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31630字。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在儒家哲学中,“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的确实是要调和“文”与“质”。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即用中或用和,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

  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同”则是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次,“和”或“中”也包含有不要陷于某一偏面,而应兼备两面或多面的意思。三国时的刘劭以“兼德”来解释“中庸”。他说:“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人物志•九征》)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只有兼备此五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而“中庸”就是指的能兼备五德的品德。同时,他还认为,“中庸”之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的过分拘谨或放肆,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

  “用中”或“用和”是反对无原则的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但是如果对坚持“用中”和“用和”的原则作僵死的理解,而不懂得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变通,那么其结果同样是陷于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偏面。“用中”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 (摘编自楼宇烈《用中和时中》)

  1.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中庸”有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等思想局限性,是因为中庸强调坚持某个限度。

  B.“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C.“中庸”也指兼备仁礼信义智五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过分拘谨或放肆等作用。

  D.“中庸”具有辩证观,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论述“中庸”思想时,主要采用了两两对比的方法,如优劣正反全偏等等方面。

  B.全文在宏观整体上,从开头到结尾,三个自然段在思路上呈现着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C.作者在行文时,论据充分翔实。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儒家的原话并注明出处。

  D.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其次”一词引领下文展开论述,体现了分条陈述的行文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为了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才提出要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题。

  B.在作者看来,如果坚持了一定的原则,并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通,才可能真正做好“用和”。

  C.孔子提倡“和”反对“同”,是因为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可以互相补充配合并产生新事物。

  D.三国时的刘劭认为,要做到“兼德”,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还必须指明人的短处并弥补其不足。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