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以下是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共22题,约8550字,答案扫描。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通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者常将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这一般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B.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

  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

  D.研究型阅读不仅归纳知识点,更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举出郭象等人对“逍遥”解释的例子,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两种阅读方式缺一不可。

  B.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

  C.人们在阅读时,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

  D.联想式阅读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引领人类生产生活技术变革,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决定知识流动的效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素质成为当代人基本素养的一个标志,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