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以下是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共23题,约11820字。

  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毫无疑问,从乡村生活到城市生活,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秩序,本身确实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你看《清明上河图》那幅长长的画卷,好像就是一个从疏落的乡村,渐渐地往繁华城市过来,这是一个连续过程。可以肯定地说,当传统的乡村向现代的城市发展,现代城市越来越大,改变了人们政治、文化和生活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国家逐渐现代化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乡村秩序是传统中国占主流的意识。费孝通《乡土中国》曾经讲中国本质上是“乡土中国”,中国的乡村秩序比如差序格局、家族、系统、男女有别的礼制就是中国的“社会秩序”。可是,这一切在逐渐发展的近代城市里面都变了。

  大家可以看到近代城市里面,不再仅仅是地主和农民,各种行业、各种身份、各种角色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原来乡村秩序里家庭、家族、宗族的密切关系,在城市里面被打破了。过去父子主轴的家族里面那种礼制是不能够建立城市里的生活秩序的,城市里面生活的秩序不可能再靠以前“上下有序、男女有别”的礼仪制度管理,只能改用“人人平等”的法律制度来治理。

  在时间分配的关系上,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黑夜白天非常分明的时间观念,在城市里面也被打破了。当照明条件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这种日夜分明的简单乡村秩序也被破坏了。

  城市商业也一样,从最初的商店到大百货公司,再到现在的超级市场,已经改变了过去农村里面贸易和交换的形式,人们越来越不需要自己生产生活必需品了,一切都可以在商店里面买到。

  现代城市对传统乡村的中国人带来很大震撼。大家看一些文学作品就知道,茅盾《子夜》里吴荪甫的老太爷一进城,看到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马上就晕倒了。这种震撼在古代也有,唐诗里面就有“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但是,这并不是批判现代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代表了新方向。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城市的文化史研究》)

  材料二: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更新往往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宏观层面的城市改造运动,且具有强烈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功利性色彩,其典型特点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的物质化、技术化过程,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社会化、现代化过程。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在为城市居民生活创造更好、更有效的生存环境,因此,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作为主体的“人”上了。我们不是为了城市而进行城市更新,“城市”只是我们城市更新的客观对象,而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才是行动的根本目的。所以,作为主体的“人”应该是城市更新中的“核心”。城市更新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人化”的过程。

  二是过于强调物质层面上的城市更新,忽视了文化层面上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本身应该包括物质与技术层面、文化与制度层面两个维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按照城市更新的两个维度平衡发展的要求同步进行的,其结果在宏观层面上造成了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快速发展与文化层面的城市更新相对不足的严重失衡,或者干脆只有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而没有文化层面的城市更新。

  三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的表面特征,忽视了城市更新的本质与内涵。比如,过于追求土地、资金、建筑、道路等“数量”上的扩张,而对城市更新中的“质量”重视不够;比较重视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等物质方面的“硬件”改造,而在城市精神文明、人文素质等“软件”方面的配套改造严重不足。城市从本质上看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更新应该体现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服务精神。

  四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政府部门及其领导的推动作用,忽视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定多,自下而上的城市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和建设少。有些为加快城市更新而进行的“土地运动”,却损害郊区农民的利益。一些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客观地造成了许多社会文化空间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结构的破坏。

  城市更新可以改变居民原有的客观生活环境,但却无法还原已有的生活结构。如果城市的更新,给居民在物质或是精神上带来负担,我们就需要做出改变。

  (摘编自文军《城市更新的社会文化基础及其张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不断走向现代化,因此带来了城市规模的增大,人们政治、生活、文化等全方面的改变,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反映了城市的进步改变了商品经济社会原有的商品交换方式,对人产生重大影响。

  C.现代化的城市更新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在做好宏观规划、强调物质提升的同时,也要兼顾微观设计、人文环境的营造。

  D.不少原有的乡村轶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打破,但注重“人”这一主体始终应该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点的关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在物质与技术层面的不断进步,是打破传统乡村时间轶序的前提,城市的生产方式就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

  B.因为文学可以反映现实生活,所以我们想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描写城市生活的文学作品来获得。

  C.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更新过程中,都更加注重收集普通百姓的意见,尊重老百姓的主体体验,这体现城市发展的初心。

  D.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让人们更幸福地生活,政府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城市更新”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繁华城市的风貌。

  B.久居乡下的老人来到城市后感到极度的不适。

  C.某城区在建设时增加了公众使用的文化场所。

  D.脱离土地的居民搬入了为他们建设的安居房。

  4.你认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接受哪些观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吉庆街,位于武汉的老城区,古老却破旧。政府通过一系列微改造,不但保留了原有古建筑, 更增添了休闲、娱乐、商业、文化等元素,华丽变身为网红打卡点,同时获得国家4A级景区挂牌。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其改造的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被欺压的女面包师的胜利

  [德国]布.克罗瑙埃

  女面包师突如其来的举动,是件小事,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回家的路上我才想起事情发生的经过。

  首先,我想起了一次晚班火车。在一个小站上,挤上来一群年纪大的妇女,也不管有无座位,个个显得异常激动。她们衣着随便,穿的套裤和大衣全都褪了色,但她们根本就无所谓。车厢里顿时像年轻人的宿舍似的,一片喧闹。其中有一个妇女还向别人讲述怎样在夜间将座位摆成卧铺。我想,女面包师也会在她们中间的。不行,她根本不是那一号人,她是个孤独的人,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是个一开始就被遗忘在一边的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