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五月下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五月下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五月下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五月下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18750字。

  考生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附中2020届高三五月下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意象这一概念,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中对其含义进行了归纳,大致有四种:

  第一,有的意象指的是意中之象,即意念中的形象。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子规”即杜鹃鸟,起句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同样还有像月亮、鹧鸪、鸿雁、梅、林、松、菊等客观的象,最终都负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思和精神感受,终成意象。这就是客观的象与主观的意的对立统一。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真善美的辩证关系来看象和意。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物和事,它首先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它是符合真的;意是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意志和要求,所以它是符合善的。但这还不足以产生美,只有真与善以“某种令人注目的情景”表现出来,它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而象和意的有机组合正是以“某种令人注目的情景”表现出来的,所以,其有机统一体——意象,正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真和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善的具体而光辉的形象。所以,这个形象就是美的了。

  再次,象和意是怎样联系起来并最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就需要我们大脑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不妨把象和意分为诗人之象和意、诗歌之象、读者之象和意。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倾注于客观的象。此时,诗人眼中的象是诗人之象,诗人的主观意识是诗人之意。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在文本中,字词往往只是客观的象的名称化,而不能体现出意来。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的词面都是象,此刻只有诗歌之象。读者欣赏诗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把诗歌之象呈现在大脑中,然后根据自己的“因素”再现出一片有意韵的画面,以此来调动和触发自己的思想情感,那么,读者所欣赏的象就是读者之象,读者所产生的情感想象就是读者之意。这里,诗人之象、诗歌之象和读者之象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它们是客观的、同一的。而诗人之意和读者之意却是有差异的,有时甚至很大。这是由于二者所处的时代、地域环境、生活阅历、情感历程、思维方式、性格等等“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而且,这也是读者之意和读者之意有差异的原因。这就是诗人和读者借助自己的丰富想象与联想把自己的意附加给象,从而把二者统一起来传情达意。

  最后,从艺术技巧角度来说,诗歌的象能负载意是通过诗人们的各种手段完成的,这个手段则是使象艺术化的过程。例如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如火炬象征光明等;再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还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使用,这些都可以把象和意很好地联系为和谐的一体。

  意象的两个基本要素——意和象的发展演变是经过历史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走向丰富和完善的,是人类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准不断提高的表现,同时人类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准的提高又推动着意和象的和谐统一进程。

  (摘编自《浅析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两个基本要素:象和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客观的物象负载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精神感受,成为意念中的形象,即为“意象”。

  B.符合“真”的象与符合“善”的意组合起来就能成为审美对象,就是美的形象。

  C.象和意是借助诗人和读者自己的丰富想象与联想联系起来井最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D.诗人往往借助各种艺术技巧使客观的象负载主观的情感与志趣并使之和谐统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文整体采用“总—分一总”的结构,对意象含义的阐释则用层层递进的结构,逻辑清晰。

  B.文本是从象和意的概念内涵及二者是如何有机统一的这两个角度来论述其含义的。

  C.文章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旨在具体论述“象”和“意”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机体的。

  D.全文采用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意象的两个要素论述得深入浅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再别康桥》中“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意象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B.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来激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但想象不是无边界的,它要受到诗歌之象的限制。

  C.“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特”的原因和“读者之意”与“读者之意”有差异的原因相似。

  D.象和意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人类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准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五月下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