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以下是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3510字。

  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卷           

  2021年1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9分)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

  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

  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7:2:1的投资基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材料三:

  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

  (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  

  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   

  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

  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

  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

  B.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

  C.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D.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分)  

  倒春寒         漠歌

  ①这几天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   

  ②早晨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班。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

  冷颤,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门。站台筒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轻轻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地等候着公交车的到来。

  ③在站台停靠的车子已过去了好几趟。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