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以下是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

共23题,约20550字。

  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北京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到2020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1964年,我国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内容加入普查项目;1982年,首次使用计算机处理普查数据;1990年,普查项目拓展到21项;2000年,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首次采用长短表结合的调查方式;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颁布,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人口普查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见证了国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人口普查经历了“全手工”采集、记录、汇总,到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再到今天全面电子化、实时上传信息、用大数据比对查缺补漏的过程,这真实记录了我国相关技术不断提普及率、公众对互联网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020年的普查中,如果普查对象的户口在老家,但常住在外地,普查员会进行两头登记汇总时再进行排重;对一些作息不规律、下班较晚的住户,普查员会配合他们的时间,甚至可能深夜入户普查;对群租房等普查“硬骨头”,相关单位和人员也有预案……一位上世纪80年代曾协助民警普查人口的阿姨说,“当年大家下了工基本就回宿舍、回家了”,与之相比,时下的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体现了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

  近来,不少媒体报道了人们关于人口普查的一些疑问和担忧,如“人口普查收费吗”“填写私人信息会不会泄露隐私”。对此,有关部门在普查前己经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这既说明了普查工作考虑得周密,也反映出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在提高。

  通过人口普查,国家可以了解每一个人的信息,对人口进行精准画像,对人口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这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对年龄的统计,可以分析出一个地区有多少适龄儿童需要就学,有多少老年人需要照料,从而指导相关部门规划学校,布局老年人服务设施、医疗资源等。在不少人口集聚的城市,许多老人为了自己的孙辈能够进入心仪的幼儿园,开学前会提前几天去排队报名,这说明城市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够充足。

  (取材于林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国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居住在国内的中国公民。

  B.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大数据比对人口数据。

  C.我国人口普查的项目逐渐丰富,技术不断进步。

  D.几十年前人们下班就回家,这增加了普查难度。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众互联网操作技术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人口普查的效率。

  B.人口流动、人户分离和住址变化的现象可能导致漏报重报。

  C.在信息时代,普查员入户调查登记的方式将会很快被淘汰。

  D.有关部门应该对普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周密预案。

  材料二

  作为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査、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每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构成了我国基本的人口调查体系。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利国利民的工程。

  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査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出现重要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人口分布的“全貌图”,我们就可以以人口的空间分布为基础促进国土空间优化,也可以通过国土空间的优化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我国将按照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种类别开发和保护国土空间。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城镇是可以集聚人口的;农作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二氧化碳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需要分散人口;生态空间也服务于人类,但是它几乎不需要人口在其中发挥作用,最好的保护生态的方法是无为而治,我们迁出人口不干预自然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将来可以将非城市地区建设为农业区或生态保护区,在农业区需要保留足够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生态保护区只需要保留看护管理的人口,而更多人口则要进入城市就业。这就要求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全国一盘棋”,使建设用地指标的供给与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和分布相一致。考虑国家的“整体效益”而非“个体效益”,才能实现山川美好、城市发达。

  我们要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引导城乡人口流动,让人口布局更加合理。一方面要通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机制,处理好日益庞大的进城农民群体的居住、子女入学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城乡人口流动提供优质就业平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取材于武风珠、林火灿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人口调查体系,每年都要有人口调查工作。

  B.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规模在下降。

  C.实现土地资源配置,需要统筹考虑全国的整体效益

  D.利用人口普查数据,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乡村振兴。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口的年龄结构波动变化将会影响我国社会发展。

  B.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可以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C.农作物生长特性决定了农业区不能聚集过量人口。

  D.只要人口分布合理,就能实现山川美好城市发达。

  5.人口普查对我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具有多重深远的意义。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6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灵、博之山,有象祠(1)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2)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北京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