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双白金科”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双白金科”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以下是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双白金科”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双白金科”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13450字。

  “双白金科”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的美学史和美学理论经常陷入尴尬之境∶要么借助一些在西方文化织体里发育起来的理性概念,强行言说中国独特的美学现象,其结果必然是生硬而又隔膜的,因为不可否认,中国审美的许多问题只有在自己的场域里才能获得意义;要么沿袭那一整套不可通约的惯例性概念,继续中国古典美学那一段绵延至今的”体验之旅”,而结果却是由于那些概念与本体的疏远,使美学史降格成了一部修辞学的历史。中国传统美学系统中颇有地位、使用密度极高的”气韵””气象””神韵””传神”等概念,看起来生动、有机、灿烂,却未能成功地续接根本的”地气”,只能活跃于各种各样的”诗话”里,与其说是本体性范畴,不如说是修辞性术语。它们长于描述、品评,常常只能逗留在审美现象的表层,无法揭示美学的真正奥秘。那么,在中国美学中是否存在一个具有统治力的审美本体?如果存在,这个审美本体是什么? 它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上个世纪初,天才的王国维首倡”境界说”,他在《人间词话》里有这样的断语∶”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在王国维这里,”境界”第一次成为美学中本体性的存在。惜乎同样是”诗话式”的寥寥数语,在给后人留下珍贵理论遗产的同时,却也引导一些学者只从创作论、鉴赏论或修辞学而非本体论的意义上去理解和阐述。比如叶嘉莹先生强调王国维的境界首先是一种”真切之感受”,她还认为所谓”境界”与”神韵”之间没有本质性差异,不过是”所举辞语不同”。而佛雏先生虽充分重视王国维以”本””末”来区别”境界”与”神韵”的重要性,但也认为,王国维之所以标举”境界”,是因为”神韵”等概念主观性太强,不讲再现,强调”境界”则可补救其客观性之不足,叶朗先生认为王国维”境界说”阐发的无非是情景交融、真实再现,于是把王国维”境界说”纳入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说”的范围。

  数十年来孜孜于中西美学史及美学理论研究的陈望衡教授,则明确而系统地从本体论高度提出”美在境界”,把境界视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和人生的最高追求,视为中国美学的最重要范畴。或者说,境界是中国审美文化的根蒂,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境界”最初是一个宗教概念,在佛教教义里,境界是有高低的,取决于参悟个体对物欲的抵御力。人有”六根”,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最高的境界是”一尘不染”。《坛经》中那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著名偈语,展示的就是慧能超越现世尘界、不为物欲所污染的脱俗境界。

  那么,宗教的境界是如何通向审美境界的呢? 一个最重要的中介就是禅宗。陈望衡论证了宗教境界向着审美境界延伸的几个创造性转化∶一,将内在的自由和外在的束缚转化为精神上的自由;二,将渺茫的彼岸佛国移到此岸人间; 三,将难以忍受的声色禁锢转化

  为林下风流。最终,借助于士大夫化(诗人化)的禅宗的中介,宗教境界也走向了艺术境界,宗教之悟走向了艺术妙悟,”禅境””诗(画)意””诗(画)境””禅意”几成为可以完全通用的概念,而如”妙悟”之类也俨然成为诗学用语,以禅喻诗、以禅说诗者极多,宗教精神与美学精神已经成功混血。这也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美学语境里谈论”境界”必然要联系到禅宗。与佛教境界不同的是,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审美个体是否能将自我更好地融入审美对象中。

  (摘编自吴志翔《审美境界的生成和拓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美学系统因长于描述、品评,而无法揭示美学的真正奥秘。

  B.王国维首倡”境界说”,但其表述过于简约而引导了一些学者的不同理解。

  C.禅宗是宗教通向审美最重要的中介,是士大夫等在理想幻灭后的彼岸寄托。

  D.受佛教影响,中国美学语境中”诗境”和”禅境”等概念可以完全通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中国美学史和美学理论的尴尬之境说起,提出中国美学的审美本体问题。

  B.文章列举叶嘉莹等学者的不同看法后,提出了陈望衡关于”美在境界”的观点。

  C.文章运用例证法,论述王国维”境界说”的”诗话式”表述带来的影响。

  D.文章末段通过宗教和审美的相互转化,论证了二者融为一体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美学既不能一味借助西方文化概念而脱离自己的土壤,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美学那

  一套修辞理论而疏离本体。

  B.叶嘉莹、佛雏、叶朗等学者都承认王国维”境界说”的本体论意义,但对于”境界”和”神韵”的关系则说法不一。

  C.如果超越现世尘界,拒绝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等物欲污染,就有可能达到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D.在佛教和审美中,境界都有高低之别,但其决定因素不同,前者是个体对物质欲的抵御力,后者是与审美对象的融合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带动下,从农户直达消费者的销售新链路通了起来,返乡的青年”电商能人”多了起来,村头”电商铺子”的生意也火了起来。中国各个农货原产地,涌现出一批农民夫妻村头开网店、”80 后”青年大军返乡做电商的创业浪潮。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 年全国 2083 个县城网络零售额达30961.6 亿元,同比增长 23.5%,电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换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双白金科”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