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4370字。

  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晚年把自己对乡土的关注从经济社会问题转向了人的内心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清媚强调,在讲费孝通乡土研究的同时,应该看到他是一个在不同文明间行走的“世界性学者”,也即是说,乡土不单是内向于中国的思考,也是费孝通对20世纪西方文明冲击的回应。

  杨清媚解释道,费孝通将中国人的心灵安置问题分为两面,一面对农民和工人,一面对知识分子。晚年的费孝通大量阅读了钱穆等史学家的著作,深感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必要,此时的乡土说更近于文化自觉,这个担子主要落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工人、农民和商人负责普通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而知识分子又永不允许自己和工农商脱离。武汉大学教授贺雪峰在论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时也曾说,乡土可以说是费孝通在谢世后对中国读书人的“嘱托”。

  但现实是,乡土不断遭受损蚀,费孝通在《乡土的损蚀》一文中写道:“现代的教育,从乡土社会论,是悬空了的,不切实际的。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对以农村为依托的乡土中国是否具备相应的想象力呢?《上升的大地》一书梳理了文学中的“乡土中国”想象。在一篇题为《文学想象能否作为打开“中国乡土”的方法》的书评中,作者刘东指出,文学与社会学的互动,曾经是中国左翼文学打开“乡土”的重要方式,但今天文学与社会学对农村的书写严重脱节,我们对农村的认知严重匮乏,僵化甚至蔓延到了对小镇和县城的想象。

  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从更微观的角度解读了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在他看来,真正能体现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文字,是他晚年所写的回忆性文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对能够塑造自己知识情感世界的人没有回忆,没有惦记,谈什么文化自觉?在费老晚年的文章里,我觉得他是通过这些来持续地进行自我认识。我想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实际上是靠着这个来的。”渠敬东说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渠敬东认为,好的社会学不是去研究既定的话题,也不是把研究对象理解为一个客观实体,好的问题应当产生于我们最切身的感受,我们在看别人时,也应当看见自己。

  甘阳认为,费孝通早年对东西文化的思考有局限性。他从前讲西方重视人与物的关系,中国重视人和人的关系,中国要在这一点上向西方学习,后来看到经济发展之下人际关系改变带来的问题,才转向对心态的思考。而此时社会已经发生了大转变,人已经原子化了,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能较早地关注这个问题,加以重视,想法又能得以实践,或许今天的社会将有所不同。

  不过,费孝通对心灵安置问题的一些思考在当下看来依旧不乏敏锐。周飞舟讲道,费孝通讲中国能有这么庞大的人口流动而不乱,是因为“人人心里有个家”。中国人过日子讲求实实在在,解决心灵问题,首先得过上好日子。渠敬东补充说,尽管乡镇企业、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消亡和改变,但费孝通在2003年就明确提出“扩展界限”,即“把原有事物内嵌入文化原理或精神原理”。现在二、三代农民工不想返回农村的意愿很强,但周飞舟指出,他们大部分还是回去了,“中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按照生命历程来流动,最年轻的时候去最远的地方。”许多回乡的农民工不是真的重新做回农民,而是到县域经济的产业带。很多人把房买在老家县城,买了也不住,就是为了结婚,钱通常由父母来掏,他称之为“世代参差继替的城镇化新形态”,“家撑开在城乡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费孝通的“离土不离乡”其实还有其延续性。

  (摘编自《大城市崛起+农村空心化,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21世纪失败了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对乡土的关注从经济社会问题转向人的内心问题,晚年的费孝通已是“世界性学者”。

  B.大量阅读钱穆等史学家的著作是费孝通晚年的乡土说更近于文化自觉的最重要原因。

  C.现在的乡土不断遭受损蚀,主要原因是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对乡土中国不具备相应的想象力。

  D.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认为,费孝通晚年所写的回忆性文章能够真正体现他的文化自觉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围绕费孝通晚年研究的重心,即“人的内心问题”展开分析论述,思路清晰。

  B.本文引用国内多位知名大学教授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增强了文章的理论性和说服力。

  C.本文引用贺雪峰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在乡土问题上费孝通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希望。

  D.在文章最后一段,周飞舟和渠敬东针对人口流动问题相互论证补充,使文章更有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孝通一生对乡土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他本人的知识构成、更新有很大关系。

  B.渠敬东认为,好的社会学不是研究既定的话题,也不是把研究对象理解为一个客观实体,而是从最切身的感受中得出问题,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

  C.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像费孝通一样较早地关注并重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今天的社会将有所不同。

  D.许多回乡农民工在父母帮助下在县城买房,把“家撑开在城乡之间”,这说明费举通关于乡土的一些观点并没有过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脱贫不可忽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团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就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何要强调乡村文化振兴?

  梁鑫华:乡村文化是优秀的可再生资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