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30题,约23450字。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关注中国文化中“当下”这一重要维度,才能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佛教主张观察生命每一个细微的活动,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C. 儒家重此世,道家重觉知,佛家重接受,虽然用意不尽一致,但都注重“当下”。

  D. 王阳明告诫弟子,要安住当下,思虑过去未来并无益处,那样只会放任自己的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从儒、道、佛经典文本中分别挖掘“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

  B. 文章将孔子的观点与现实中“杞人忧天”者做对比,强调儒家“注重此世”的人生哲学。

  C. 文章引用《道德经》的内容,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符合接受与安住当下的精神。

  D. 尾段补充阐述“安住当下”的内涵,指出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要将此心专注此时此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体现了儒家活在当下、安心此生的思想。

  B. 《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逍遥者顺随生命的流动,能够安住当下。

  C.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和“只是朱颜改”的李煜,是中国文化中活在“当下”的典例。

  D. 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不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也是告诫人们要学会安住当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只……才”表述绝对。根据文本“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绝对,表述错误。

  B项,“更精微更有意义”无中生有。根据文本“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可知,佛教主张“观察生命每一个细微的活动”,但是并未提到“佛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

  沈从文

  ①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