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27210字。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5.请保持答题卷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一次次重大疫情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它在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身变得强大而无所顾忌,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天地万物之庞大、之幽深、之神秘,人类难以完全把握。大自然是人类获得物质、能量、信息和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唯一源泉。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旋即终止。单就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言,整个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会使人类崩溃。而自然中存在的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伤害它们,必然会被反噬。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一般认为,敬畏天地万物包含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如同人类的存在亦应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一样。这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张载讲的“民胞物与”。

  其次,尊重和遵循天地万物共同的和各自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道”和“德”,它们实际上都是事物的规律。“道”是万物共同的本根,而“德”则是万物循道而生以达至繁荣昌盛之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既然人是万物的顶端,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也就是人的本根。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的本根,而且要彰显天地万物之大德,给宇宙增辉。

  再次,尤其要敬畏和爱护生命。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唯有生物才拥有的,敬畏生命就是敬畏生物。人类是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血肉相连,而其他生物又需要有主体性的人类加以呵护。王阳明讲“万物一体之仁”,认为具有观天地之生生之德并加以效仿能力的人,要把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都看作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当它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要有怜悯、同情之心,尽力保护它们。这也就是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最后,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比如,“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江畅《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对天地万物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完全把握,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

  B. 天地万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

  C. 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宇宙的构成部分,有着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应相互尊重。

  D. 人能成为真正的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是因为人有自主性和高贵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近年流行的病毒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开篇,针对性强。

  B. 文章从第二段开始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 文章最后四段由主到次,多角度地论证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

  D. 作者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依据,论据典型,文章的说服力很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冠状病毒在大范围地流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对人类敲响的警钟。

  B. 敬畏万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得到传承和弘扬。

  C.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与文中取用有度的观点是相通的。

  D. 为了呵护其他生物的生命,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利用和攫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

  A项,“只有……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理解有误。选项中的条件关系在原文不成立,文中作者认为“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此选项曲解了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B项,“天地万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混淆原文意思,是对原文“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球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这两句话的信息曲解整合,不符合文意;

  D项,“……是因为人有自主性和高贵性”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推断可知作者的意思是“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而不是“能成为真正的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故此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

  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