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3题,约29290字。

  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带领人民从“短缺”迈向“丰裕”、从“贫困”跨入“小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扶贫使命的终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国扶贫战略即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

  就绝对贫困而言,贫困主要表现为“短缺经济”“物质匮乏”“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食物消耗货币化”等。身处绝对贫困中的人无暇顾及生存以上的发展性问题,生存问题的迫切性使得贫困的相对属性被短缺经济所遮蔽。

  相对贫困则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的。相对贫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呈现出来的主客观状态,贫困不仅是低起点的基本生存需要,更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依赖个人或家庭的现有资源即便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但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准或其他群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生活境况或状态,这就是相对贫困。相对贫困表现为经济维度(收入与消费)、社会发展维度(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生态维度等多维度的匮乏。虽然平均生活水准是通过特定贫困测量所得,但它仍是动态演变的,会因时空和人的感知差异而不同。因此,相对贫困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前者是社会针对个体所贴的标签,后者是贫困主体自身对生活境况的主观式评价。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阶层间基于主观认定的生存水准差别而形成的贫困。相对贫困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参照系,其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

  (摘编自王国敏《后小康时代中国相对贫困的特征》)

  材料二:

  贫困的测量通常需要先预设一条明晰的生活标准水平线,即贫困线。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和双重贫困线等。前两者应用较广泛。后两者中,主观贫困线描述的是由社会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构成的主观判断;而双重贫困线则是合并了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概念,进行贫困比较时建立的复合贫困线。多维情形下的贫困识别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维度内识别。多数研究者在设定贫困线时采用二分法,即将研究人群划分为贫困和非贫困群体。这种二分法实际上抹杀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贫困与非贫困之间并不那么截然分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度”的问题。为此研究者引入了模糊识别理论,用“隶属度”的概念代替传统的“贫困二分法”。传统的方法将贫困和不贫困分别赋值为1和0,而模糊识别则充分考虑该维度指标的分布状况,用隶属函数的形式表达出来。贫困隶属函数是一个相对值,取值区间为[0,1],兼顾并体现了贫困的模糊性和相对性特点。隶属函数取值越大,表明隶属度越高,贫困程度也就越深。

  第二,维度间识别。如果采取单一方法识别贫困水平,社会成员在任何一个维度受到剥夺即被识别为贫困,会导致识别标准过宽,扩大贫困人群的范围。如果采用截面方法,社会成员在每个维度都受到剥夺才被识别为贫困,则会导致识别标准过窄,从而低估实际贫困状况。这两种极端识别方法都存在显见的弊病,而“双重识别”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双重识别”,就是把维度内的识别和维度外的识别有机结合起来。维度内识别是在特定维度内确认哪些个体处于贫困线以下水平,维度外识别则是通过多个维度确定个体的贫困状况。

  第三,动态识别。动态识别是将时间因素纳入贫困的测量中,便于从动态或风险的视角去研究贫困。波士威尔认为,在单维测量标准下,如果两个个体陷入贫困的时间相等,则持续贫困时间越长的个体,相对贫困越严重,被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而尼古拉斯则认为,在多维贫困测量中,波士威尔的单维测量的时间观不再适用。以就业为例,在6年时间内,一个连续3年失业的个体贫困状况不一定比一个间断3年时间失业的个体严重,因为后者需要面临就业和失业之间的转换成本。区分贫困时间和贫困持续时间,是今后研究动态多维贫困的一个方向。

  (摘编自李飞《走出多维贫困研究的“内卷化”与“学徒陷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身处绝对贫困中的人,更希望满足其基本需要,解决其生存问题,没有时间关心发展性问题。

  B. 识别贫困之所以采用隶属函数,是因为贫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度”的问题,不适合用二分法。

  C. 如果采取单一方法或截面方法识别贫困水平,都会带来识别结论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状况的问题。

  D. 在贫困的动态识别问题上,尼古拉斯完全否定了波士威尔的观点,认为后者的时间观是错误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上成就非凡,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扶贫工作远未结束。

  B. 对于贫困的识别存在多种生活水平线标准,用不同的标准识别同一个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 双重识别就是采用双重贫困线对贫困进行识别,它有机地结合了维度内外的标准,结论比较客观。

  D. 在识别贫困时纳入时间因素,对贫困时间和贫困持续时间加以区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相对贫困的一项是(   )

  A. 吴某某和他妻子文化素质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家里的收入全靠吴某某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生计勉强维持。

  B. 陈某某单位效益不好,妻子在快餐店打工,家庭收入低微,一家三口住在老旧小区仅50m2的房子里,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C. 李某某是地道的农民,所在的乡镇属国家重点贫困乡镇,妻子因贫困离家出走,家里除女儿需要抚养,还有4位老人需要赡养。

  D. 张某某家在偏远的乡村,家中人多地少,他和妻子又都患有慢性病,长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比较大,生活入不敷出。

  4. 根据材料一,概括“相对贫困”的基本特征。

  5. 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中国扶贫工作的重心将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消除相对贫困。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尼古拉斯完全否定了波士威尔的观点”理解错误。据原文“波士威尔认为,在单维测量标准下,如果两个个体陷入贫困的时间相等,则持续贫困时间越长的个体,相对贫困越严重,被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而尼古拉斯则认为,在多维贫困测量中,波士威尔的单维测量的时间观不再适用”,“完全否定”表述不当,两人的测量标准不相同,波士威尔是着眼于单维测量,而尼古拉斯则是着眼于多维测量。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