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以下是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4880字。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文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书写在长征路上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从湘江战役后的遵义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转战黔、滇、川等5个月的时间。这5个月是中国革命由黑暗到光明、由死到生、由失败到胜利的时间,是中国共产党由共产国际第五十七支部领导到确立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时间。应当说,这也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事求是的真理,坚持独立自主、尊重国情,成功实现战略转移,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长征渐行渐远,但艺术创作的长征则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

  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为“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控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4%的人超过40岁。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的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几次落泪,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

  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依靠人民群众,就建立政权,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想要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艰难的一段时间,为我们展现了共产党的成长。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真实性会受影响。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3.(3分)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刘坪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4分)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6分)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 男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