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年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2020年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以下是2020年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年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共23题,约12830字。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地阐明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对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

  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

  [相关链接]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

  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 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唯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两方面的改观。首先是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已存储超过4万小时的录音,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为此,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提出了“全球语言档案馆”的设想,把不同的语言以视频、音频和书面文件的方式存档。目前,他已联合世界各地的学者收集了3 400多种语言的数据,其中许多是濒危语种。

  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仅开发了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帮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 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重要》,《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解析 C项,过于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语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

  答案 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专家指出,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语言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语言一旦消失,它所承载的传统知识也会从社会中消失。”

  B.“对语言的关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衡量标准,全社会都应为建立一个语言和谐的环境而尽力。”

  C.“如果能解决好互联网上的语言多样性问题,将会给缓解语言濒危带来极大帮助。”

  D.“随着语言以惊人的速度逐渐灭绝,那些土著语是濒危语言的人正求助于科技,与时间赛跑。”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年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