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2700字。

  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实际上,这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家文化现象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结。

  所谓“礼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礼来源于俗,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物。其中,礼义是礼的核心内容:“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这是因为,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故习礼,自然是人的立身之本。而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毛诗序》)。故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不仅是言情言志的诗歌文本,更是融歌辞演唱、音乐伴奏、舞蹈搬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艺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周代礼乐文明的具体体现,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毛诗序》)的文化经典。故习《诗》,既是周代贵族子弟必学科目,也是周礼的核心内容。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十分重视《诗》教、礼教与乐教。乡校中主要以“六德”“六行”“六艺”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所谓“六德”者,即知、仁、圣、义、忠、和,以培养品德修养;所谓“六行”者,即孝、友、睦、姻、任、恤,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所谓“六艺”者,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学习文化知识。春秋后期的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庄子·天运》),教授学生,即通过学习“六艺”来实现“六德”“六行”的教育目的;其所谓君子品德,与《周礼》之“六德”“六行”是一致的,也是《诗》教之旨。

  自然,这些教学内容是分时段来进行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王制》)而《诗》教、礼教与乐教,具有不同的目的与功能:“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礼记·经解》)可见,《诗》教是让人温柔敦厚而不愚蠢,乐教是让人心胸宽广善良而不过分,礼教是让人恭俭庄敬而不烦琐。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足见他非常关注《诗》礼互动文化现象,将《诗》与礼、乐联系在一起。《诗》可颂可歌,是乐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组成部分。周代举行重大礼仪活动,鼓瑟吹笙,颂《诗》奏乐。正如《礼记·乐记》所言:“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诗》与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

  孔子等人之所以强调《诗》礼教化,是因为《诗》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又是礼的核心内容,三者合而为一,强调德教,注重个人修养,提倡君子品行,倡导友好往来,崇尚和谐社会。孔子说:“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礼记·仲尼燕居》)讲礼就是讲道理,乐可调节人情,不合情合理之事,君子不为。重要礼仪场所,如果不能赋《诗》言志,行礼就会出错;行礼无乐配合,就显得呆板无味;行礼品德浅薄,就显得虚伪造作。儒家所倡导的《诗》礼教化的思想,礼乐文明的精神,被后来的家风家训所继承,成为教子传家的法宝。

  (摘编自王锷《〈诗〉礼互动与诗礼传家》,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认为,“乐诗”能够“治心”,也就是“乐诗”能激发道德心,而道德心是一切社会良好秩序的前提。这是因为:“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足见“乐诗”由心生,是人心的符号性外化,表征着人心的情感与意志。而“乐诗”一旦呈现出来以后,又可以作为一种外在手段,强化人们原初的情感与意志,或者是将制乐和作诗者的情感与意志推而广之,为更多的人接受,从而引导和改变更多人的情感与意志。如是,“乐诗”也就成为提高自我修养、强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成就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君子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摘编自朱承《乐诗之教》,有删改)

  材料三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等“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而使《诗》与“礼”融合的介质,则是“乐”。这就是《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制。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记·孔子闲居》。

  (摘编自王志芳《〈诗经〉与礼制秩序的重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季氏》是孔子依据西周以来《诗》与礼共生互动现象,对《诗》礼传家文化现象的精辟概括与科学总结。

  B.礼是俗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产物,因为任何礼制如果不能表达礼义,或所表达的礼义不合时宜,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C.收录于《诗经》中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化与仪式化完美结合的礼仪作品,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文化经典。

  D.古代学校教育学生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基本内容,孔子也是通过学习“六艺”达到“六德、六行”目的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教、礼教与乐教分阶段进行,其目的与功能各不相同:《诗》教让人广博易良,乐教让人恭俭庄敬,礼教让人温柔敦厚。

  B.孔子非常关注《诗》礼互动文化现象,他认为《诗》与礼、乐三位一体,相互为用,体现周代礼乐文明,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C.“乐诗”是人心的符号性外化,其一旦呈现出来以后,又可作为一种外在手段,强化人们原初的情感与意志,或引导和改变更多人的情感与意志。

  D.在“五礼”“五伦”的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歌功颂德的方式和讥失匡恶的方式,将《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为一个有机体。

  3.下面选项中体现了“《诗》教之旨”的一项是(3分)(    )

  A.小李引用《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表达对某款电子游戏的喜爱。

  B.小王通过学习《诗经·秦风·无衣》,受到强烈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

  C.小唐通过研读《诗经·秦风·蒹葭》,了解《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基本特征。

  D.小景撰写论文《通过文学经典,透视古代的婚姻》时,引用《诗经·卫风·氓》为论据。

  4.材料一主要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则材料探讨的都是《诗》礼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的侧重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双琴祭

  梁晓声

  ①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②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