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约28400字。

  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0.6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阅读部分 80 分,写作部分 7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 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10 分)

  1. 按题目要求填空。(5 分)

  (1) 人不堪其忧, 。(《论语》)(1 分)

  (2) “ ,此心吾与白鸥盟”出自诗人 的《登快阁》。(2 分)

  (3)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运用比喻暗示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 ”。(2 分)

  2. 按题目要求选择。(5 分)

  (1) 小明一心读书,不愿参加课外社会调查活动。以下选项中适合用以劝说他的是( )。

  (2 分)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 下列选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汉字字体演变的界限,有时并不是泾渭分明。在汉字的历史上,大篆和小篆、篆文和隶书都有同时通行的阶段,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者的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我们讲字体的发展,只是通过一种字体的典型形态来分析它们的整体差别,很难 。

  A. 确定字体产生的准确时间

  B. 把握字体演变的整个过程

  C. 区分不同字体的字形变化

  D. 解释各种字体的演变规律

  二 阅读(7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3—7 题(16 分)

  杜诗何以为“诗史”

  ①杜诗何以为“诗史”?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因为杜诗“善写时事”,具有“实录”的特点。这一解释对杜诗的理解过于简单。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详陈个体经历、抒发主体情志, 而读者却可以从诗人的“一人之诗”了解“一代之史”。这个看法显然更为注重诗人自我记述和主体表达对“诗史”的意义。问题是:个人化、主观性的“一人之诗”,何以能呈现公共化、客观性的“一代之史”?

  ②早期的诗论家,在讨论诗人的个体抒情与时代社会的联系时,往往从儒家诗教观“观风知政”的角度来认识。循此思路,即使是诗人最自然的饥寒之怨和温饱之乐,都具有知其政事之兴衰的意义。晚唐孟启《本事诗》称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此说认为,杜诗之为诗史既源于对大历史的“推见至隐”,也来自对诗人个体小历史的“毕陈于诗”。胡宗愈进一步明确指出,杜诗能将诗人的“出处、动佚劳息”“一见于诗”。详陈个体人生经历,成为诗歌能知“一代之史”的必要前提,这种看法,在宋代十分兴盛的年谱和编年诗文集的编纂中,有很明确的表现。浅见洋二深入地分析了这些文献整理形式所蕴涵的文学观念,指出“对于宋代文人来说,年谱及编年诗文集,一言以蔽之,也可说是一种‘论世知人之学’”;这两种编纂形式,与宋人的“诗史说”有密切的关系,它反映出“时事”和“出处”是“诗史”的两个支撑要素。

  ③那么,兼具“时事”和“出处”的诗作是否就能被称为“诗史”呢?详陈个体人生出处,蕴涵了展现大历史的可能,但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对诗人本身参与社会历史的深度还是有很高的要求。诗人不仅要经历丰富,而且在思想上要有深切的社会关怀,有深厚的主体情志。清人周济曾明确指出,只有“见事多、识理透”的诗人,其感慨寄托,才能成为“后人论世之资”。宋人认为杜诗深具美刺、比兴的寄托之旨意,而明清时期的论者则进一步将美刺、比兴与史家之褒贬联系在一起,例如钱谦益就认为,堪为诗史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兴亡升降”的“感叹悲愤”。杜诗有着强烈的感时忧世的情怀,哪怕是书写个人的遭遇和感受,也往往在详述出处的基础上,将之置于社会时代的大画卷之下,体现出深切的现实关 照,开拓了以“一人之诗”表现“一代之史”的艺术可能,因而被奉为“诗史”的典范。

  ④对于杜诗精神气局与其“诗史”品质的联系,有关的论者多有论述。然而,杜诗在艺术上是怎样深入开拓将个体经历与社会历史相联系的表现形式的?现有的分析大多失之简 略。观察杜甫为数众多的五古创作,对此可以有新的发现。杜甫五古创作上承中古五言诗的多种表现传统。参照《文选》中的分类,中古诗歌有赠答、祖饯、行旅、游览、咏怀、咏史、乐府等众多体例。如果细致辨析,会发现在五古题材的选择上,“熟精《文选》理”的杜甫有很明显的侧重。行旅诗是杜甫五古创作中非常突出的一种类型。通过记述行旅细致地展开自我人生经历与社会时事的图景,是诗人的一种自觉的艺术选择。除了入蜀的二十四首纪行诗等典型的行旅体作品,杜甫还将行旅体的格局融入到咏怀、游览等多种类型的作品中,例如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在艺术形式上都是咏怀与行旅体的融合。类似阮籍《咏怀》那种典型的咏怀体创作,在杜集中是比较少见的。

  ⑤除了行旅诗,杜甫五古中赠答、祖饯诗的比例也很高。赠答、祖饯是盛唐五古中的常

  见题材,而杜甫对此有所发展。他的送别诗不落窠.臼.,很注重表达赠答双方共同的经历体验, 不泛诉相思离情。如《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中,诗人与被送行的高适互诉心曲,议论时事,内容丰富,表达十分具体细腻,抒情因而体现得很深挚。浦起龙曾经称赞杜甫的赠行诗,

  认为不作一赠行语,其实杜甫所不屑为的是赠行之套语与模式化的抒情,而善于写具体之情

  事,有很强的情感交流特征。这使得诗人的自我表达,可以较多带有外向的、公共性的品质, 从而令读者在诗人个体的人生经历、交游行旅之中,更多地读出时代和社会的内容。

  ⑥五古只是杜甫诗歌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作品,已经生动地体现了杜甫如何将个人的人生经历与天下之大历史相联系的努力,让我们明白诗歌并不会仅仅因为记载了某些史实就成为好诗。杜诗之为“诗史”的渊源,隐藏着“杜甫是如何写诗的”和“杜诗是如何被读的” 的双重密码,从一个重要的角度,揭示了中国诗学发展的脉络。

  (有删改)

  3. 如果要为第③段画线部分的说法提供支持,以下选项中最有效的一项是( )。(3 分)

  A.《咏怀古迹》对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怀才不遇的人生表示深切同情。B.《月夜》表现安史之乱中家庭离散的痛苦和思念,蕴含对时世清平安定的期盼。C.《旅夜书怀》写行旅所见,流露出老年多病、功名未就、漂泊无依的感伤心境。D.《蜀相》称颂蜀汉丞相的雄才大略、忠心报国,惋惜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

  4. 能依据第④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 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