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29390字。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功能,愈来愈清晰呈现,其当代价值也不断彰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因然有过分褒奖之嫌,却也道出了孔子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智慧。以民为本、正己正人、选贤任能等,都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深刻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彰显出德性对政治行为的作用、德治的价值。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因然有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局限性,但其贯穿整个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政治智慧,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与正心修身理念,还可作用于个人的德性养成。传统文化强调,人之为人,要“行己有耻”,因为“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人既要有耻,还要学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正心修身不仅要自律,而且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从传统文化正心修身理念中汲取思想精华,通过教育引导、道德养成与行为矫正,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完备人际规范,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十分厚重的人际交往规范理念资源。传统文化崇正,明确恪守正义规范,促进社会正气弘扬;立信,捍卫人际交往基本底线,确立诚信价值导向;尚仁,秉承仁爱交往理念,力戒社会冷漠和人际隔膜;重礼,营造祥和融洽氛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合,追求和而不同交往守则,推崇尊重差异、和谐包容。同时从“贵和持中”“和睦兴邦”中可见,“和”的观念辐射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这些规范理念在调适社会运行状态方面现今仍然十分重要。

  传统文化的包容和谐思维能够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谐共生、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基本理念。中国人历来主张“和为贵”,认为“和实生物”,只有“和”才能“万国咸宁”。“和合”理念与和平追求植根中华民族的思维深处,儒家讲求“以德服人”,墨家提倡“非攻”“尚同”,兵家反对诉诸武力和战争。“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种思维为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不同文明形态交往确立了基本原则。这在当今时代尤为可贵。

  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的内容可谓十分丰富,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拿来就用,也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一方面,我们要以创造与创新为途径,以转化与发展为动力,着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意蕴与时代诉求相协调、表达方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流等基本关系,以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虽然有历史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政治智慧,于今的影响不可小视。

  B.崇正、立信、尚仁、重礼、和合的传统人际交往规范理念,对调适现今的社会运行状态仍有重要意义。

  C.包容和谐思维能够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因而它能为各民族、各国家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行为准则。

  D.儒家、墨家、兵家虽政治主张有所不同,但他们都秉持着“和合”的文化理念,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论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然后论述该如何发挥其当代价值,逻辑关系呈现为并列式结构。

  B.第二段从“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起,引出传统文化中有丰富政治智慧的话题,为下文的论证张本。

  C.选文第三段多处引用典籍经文,目的是论证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与正心修身的理念。

  D.文章既充分肯定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又指出要有鉴别地对待传统文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耻”“学礼”“善待他人”,这些正心修身理念,能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

  B.“和”的观念深人中国人的内心,这既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民族凝聚力,也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

  C.传统文化有很丰富的现实意义,但其内涵意蕴、表达方式与当代诉求、社会发展未必能相适切匹配。

  D.增强传统文化影响力需要做好创造与创新、转化与发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流等基本关系。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那么,何谓“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产业调整、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