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5750字。

  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  2021.5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生物质能供暖绿色低碳、经济环保,是重要的清洁供暖方式。我国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等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供暖,可以为具备条件的县城、人口集中的建制镇,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地区的农村提供清洁供暖,具备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

  然而,具体落实起来却并非易事。

  生物质供热整体分为两种技术路线,即收储打包后直接燃烧的直燃路线和将生物质材料加工处理后再进行燃烧的成型燃料路线。其中,成型燃料路线由于碳排放水平更低,一直是政策推动的主要方向。

  “原先推生物质压块燃料,发现有的老百姓环保检查时烧生物质,检查人员一走又用这个炉子接着烧煤。”黑龙江某生物质锅炉企业负责人透露,“后来又研发了颗粒燃料,小型的颗粒配套专用的炉具,散煤块放不进去,地方上对这种不能烧散煤的锅炉十分鼓励。但由于很多农户反映这种炉子不好用、不愿用,地方政府就认为这种技术路线还不成熟。”

  “颗粒燃料在农村地区推广难,主要的问题在于使用成本。”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用秸秆制作颗粒燃料,需要将秸秆粉碎,能耗高的同时大量增加成本,经济性较差。目前制作颗粒燃料的原料以木质素为主,一旦本地原料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从外地采购,成本同样会增加。”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直言:“无论是颗粒燃料、压块燃料还是打捆直燃,都有其最适宜的应用场景,技术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是要把好的技术用在对的地方。因地制宜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另外,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生物质燃料的利用不产生额外的二氧化碳,但却不可避免地生成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问题也成为发展生物质供热锅炉的争议点。

  专家指出:“田间地头的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污染物排放必然比成型燃料要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供热应该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满足温暖过冬两个问题之间找到平衡点。”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相关测算显示,虽然与“煤改电” “煤改气”相比,污染物排放还偏高,但从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试点情况来看,“煤改生物质”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优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使用燃煤相比,可减排颗粒物5%、二氧化硫86%、氮氧化物50%,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

  郝芳洲建议,农村分散采暖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应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级、制定相应的标准,精准施策,切忌脱离实际、搞“一刀切”。

  业内专家指出,“过去五年为了空气污染治理,鼓励煤改气、煤改电。‘十四五’期间要面向低碳,希望国家能够针对农村清洁取暖出台更多生物质供暖的实施细则,毕竟分散的农村取暖问题才是北方清洁取暖真正的难点和痛点。”

  (《标准过高拖累生物质供热 》2021年05月03日)

  材料二:

  生物质供热改造与“煤改电”“煤改气”等一样,都面临着如何保证清洁、安全、可持续、可承受的问题。对于农村取暖用户,生物质供热就地取材、使用灵活的特性,是其占领市场的优势,但必须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将生物质能应用于农村供热领域。经过十余年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污染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但生物质供热市场规模却迟迟没能发展壮大。部分地方政府认为,生物质燃料的使用会造成严重污染,不综合考量本地资源、环境的特性,一味追求过高的排放标准,压制生物质供热项目。另外,不同作物种类产生的生物质原料成分各异,需要不同的加工方式和燃烧技术,但地方在招标生物质锅炉时,往往缺乏对这些细节的把握,指望简单粗暴地依靠一套方案解决所有问题,引发“用不起”“不好用”等问题。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本质上是供需不匹配,但最终却往往被理解为生物质供热技术不成熟。

  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生则生。一个地方到底“宜”什么,需要实地考察供需情况,综合考量用户承受水平、环境承载能力、供热品质要求、配套投资规模等多种因素,才能做出判断。同样是使用生物质,对于分散的农户来说,直接燃烧田间地头的农作物既环保又省钱;对于成本承受能力更强的城镇企事业单位,污染排放更低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就是更好的选择。虽燃料成本增加,但更好地满足了其达到排放标准、保证供热稳定的需求。

  “因地制宜”绝不是一句空话,在生物质供热领域就更是如此,好的技术要放在对的地方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地方政府的规划是否切合实际、实施细则能否精准到位,决定着生物质供热推广应用的成败。

  (《 供热改造要真因地制宜 》2021年05月0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能源局建议具备条件的县城和农村采取生物质能供暖的方式,但是有些地方政府认为不能烧散煤的锅炉的技术路线还不成熟,很多农户也反映这种炉子不好用,不愿意用。

  B.生物质燃料的利用不产生额外的二氧化碳,但却会生成氮氧化物和烟尘,农村供热应该在控制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的污染物排放和满足温暖过冬之间找到平衡点。

  C.过去五年为了空气污染治理,国家鼓励煤改气煤改电,忽略了对于煤改生物质燃料,因此,“十四五”期间要面向低碳,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生物质供暖的实施细则。

  D.某地适不适合推广生物质能供暖,在做出判断之前,一定要实地考察,综合考量:用户承受水平,环境承载能力,供热品质要求,配套投资规模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答案:D(A.原文“但由于很多农户反映这种炉子不好用不愿用,地方政府就认为这种技术路线还不成熟”,可见,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选项中二者是并列关系。B.原文“但农村供热应该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满足温暖过冬两个问题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单单是说“在控制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的污染物排放”方面,属于缩小范围。C.“忽略了对于煤改生物质燃料”错误,原文无据,且不存在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烧煤的习惯在一些地区仍然存有,一些老百姓对于政府推广的生物质能供暖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位,检查过程中老百姓烧生物质,可检查人员走后接着烧煤。

  B.在生物质供热领域,“因地制宜”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在锅炉使用的规划是否切合实际、实施细则能否精准到位而言,这关系到生物质供热推广应用的成败。

  C.煤改电与煤改气的污染物排放低于煤改生物质的排放,但是从试点情况看,煤改生物质的污染物排放还是明显低于燃煤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明显降低。

  D.生物质锅炉因生物质原料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加工方式、不同的燃烧技术都会对生物质锅炉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把握这些细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在供暖方面“因地制宜”的一项(3分)

  A.东北冬天天气酷寒,政府从每年十月份至次年四月份为城乡居民集中提供暖气。

  B.大兴安岭地广人稀,偏远地方居民采用煤炭取暖,该地煤炭市场行情稳定。

  C.苏北某县水土肥沃,大面积栽种杨树,板材业发展迅猛,成型颗粒燃料需求猛增。

  D.江浙经济发达,工业众多,政府严格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城镇居民普遍采用电供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的主要特点。(4分)

  5.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述政府部门如何才能落实好生物质能供暖问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灯笼

  李云雷

  ①那时候俊江大爷最吸引我们的,是他会扎灯笼。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灯节,村里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小孩子们也要点灯笼。对我们来说,那时挑着一只灯笼,在夜里到各家去串门,比比谁的灯笼好看,是最好玩的一件事了。

  ②俊江大爷扎的,就是小孩子玩的这种灯笼。他的手艺很高,在周围三里五村很有名,不少人专门等着买他的灯笼。这种灯笼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最讲究的是扎骨架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