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3930字。

  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孩子像父母,是因为父辈的特征遗传给了后代。遗传的根源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独特性质与功能,可以分离、复制、互补、编码,所有信息都蕴含在DNA之中。孩子和父母又不完全相同,这是基因重组、变异的结果。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五千年不断代?中华民族为什么生生不息、不可战胜?因为长江、黄河组成中华文化基因的两条“核苷酸主链”,山脉、支流等“碱基”将两条“主链”紧密连接,稳定性较强,具有复制、遗传、变异、重组、连锁、交换、互补、修复等生物学特性。长江和黄河构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DNA)双股结构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满足整体定律,自身稳定性强;其次满足屏障定律,抵御外来侵略和冲击的能力强;第三满足修复定律,具有较强的自我复制、自我修正等功能。

  从地理位置看,长江与黄河是分别位于中国南北的两条江河,都具有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内涵。类比基因结构,长江、黄河以及二者之间的山脉、支流等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长江和黄河组成了中华文化基因的两条“核苷酸主链”,在物理形态上构成了类似生物基因的双股结构。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化传承看,长江与黄河更是一个整体,统一于中国大地,不可分离。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就有。整个中华大地,基本都符合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规律,形成了大一统文化。

  基因本身具有屏障作用,外来基因片段和序列很难进入,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仅能对极少数的基因实现成功移植。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秦岭等本身就是安全屏障。长江和黄河的河道较宽、水流湍急、不易横跨,具有抵御外来侵略的屏障作用,同时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从流向看,长江和黄河都流经了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阶梯和阶梯之间形成天然屏障(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的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间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作为“山脉碱基”,既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又是阻止北方冷空气进入南方的气候屏障,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的起源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积雪满山、冰川广布、高寒缺氧,看似是苦寒之地、价值不大,但实际上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的战略屏障。

  基因修复是指在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将靶细胞中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加以纠正,使其在质和量上均能得到正常表达。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有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自然灾难,有战争、饥荒、经济危机等冲击创伤。然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每一次磨难又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凝练和升华,都是黄河与长江父母般的恩赐、维护。长江和黄河的生态、河道、江岸、流域可以通过人工或者自然修复成原来的景象。植物的自我生长、动物的自我繁殖、河道的疏通、堤岸的修补、水质的净化等都是对江河的修复。

  (摘编自李后强、李海龙《从长江黄河“双联体”看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江、黄河是中华文化基因的两条“核苷酸主链”,经山脉、支流等“碱基”的连接,具有复制、遗传等生物学特性,促成中华文明延续不绝。

  B.整体定律、屏障定律以及修复定律,这三大定律构成了以长江和黄河为主要底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规律。

  C.长江与黄河具有相似的个性、品质和内涵,因而才形成一个整体,统一于中国大地,形成大一统文化,并影响着中华民族。

  D.就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看,只有极少数的基因能够被移植,这非常不利于基因自身的修复和重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通过类比人类的DNA遗传、变异特征,引出主要由长江、黄河组成的中华文化基因也有稳定性与重组的特点。

  B.文章第四段写青藏高原看似是苦寒之地,但实际上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的战略屏障,观点辨证科学。

  C.文章第五段在论证基因修复时,采用比喻论证,将长江和黄河对中华文化的基因修复功能比喻为父母的恩赐。

  D.文章在“总分”结构的基础上,逐层递进,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稳定性等展开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江和黄河在物理形态上构成中华文化基因的双股结构,两者不可分离,相互作用,研究中华文化,需将二者作为整体进行分析。

  B.长江、黄河是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因河道较宽、水流湍急、不易横跨等特点,成为我国天然的军事屏障。

  C.秦岭作为“山脉碱基”,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抵御外来侵略或冲击,而且植物、生物物种丰富,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D.长江和黄河环境遭到污染,若无人工干预,通过水质的净化和植被的生长等对这些“缺陷基因”加以纠正,也可实现修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Vlog的发展已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是个人网络日志发展演进的新阶段。早在2006年10月,意大利的一家移动运营商就与相关公司合作推出了创新性移动视频博客服务“My Vileo Blog”,可以说是视频博客的雏形。

  后来,这种新的博客形式渐渐被人们知晓和喜爱。“2012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Vlog。2018年,Vlog呈现出爆发趋势,视频博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