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4题,约24040字。

  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正意义,何况这制度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段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孟子》,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东北,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能用来替代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 在以名利至上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读书的真意义很难追求,读书种子也很少。

  C. 方块字和音标文字相比,过于艰深,妨碍了文化知识的普及。此缺点急需改进。

  D. “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从全文来看,还是读书人缺乏正确的读书动机造成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首先提出问题:当今社会中,读书的人日见其少,读书空气稀薄。

  B. 作者提出解决读书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只有读书才能获利的制度。

  C. 文章举例论证了文字教育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永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D. 文章结尾处从文字教育和国家前途的关系出发呼吁全民族要重视读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中看,当时的社会存在着不读书者也可获得功名富贵的特殊现象。

  B. 不读书的社会风气的蔓延,读书种子的日渐稀少互为不良的因果循环。

  C. 纪晓岚答乾隆的故事巧妙说明了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的读书意义。

  D. 作者最后指出了读书学习是民族复兴、国运昌盛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项,“能用来替代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C项,根据原文第六自然段,作者将方块字和音标文字相比,认为方块字有完整、艰深、固定的特点,“似(好像)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这是针对当时社会部分人提倡音标文字的人的观点而说的,并不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古代典籍启发,屠呦呦团队将一味药草“变成”挽救生命的现代良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成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全民服药方案纳入疟疾防治指南。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对其贡献最大的认可。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以青蒿素为代表,中医药这个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为促进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