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22240字。

  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行》(其一),被世人奉为名诗绝句,粗通唐诗者皆可背诵。以博学才高著称的杨慎著有《升庵诗话》一书,认为“此诗可入神品”,神品是诗歌品鉴的最高等级,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赞誉,由此开启明代诗家对此诗的热烈关注,“前七子”之首李攀龙编选《古今诗删》录之,并标举为唐人七绝的第一。

  王世贞《艺苑卮言》论曰:“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诗人感叹征人离乡万里不得回还之苦,并通过古今对比侧面婉讽将军无能,自然是明白可解的。所谓“不可解”,正在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杨慎《升庵诗话》云:“‘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杨慎虽知此句“用意深”,却无法说清其中的奥妙,将秦时明月、汉时关分别从字面意思加以解释,穿凿附会,难以服人,李攀龙击节赞赏的便是“秦时明月”四字,但未能说清缘由,反对者因此不服。

  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评选《唐诗归》,强烈质疑李攀龙关于七绝第一的评议,“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昔人问《三百篇》何句最佳?及《十九首》何句最佳?盖亦兴到之言,其称某句佳者,各就其意志所感,非以尽全诗也。李于鳞乃于此为唐七绝压卷,固矣哉!无论其品第当否何如?”另一方面,又强调“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所谓“说不出”“可思可见”,即指意旨丰富、含蓄蕴藉,与王世贞所言“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可谓异曲同工。

  直到万历时期唐汝询评解《唐诗解》,首次揭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妙处在于秦与汉,明月与边关交互为文,并非无解、不可解之语。解云:“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七绝含蓄浑成、风旨深永的诗体特点,亦籍此诗彰显出来。

  明人关于“秦时明月”的争议深刻影响清人的唐诗评选,沈德潜《说诗晬语》云:“‘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秒,……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认同李攀龙的推奖,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言其妙处,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诗学批评态度,这也是中国诗学发展到集大成时期的特点。

  关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争议,始终围绕着七绝第一的话题,最后是否第一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诗话和选本的论争中,破除此诗“不可解”的疑惑,由无解而可解,真正读懂了这首唐诗。由此亦可见,对于唐诗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前人留下的文学经典,仍然在等待有心之人去发掘其中的奥妙。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0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世贞起初不信服李攀龙关于《出塞行》(其一)为唐人七绝第一的观点,一番体悟后才认同。

  B. 杨慎虽知道“秦时明月”的奥妙,但未解释缘由,因此奉该诗为“神品”难以服人。

  C. 沈德潜梳理了“秦时明月”的争议,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体现了兼容并蓄的诗评态度。

  D. 历代关于“秦时明月”的争议的意义不在于谁是第一,而是在于解开“不可解”的疑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杨慎“此诗可入神品”和李攀龙的“唐人七绝第一”的观点开篇,引起下文。

  B. 钟惺引《三百篇》及《十九首》的例子,意在质疑“唐人七绝第一”的观点。

  C. 论证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列举了历代诗评者对“秦时明月的分析和论证。

  D. 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了“秦时明月”的奥妙,很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昌龄的七绝《出塞》(其一),被世人奉为名诗,广为传诵,但千百年来一直争议不断。

  B. 因为早期没人看出“秦时明月”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所以得出“无解,不可解”之语。

  C. 清人沈德潜的观点和前人不同,沈德潜对“秦时明月”诗句的评价最准确、最全面,是集大成者。

  D. 唐人“七绝第一”争议的意义在于如何真正地去读懂一首诗,并进一步发掘前人文学经典的奥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杨慎虽知道‘秦时明月’的奥妙,但未解释缘由”错,曲解文意。原文是“无法说清其中的奧秘”,这是他未能做出解释的原因,不是知道奥妙而未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喜欢《西游记》

  钱之俊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钱钟书对《西游记》情有独钟。有一次,他主动对人说:“我不喜欢《红楼梦》。我也不喜欢《三国演义》。我喜欢《西游记》),喜欢《儒林外史》。”

  (刘世德《回忆》)

  他读《西游记》十几遍,对该书内容极其熟悉,《管锥编》中的引用就达50多处,他给别人的信中也常常引用书中妙语,平时看到什么有违原著意思的地方也会及时指摘。

  上世纪50年代,他翻译《毛选》,发现有段文字说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