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以下是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约30940字。

  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大量经典、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了解主要依赖海外汉学家的研究,而中国学者的对外传播仅起步于一百多年前。

  近年来,中国典籍在海外的传播从过去的途径单一、数量有限逐渐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在海外传播环境下,中国典籍的传播现状具有不平衡性。以四大名著为例,海外传播影响力最大的是《西游记》,最小的是《水浒传》。在对外传播时,译介学者往往需要在保持原著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兼顾目标语言所对应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欣赏趣味。

  我们该如何以文化典籍传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提升思想高度,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差异化的有效结合。典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新的生长点,寻求文化的内在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助推不同文化的共融交会。其次,立足长远战略规划,培养专业性翻译人才。健全多语种专业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译者的文化内在自觉性;增强外译工作的精品意识,提升翻译质量,思考如何使译作在精准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进行兼容与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译作的本土适应性,使传播价值最大化。再次,增强市场意识,挖掘完善传播渠道。完善对外翻译的框架和战略,加强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在对海外受众认知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出版和市场化战略,实现融合海外中国文化市场培育和海外文化出版产业的有效循环和良性互动。最后,把握心理需求,打造中国典籍海外传播新平台。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传统,调查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对话交流中让中国文化典籍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立体生动的中国。

  当今世界,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更体现在全人类和谐共生的共同精神价值需求方面。文化互鉴正是顺应时代需求,为国际社会和谐共处提供了价值基础,使东西方交流得以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逐渐走向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停留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更重要的是让西方受众从本质上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了解中国文化的文脉精髓。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作为一种跨文化行为,需要我们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典籍的传播效果。我们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全球文化互鉴基础,升华文明共融,从而开创更为互惠包容的发展前景,促进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摘编自季璇《以文化典籍传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了解主要靠海外汉学家的研究,而中国学者的对外传播起步晚。

  B.中国典籍海外传播现状存在不平衡性,但也并不影响西方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

  C.提升思想高度、立足长远战略规划、增强市场意识等措施,有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

  D.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先引出文化典籍传播背景,分析特点,再提出具体措施,最后补充论述。

  B.文章前两段采用事实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典籍海外传播的现状。

  C.文章从“怎么办”的角度,论证了“文化典籍传播能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题。

  D.文章最后一段从文化互鉴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观点,是按照先事实论证后道理论证的顺序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强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起步晚,传播现状具有不平衡性,海外传播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C.典籍是巨大的文化象征,只要把握为受众所接受的普遍性传播要点,典籍传播就能实现。

  D.全球化时代,我们应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使东西方交流上升到精神层面,实现兼收并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效果。

  《意见》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强调要精心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教育展示活动。要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意见》还着力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要求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