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9990字,答案扫描。

  乐山市高中2021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文化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的一次自新,中国社会的转型于此开始。学界普遍认为,它的发生,乃是明代以来的西学渐进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已经在内忧外患里形成了变革的潮流,寻求新的精神坐标纠缠了几代人。这是阵痛里的选择,也是生命裂变的一次涅磐,历史给了中国人一次重新选择自我的机会,而诸多思想者的登台,恰是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清末民初的报刊十分活跃,报刊的言论催促了时风的变化。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的回忆与总结性文字里可以看到,主要的变化如下:一是新知识的介绍,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纷纷亮相,各类思想占据一些媒体的先要部分。二是在新知识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的表述,在进化论基础上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主导一些专栏作家的思想。古老的幽闭的文化空间被撕裂了一个通口,孔学语境被一遍遍冲刷着,西方新思想有了生长的空间。三是对于社会改革的诉求,人们关心政治,热衷于对时局的判断,家国的情怀和变革冲动于斯,随着那些言论空间的建立,士大夫的精神也随之易辙。人们突然意识到在古老的东方之外的另类文明有许多优长,这些潜在的意识到了晚清已经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被慢慢更色。我们看清末民初无数的新载体,其间输送的思想与艺术品,都与传统书写的文风有别,新式思想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各类媒体,讨论与辨析,争鸣与说服,形成多样的生态。到了《新青年》杂志的出现,新知译介力度之大,思想之鲜活,都超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诸种思潮被多角度叙述着,异于儒道释的词章一洗旧尘,旧的文明在新的现实面前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来。思想的革新,在那时候破土而出。

  新文化涉及如此丰富的内容,但流于空泛的时候在所不免。那时候的许多思想还只能在纸上流淌,对于西学的本质的认识也未必精当。陈独秀善于考虑宏观理念,他关于孔教的批评,关于教育方针,关于法律与言论自由的观点,关于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的沉思,都涉及新的国家的走向和命脉。而一些基本言论,是与旧思想隔膜的。较之于陈独秀的激进式话语,胡适关于文学改良的看法,显得委婉、温和。他试图在一种渐进式的逻辑里更改国人的书写习惯。他的《文学改良刍议》认为,文学只是一个载体,而背后有许多深的意旨。

  文学改良和革命的口号的提出引起了新旧之争,许多人卷入到论辩之中。那些不同思路的交锋如今看来亦耐人寻味。辜鸿铭、林纾等人对于白话文的质疑,都有学理的支持,而后来马一浮等对于胡适学术逻辑的微词,实则也看到了进化论中的价值观的问题。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不变中求变,而反对者则在变中保持不变,即认为中华文化有一个基本稳定的表征系统,实用主义化的过程可能导致心学的本然的流失。这种警告并非没有价值,我们看陈寅恪、熊十力关于中国文明的思考,其有意味的部分也恰是陈独秀、胡适诸人所缺失的。

  但辜鸿铭、林纾、梅光迪的声音在转变的时代毕竟太弱小了,旧文化如何面对今天的社会,仅仅坚守还不能解决问题。儒道释的许多遗产在现代遇到了难题,即在精神的层面不都能满足人道精神的渴念。科学与民主,系传统社会最为缺少的存在,当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平等缺失的时候,一种新的文化的可能性也随之产生。

  (节选自孙郁《<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总序》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不同思想者百家争鸣带来了文明的演进,其中西方思想占领着主导地位。

  B.清末民初,新一代知识青年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渐渐被替代。

  C.胡适、陈独秀的文学观念,基本从外在的层面涉及问题,新文学究竟如何展开,还没有确定的经验。

  D.过去的文明因为其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抛弃,异于传统的新思想应运而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表达观点之后,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文化、政治背景,并论证了新文化诞生带来的影响。

  B.文章第二段从报刊言论的变化论述了新的载体打造的平台为新一代知识人的登场创造了条件。

  C.围绕新文化运动的新旧之争,文章逐层论证了中华文化其实有着一个基本稳定的表征系统。

  D.文章最后指出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但表明少数的反对者并不能阻止时代发展的步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等新式思想纷纷登台亮相,形成与以往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状态。

  B.从新文化诞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思想在新学的冲击下渐渐泛出新绿,士大夫传统的根基开始动摇。

  C.在知识层面求新和制度层面求新,是新文化的诉求,这也符合传统易学“变则通,通则久”的理念。

  D.不同的对话和精神互动,催促了现代性的生长,新思想与新观念移入国民精神之中,新文化的产生有了可能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四大机构,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正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几乎同时,中国却传来了好消息。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院士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