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以下是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16题,约773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21.04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笼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繁芜丛杂:指意识形态多种多样,思想观念繁杂混乱。

  B.豁然开朗:指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让人心胸开阔。

  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没有深人钻研.

  D.卓有成效:指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2.在材料一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句,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植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 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们把经济条住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节选自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对科学有依赖性,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科学更加依赖于技术。

  B、政治、法等的发展虽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又彼此互相作用,在历史发展中也是积极的因素。

  C.在现实关系中,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对经济关系影响很大,这动摇了经济的基础性地位。D.人创造历史具有偶然性,经济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4.材料二中反复出现“归根到底”一词,意在强调           这一观点。(2分)

  材料三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毛主席指出:“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论》)马克思主艾强调实戏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选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由于历变的和阶纸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将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节选自1978 年 5月 11日《光明日报》的《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对真理所作的探索。请任选一则并结合其相关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 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