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4题,约35360字。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号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 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长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出了关键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学,实现了住学校、吃食堂。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10 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许多乡亲告别溜索桥、天堑变成了通途,告别苦咸水、喝上了清洁水。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取材于习近平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B.贫困人口的生活得到保障,收入提高显著,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C.贫困地区发展速度加快,贫困家庭孩子的辍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贫困地区开通了铁路,并全部实现了农网供电和大电网通动力电。

  材料二

  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山海情》以福建与宁夏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艺术性地呈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最终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还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是绝对的穷山僻壤。20世纪90年代的西海固生活有多难,《山海情》一开篇就进行了真切呈现。画面中,西北农村真实的年代感、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域风情、坚韧炽烈的当地民风和挣扎求生的民生之艰让人身临其境,村民偷吃了扶贫项目的珍珠鸡种鸡,移民们从玉泉营平原逃跑,扶贫干部在火车上遭遇扒窃,种植蘑菇价格低到“菇贱伤农”……从引水困难、交通不便的基础设施问题,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心理因素,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压力为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形形色色的麻烦在《山海情》中依次上演,而这些问题也正是真实扶贫工作中的难处通过生活化表达,《山海情》寻觅到了脱贫攻坚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更接地气、更真实的摹写方式。

  《山海情》展现的闽宁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转移就业、发展教育、生态补偿等脱贫手段,是中国几十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和代表小小闽宁镇,浓缩的是中国伟大脱贫事业的经验。《山海情》通过桩桩件件融汇在生活中的扶贫故事,以小见大地展现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

  (取材于韩浩月等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电视剧《山海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该片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人们由贫困走而美好生活的故事。

  B.村民偷窃、移民逃跑的情节,体现了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的难度

  C.该片证明了主旋律影视剧只有通过生活化表达,才能更接地气。

  D.闽宁镇采用了多种脱贫手段,浓缩了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

  材料三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渴望撕掉贫困标签的夙愿,如今得以实现。

  西海固原来的贫困带有显著的社会特征和广义特征,所以,脱贫后的巩固拓展,要强调扶志和扶智,脱贫后的扶志和扶智已不只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物质条件匮乏的问题,而是要追求农民发展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扶志和扶智,不只是知识和文化的简单堆积和表面普及, 改善环境条件、掌握自立技能、提高自尊水平、克服消极观念、升华情感体验、获取思想认知、享受精神境界、优化社会评价等等是更有效的扶志和扶智。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而推进乡村振兴,是全社会对三农认识和理解上的重大转变。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总要求,这个过程非常清晰地告诉人们:三农不只是三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三农不该再是问题,而应是事业。

  所以,西海固的脱贫要强调:脱掉的不只是“衣食不保”的那层“贫”,更要脱掉“心穷志短”的那种“贫”。要脱掉“心贫”,扶志和扶智很重要。谁目睹过西海固的昔日容颜,谁见证过西海固的今日巨变,谁就会自然而然与当地人一样产生一种共识:在西海固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实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扶志和扶智为主的扶心努力,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取材于罗进贵等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宁夏西海固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完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艰巨的任务。

  B.提供物质条件支持,追求农民的进一步发展,是西海固脱贫后要面临的课题。

  C.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向,体现了全社会对三农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发展。

  D.无论扶志还是扶智,都是扶心的重要举措,是为了帮助当地人们摆脱“心贫”。

  4.对上述三则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多处运用列数字方法,通过具体数据的呈现,说明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B.材料二中“干沙滩”与“金沙滩”的对比,体现了西海固由不宜居住的穷山僻壤到寸土寸金的巨变。

  C.材料二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扶贫故事,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

  D.材料三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抑西海固脱贫前的“苦瘠甲天下”,后扬当地脱贫后的乡村振兴。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述我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