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六月供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六月供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六月供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六月供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29310字。

  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六月供题(二)语文试卷

  2020.6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国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国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已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样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打造人 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

  C.当今世界的个别大国虽也主张构建共同体,但其所主张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

  D.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的,它不排斥其他文明的思想资源,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D.第⑥段,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六月供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