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2020-2021学年安徽省“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安徽省“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790字。

  2020-2021学年“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期中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与中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历经数千年的考验,鲜活地存在于现代世界的,惟有中国文明。除了这三个古老的文明,近六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还曾经出现过其他众多的古代文明,如希腊克里特岛文明、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这些文明也都被掩埋在历史的黄沙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将人类近六千年历史中出现的众多文明,归纳为26个文明形态,其中21个成熟文明,5个夭折文明。在这些文明形态中,惟有中华文明始终保有自己的国土领地、始终保持其基本的连续性,而且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

  对上述众多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很多学者进行过探讨与总结,最后将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人口数量的激增、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外来民族的入侵等客观因素。但是,所有这些问题,中国也同样曾多次遭遇过,而且中国所遭遇的情形可能更为严重,比如中国人口的激增为世所公认,至于外族入侵的严重程度更是世所罕见。五胡乱华、金人灭宋,蒙元帝国的建立、满族入主中原,这些大家也都耳熟能详。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文明战胜了这些严峻的挑战,甚至将异族入侵者完全同化掉,从而得以延续下来了呢?

  答案看来必须从文明自身的特质中去寻找。汤因比的“挑战-应战”模式可以带给我们启发。汤因比认为,在一系列的挑战—应战过程中,决定文明生命力的,不是外部环境,即文明不是死于外部的、不可驾驭的“刺客”的袭击,而是由于文明自身的性质。文明的生长取决于文明内部的自省与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将这种文明内部的自省与创造力称为“自决力”。有一些文明,虽成功应对了某一项外部挑战,并因此形成了复杂的、强力有效的机制,但如果没有自决力或自决力不够,则必然会僵化,并在面临下一个挑战时不可避免地衰落直至死亡。唯有具有足够自决力的文明,才具有不断回应新挑战的能力,从而能够不断成长。笔者认为,中国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秘密,就在于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着的强大的自决力,这,就是儒家的通变智慧。

  通变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通变是指在保守、会通、融合传统的基础上,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动、革新,这一智慧既包涵重视传统,融会古今的一面,又要求不拘常规,适时而变。诸子百家对于通变智慧都有贡献,而其中尤以儒家贡献最为卓著。“智者乐水”,水的特质就是变,因此中国古代以川流不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水,来与智慧相比拟。当通变的智慧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就有了儒家所主张、所强调的“因革损益”。正是以通变智慧为核心所构成的一整套自我更新机制,使儒家文明能够安然度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并因此而不断的丰富与更新自己,永葆青春;正是儒学内部因革损益的活力和冲动,使它能够与时俱进,并在不断地推进而不是阻碍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变革。

  (摘编自王学典《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改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近六千年历史中共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除中华文明外,其他的都已经消亡。

  B.人口数量激增、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外来民族入侵是文明中断与消失的三大原因。

  C.历史上中国屡次面临异族入侵,但中国文明战胜了这些挑战,甚至同化掉入侵者。

  D.汤因此认为:文明的消亡是由于其自身的性质,而文明的生长取决于其“自决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列举人类文明史史实,材料翔实,对比鲜明,为下文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

  B.文章既肯定“挑战—应战”模式的积极意义,也指出它存在僵化可能,体观思辨性。

  C.文章在分析众多文明中断与消失原因时先破后立,在批驳错误基础上提出正确观点。

  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从现象到本质,由结果溯原因,逻辑严密,有着很强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中断与消失既有客观因素,也与该文明缺乏足够的自决力、不能应对外部挑战有关。

  B.作者认为,通变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不绝的根本原因。

  C.通变既强调重视传统,融会古今,又要求不拘常规,适时而变,这一智慧可用水来比拟。

  D.“因革损益”是通变的智慧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的产物,也是推动儒学与时俱进的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媒介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见解,“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远古时代便已经产生。在漫长的远古时期,人类先祖在沟通交流、生产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碍,“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