的实征册。此种编制方法应该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前期由州县官主持编纂的实征册,一般在县衙和乡里册书手里各存放一本。但在由下往上的编制实征册的过程中,乡里册书手里实际保留了实征草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乡里册书掌握的实征底册由于随时推收和更新,更为贴近实情;另一方面,随着州县官的频繁更换,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遭遇兵燹,保存在县衙的实征册大部分散佚或毁于战火,一些地方官府不得不主要依赖乡里册书所藏之实征底册。如果说明代的赋役黄册与清代的实征册皆为“官册”,那么保存于乡里册书手里的“实征底册”就属于“私册”。从明到清,由于黄册逐渐脱离实际,实征册也开始失控,于是乡村基层赋税征收的依据转以“私册”为凭,由此呈现一种由“官册”到“私册”的嬗变轨迹。

  (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长期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难以维系下去,传统自然经济正在解体,但就赋税而言,田赋是清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盐税、杂税、关税等占了一定的比例。田赋作为清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到了1911年,清政府的田赋收入已经高达4800万两,比鸦片战争前期最高的数额都增加了大约一半。但是田赋在财政收入的整体中所占比例却逐步下降。由于战争的频繁,各省对田赋截留和私自增加,等等,部分地方的田赋收入比例比中央的还大。田赋加重了百姓的压力,农业经济陷入绝境,周转不灵。这造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薄弱,滞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清政府以田赋为主,盐税也占有重要作用。晚清的盐税征收收入比清朝前期有着成倍的增长。其中最突出的两项措施,是盐斤加价和征收盐厘。盐赋所占的比例逐步加重。这一时期海关关税的地位突出,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海关受帝国主义控制,关税的增加是以牺牲关税主权为代价的。

  北洋政府建立初期,中央财政部订立《国家地方税法草案》,对征税项目、 征税权限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并对田赋进行了整理。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病逝之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没有统一的征税制度,地方滥征的苛捐杂税比之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截至1926年,在广东有猪只捐、女子出阁捐、番薯捐、青菜捐、丁口捐等名目的税捐。整体来看,这一时期,赋税制度仍然维持着“田赋、关税、盐税、厘金”的赋税结构;而每年的田赋收入都超过了八千万元,田赋收入在整个收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军阀混战的时代,田赋多被挪用,在国家收入总数中处于较低水平,1913年占比为14. 87%,1919年则为23. 19%,1925年为19. 47%。关税、盐税仍被外国列强控制。

  此时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各项工商业税收给当时的政府增添了新的元素。工商业的税收主要有印花税、矿产税、牙税、烟酒税等,每年大约三千万的收入。特别是印花税的征收,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中的近现代化因素的发展情况。由于军阀割据的政治格局,税收复杂而且混乱,严重影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北洋政府期间,先后三次对地方税收和国家税收进行划分。其中关税、盐税、统税、烟酒税、矿税、银行税、遗产税、印花税、国营企业收益等划归国家税收项目,田税、契税、牙税、营业税、当税、牲畜税、屠宰税、船捐、房捐等划归地方税收项目,1915年又提出“专款制度”的方案,1923年依照西方的现代税制对各种税收进行了划分。这些税收方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摘自赵永文、赵宗文《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统治者的重视之下,以田地为主的鱼鳞图册和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相互参照、互为经纬,成为明清时期国家重要的赋税征收依凭。

  B.作为赋役基本制度的黄册演变成徒具虛名的“伪册”,使得明代中后期的赋役册籍出现了两套系统,某些地区的黄册几乎被实征册替代。

  C.明清时期为应对编徭征税的实际,一般由地方官府每年主持编纂有关赋役的实用手册,由于实用手册更切合地方实况,很快得到推广。

  D.鸦片战争后作为赋税收人主要来源的田赋在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数额大为增加,各省对田赋的地方举措则导致田赋在财政收人的整体比例中逐步下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记载了实征册的编制方法,并以点带面,推断该方法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编制实征册的情形。

  B.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虽以万历年间的税赋原额为基础,但清朝遵循的是田赋“定额化”原则,表明清朝赋税征收制度与明代相比发生了改变。

  C.如果实征册更为贴近现实,州县官更换不频繁,在县衙的实征册没被毁或未散佚,地方官府就不需要依赖乡里册书所藏的实征底册。

  D.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赋税政策的状况到北洋政府赋税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传统自然经济与工商业经济的变化状况对国家赋税政策带来了巨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赋役传统征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王事靡鹽,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经??小雅??采薇》)

  B.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杜甫)

  C.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汴路即事》王建)

  D.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观刈麦》白居易)

  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清代实征册下一个简要的定义。(4 分)

  5.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近代中国赋税制度变迁的基本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市里的蘑菇

  [意]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干草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