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以下是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高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2370字。

  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㈠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在B站、抖音、快手、全民K歌等新媒体平台涌现了“北海爷爷”“罗姑婆”“金香奶奶”“敏慈不老”等一大批老年网红,既分享人生故事,也输出热辣观点,既引领时尚潮流,也展示传统文化,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偶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的网民已接近1亿(9700万),这意味着中国2.5亿老年人中有38.8%的人已经上网。如今在各类App中,都不乏活跃着老年用户。课题组在2018年针对全国58个城市956个家庭3051个祖孙三代样本(其中祖代样本为1399个)的调查数据显示,仅以微信这一项应用而言,常人眼中的老年“青铜”,不少已经悄然化身为微信世界的“王者”。调研发现,已经有一半老年人(49.6%)使用微信,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是1.37小时,平均会用的功能有11.47项,平均好友数量是104.28个,37%的老年人每天会多次查看朋友圈,他们对微信的使用深度与广度打破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刻板印象。

  (摘编自《数字化时代,老人如何不成“局外人”》)

  材料二:

  最近一位六旬女粉丝被短视频平台的“假靳东”欺骗感情而离家出走的新闻让网友唏嘘不已。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网络小说、短视频或游戏不能自拔,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瘾“老年”;“食醋能洁白牙齿”“多吃辣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戒烟之后身体更坏”……

  “无根据的事例、不科学的结论、粗糙的剪辑画面”,这些看起来漏洞百出的文章、视频为何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当面临海量信息时,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思维定式和生活经历所限,表现出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也较为有限。另外,由于年轻人工作忙,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较少,精神世界的空虚使得他们喜欢转发信息以吸引关注、创造谈资。然而据了解,相对于农村留守老年人容易在网络上迷失自我,城市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稍高,媒介素养也相应提高。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能给老年人带来丰富的移动生活,但也伴随着使用障碍。如“健康码”这类的信息技术在此次防疫期间功不可没。但在便利了大多数人的同时,“无健康码不得乘坐公共交通”“无健康码不得进入商场”的管理方式,让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在公交车上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落荒而逃”。“微信这些东西我不懂,也不想学。人老了,记不了这么多事了,能记得自己吃喝就不错了。”来自深圳的李爷爷总是对学习新技能持抗拒态度,“一次没操作好,周围年轻人投来鄙视的眼光,慢慢就不敢操作了,怕被笑话。

  (摘编自《网络时代,如何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生活”》)

  材料三:

  一些从农村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帮儿女带孩子的候鸟型老年人,为了和异地亲朋保持联系、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城市,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反而成为老年人中的“创新者”。另外一些因为其丰富的业余爱好,在参加合唱、参与广场舞等业余生活中,或主动或被动地拥抱数字生活。有趣的是,调查发现,老年女性对新媒体(以微信为例)的接受度显著高于男性,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老太太们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似乎比老先生们强,这也导致了不同性别老年人幸福感上的差异。

  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跨越数字设备—数字技能—数字思维三道坎,其中是否掌握数字技能、是否具备数字思维主要靠老年人主观努力。

  相反,也有部分老年人的成长与生活经历,使他们习惯于简单机械命令式的灌输,这与强调自主创新的数字思维背道而驰。“我们这些人,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教我们怎么操作跟着来可以,回去就忘。”一位参加完11次工作坊辅导的贾奶奶还是未能熟练掌握使用微信,她略带自责地说。

  对于老年人而言,记忆力、视觉能力、行动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断更新迭代的软件、设备反而让他们觉得越来越麻烦。“现在电视机都联网了,有时候不知道按错哪个键,电视都看不了。”湖北的谭爷爷无奈地说。与数字电视相比,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各项应用从产品设计、功能开发到目标用户的各个环节都更加追新求变,更难顾及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所以,有时老年人拒绝新事物,实在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在未来媒体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部分老年人会越来越赶不上时代变革。政府要借助“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为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扫清“数字生活”基础设施障碍,提供互联网接入机会,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需求。同时网络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环境与隐私安全的互联网文化,并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支持老年人愉悦地利用数字化提升生存质量。

  (摘编自《让老人共享数字化服务红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大批老年网红,既分享人生故事,也输出热辣观点,既引领时尚潮流,也展示传统文化。

  B.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老年人而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不能让他们重构其闲暇的社会生活。

  C. 在各种“震惊体”和养生类文章面前,老年人往往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

  D.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稍高,媒介素养也相应提络上迷失自我的农村留守老年人,他们对网络海量信息的辨识度更高一些。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却在网络中容易被虚假投资利诱、被仿冒亲友诈骗,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较为有限。

  B. 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在公交车上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落荒而逃”,由此可见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只能给老年人带来使用障碍。

  C. 人老记不住事,年轻人的鄙视,使老年人对学习新技能持抗拒态度,这显示出各种社会和心理需求并没有影响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意愿。

  D. 调查发现,老年女性对新媒体(以微信为例)的接受度显著高于男性,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老太太们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似乎比老先生们强,表明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更需重视主观能动性。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主要列举数字,准确具体,打破了我们对老年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刻板印象。

  B. 材料二用事实说话,分析了看起来漏洞百出的文章、视频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的原因。

  C. 材料三运用对比论证,先破后立,证明了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年人是有可能突破客观阻碍融入“数字生活”的观点。

  D. 三则材料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说话,证明了对新鲜事物越好奇、对互联网评价越正面、与儿孙互动越亲密、参与社会活动越积极的老年人越能跨越“数字鸿沟”。

  4.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数字化社会,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可能演变为“数字鸿沟”,造成老年人生活不便。”根据材料,请你谈谈造成“数字鸿沟”原因。(4分)

  5.请你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多方合力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6分)

  ㈡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酒楼上(节选)

  鲁迅

  (1)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高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