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试题(4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试题(4份),以下是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试题(4份)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试题(4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单元学业水平检测(4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古籍文献“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要想利用好古籍文献,就要认识到古代典籍在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刻性、包容性和先进性。自从《隋书•经籍志》以来,历代学者大都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典籍居于四部之首,专门收录儒家经典等著作。经部文献是历代文人的必读书籍,其中所蕴含的仁爱思想、礼仪观念、天人合一观念、法天敬祖思想、中庸思想、和谐观念等,都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史部典籍以历代史书为主,正史类著作主要使用纪传体,以《史记》为首创。子部文献以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为蓝本,不断扩容,形成了一个体制宏大、品类众多、内容庞杂、无所不包的大型门类。集部文献专门收录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评论著作。中国古代的四部典籍体例严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而精湛,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将珍贵而稀见的四部典籍影印出版,使其化身千百,方便海内外专家学者查阅、利用、研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基础的工作。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文献约3 500种,非常珍贵,尽管抄写了一式七套,分藏于七个藏书楼中,但只有皇帝和少数官员能够看到。1985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率先影印出版,使海内外学者都能一睹宫禁藏书的真面目,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

  对四部典籍中的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利用的关键一步。由于四部典籍浩如烟海,加之版本众多,没有标点,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全部整理,于是不得不优中选优,精选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名著进行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都在经典名著的汇辑、校点、注释和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利用现代技术对四部典籍进行数字化处理,既是保护珍贵古籍的有效方法,也是研究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上海人民出版社率先对文渊阁《四库全书》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推动了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利用,成果有目共睹。

  对四部文献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贡献,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著名科学家屠呦呦,从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一个“治寒热诸疟”的药方,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不仅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祉,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

  在整理、研究、利用古籍文献时,有两点必须警惕:一是“文化自大”,唯我独尊,排斥西方文明成果,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不加批判,全盘接收;二是“文化自卑”,自我矮化,对西方汉学家的研究成果盲目推崇。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30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的四部典籍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研究、利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应由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来承担。

  B.《李太白集》《文心雕龙》《孟子》等经典著作,属于文学作品以及文学评论著作,应该归于四部中的集部。

  C.中国历代正史全部属于纪传体史书,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他都属于纪传体断代史。

  D.精选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名著进行整理,是因为古代典籍浩如烟海,版本众多,没有标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部整理。

  解析:A项,研究、利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应由每一个中华儿女来承担,并非只由出版社来承担。B项,《孟子》属于经部,是“四书”之一。C项,原文说“正史类著作主要使用纪传体”。

  答案: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籍文献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文就如何整理、研究这笔财富,挖掘其中可资借鉴的因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B.选文第三段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于1985年率先影印出版为例,论证了将珍贵而稀见的四部典籍影印出版,是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迫切的工作。

  C.上海人民出版社率先对文渊阁《四库全书》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推动了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利用,成果有目共睹,说明利用数字化处理是保护珍贵古籍的有效方法。

  D.只要对四部文献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能为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贡献,这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些流散海外的文献,由于我国已经丧失了所有权,不适合以影印的方式回归,例如《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日藏诗经古写本》。

  B.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是中国古代医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馈赠。这是对古籍文献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案例。

  C.目前的“国学热”,很容易滑向极端,使封建迷信、帝王将相、愚忠愚孝观念死灰复燃,这是“文化自大”、唯我独尊的典型表现。

  D.一些高校用高薪聘请海外汉学家,包括一些伪汉学家,来华执教,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中国的学术研究规范,其实这就是“文化自卑”、自我矮化的表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塞罕坝的月光

  何申

  塞北天高,秋阳明艳,田野里的庄稼散发出成熟的味道。那是1994年中秋节,我带着几名记者从承德市匆匆奔向塞罕坝机械林场。

  车子向前行驶着,忽然就有白沙打在挡风玻璃上,哗哗作响,看看又不像沙子,从吉普车窗外伸手抓一把,“沙粒”小米般硬硬的,但很快就觉出湿润——不是沙,是雪!

  ……

  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寻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青花瓷展开的契机和过程,与16世纪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时空巨变有着紧密联系。

  16世纪,一边是白银货币化,货币经济需求日益增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另一边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使得瓷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由此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嘉靖朝以后,伴随晚明社会变迁,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了由单色釉向彩色釉主体转化的改变。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逐步取代了单色釉瓷市场的份额,占据了瓷器的主流地位。而至万历时大批量生产,由海外市场所激发,东南沿海新的青花瓷窑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青花瓷遍及全国的实态。青花瓷的空间发展轨迹说明,在文明成长过程中,青花瓷完成了从地方向大一统国家的扩展,其成长不仅是自身的纵向繁衍,还在对域外的横向传播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得到了域外的认识和交融发展。在内外市场环境的互动作用下,青花瓷的展开,见证了世界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从传播范围来说,青花瓷达于亚、非、欧、美各地;就从事贸易的商船而言,包括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船只。

  从时间上看,16世纪是中西开始直接交往的世纪。随中西的直接交往发生的是西传欧洲的享誉世界的瓷器交流。迄今为止,学者普遍熟知青花瓷在日本、安南的大量仿制活动,也了解青花瓷传入欧洲后,促使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区大量仿造青花陶器的历程,更清楚地知道1710年德国迈森成功研制出瓷器。但是,对于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的葡萄牙于17世纪初已产生了青花彩陶规模生产的事实,却鲜有了解——青花瓷出现在欧洲和美洲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家庭餐桌上,替代了以往的银器、陶器和木器,这种事实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文明交流的革命。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融通汇聚于这一过程中。

  梳理青花瓷的时空巨变轨迹,无疑可清晰地看出,青花瓷当时代表了一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流播,不仅向全球展现了中国辉煌的制瓷技术,还展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有着血与火的洗礼和文明的冲突,也有着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长,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使青花瓷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的两条原因:白银货币化和市场经济加速萌发。

  B.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直接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

  C.16世纪,随着中西的直接交往,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的葡萄牙已形成青花彩陶的规模生产。

  D.青花瓷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西文明的融通与交织,向全球展现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

  解析:A.“使青花瓷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B.文中“明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试题(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