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山东省嘉祥两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嘉祥两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以下是山东省嘉祥两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山东省嘉祥两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1820字。

  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  文     2021年5月6日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慈善现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学界还是广大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着不少偏差,大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实际上,考察慈善事业发生的历史可知,慈善不仅是一种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还是一种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教化活动。

  现有研究表明,“慈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前中期即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经典中,意在表达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说明在语源学意义上,“慈善”一词在其产生时期即包括了物质救助与劝人为善的功能。

  学界普通认为,明末清初在中国传统慈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明末的善会具有崭新的社会性格,其中同善会是创立最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善会。

  同善会最早出现于河南,而其盛行则在江南。江南地区的同善会中,以高攀龙等创立的无锡同善会和陈龙正等创立的嘉善同善会影响最大、最为典型。两地的同善会都留下了章程规则,其中均有一则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且同善会还明确规定,聚会之日须安排演讲,“司讲者用通俗言语,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换句话说,进行道德说教是同善会聚会实施救助前的一个必要程序。

  从此以后,在进行物质救济的同时注重劝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传统,也成为君臣绅民的一个共识。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极为重视劝善功能,劝人为善历来是慈善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近代以来,人们依然行善与劝善并重,致力于教养兼施,物质帮助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两不偏废。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慈善文化,全面挖掘中国传统慈善的内涵,充分发挥传统慈善扶危济困、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功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王卫平《救济与劝善:“慈善”本义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慈善是指民间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社会弱势群体与困难群众的一种物质救助与精神关怀,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形式。慈善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动机上的“为人”与“无我”:二是行为上的民间性而非政府性:三是功能上的社会利益调节器与再分配形式。其中,慈善最本质的价值观是“利他性”。不过,这一概念界定仍有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一是慈善动机的层次问题:二是官办慈善的界定问题。

  显然,慈善动机是具有高低层次之分的。大致来说,有“利他性”和“利他亦利己性”两种动机。前者强调一种纯粹的人道精神与奉献行为,其理想状态便是达到“为人”与“无我”的境界,即只讲付出不图回报。后者则是一种功利性之举,施善者主观上或多或少都有利己意图,但客观上却能够达到利他效果。而后者往往是慈善事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动机。我们在考察、评价慈善事业时,不仅要看主观动机,更要看客观效果。只要是客观上达到社会救助效果,即便主观上存在一定的“利己性”动机,同样是慈善行为,值得肯定。至于现实世界是否存在“为人”与“无我”式理想境界的慈善行为,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譬如晚年的熊希龄的经历就体现了这一点。熊希龄捐献之公债票、股票、房地契票,计“大洋二十七点五二七七一四万元,白银六点二万两”,全部充作社会慈善事业之用,后人及家属只能从捐献基金息金中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用。可见,晚年熊希龄从事慈善,已然无半点功利成分,纯粹为一种人道奉献。

  对于官办慈善一说,其不仅存在于历史,更存在于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慈善曾一度停滞,但官办慈善却继续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慈善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官办慈善仍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至于如何定义官办慈善,笔者认为:以政府为主导或政府出面主办,以民间善款为主要资金的慈善事业,可称为官办慈善。反之,非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或是公务人员个人自发善举,则可称之为民间慈善。两者的区别在于政府部门是否起到主导或主办的作用。不过,这一概念多是针对现代慈善事业来说的,而在传统农耕社会,官办慈善实则被纳入朝廷仁政范畴,成为朝廷救荒活民的一种举措。

  概言之,慈善是一个历史变动中的概念,所含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完全一致。警如古代慈善事业多系直接性物质救济,呈现出重养轻教的特征。但近代以降,愈发重视慈善教育的功能,强调教养并重。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更是朝着社会公益服务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不管如何变化,慈善的根本内涵没有改变,即民间社会各界秉持人道善心,救助、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与困难群众,这也是慈善本义内容所在。至于慈善的外延表现,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譬如慈善动机、慈善形式、慈善流程等。我们在讨论慈善概念的时候,应该对其内涵与外延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考察慈善发展历史,便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摘编自周秋光《内涵与外延慈善概念再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学界和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即为慈善,忽略了慈善劝人为善的功能。

  B.河南、江南两地同善会的章程有一则相同的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

  C.动机上的“为人”与“无我”是慈善的三个本质特征之一,也能够反映出慈善最本质的价值观–“利他性”。

  D.以政府为主导或政府工作人员的自发善举都可称为官办慈善,官办慈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慈善”在佛教经典中表达出“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说明“慈善”在语源学上意蕴丰富。

  B. “利他性”慈善动机强调纯粹的人道精神与奉献行为,“利他亦利己性”慈善动机带有功利性,二者相互对立。

  C.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晚年将其几近毕生财富三百万元悉数用于地方慈善公益事务,即是“无我”式的慈善行为。

  D.海外华侨华人捐助医疗物资驰援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这一大爱无私的善举,属于慈善的外延表现。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们“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B.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设立义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确立《义庄规矩》的同时,“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

  C.清朝慈善家潘曾沂曾撰写《劝济溺说》一文,规劝消除民间的溺婴之风,倡导官绅创建育婴堂,并身体力行。

  D.时人评价晚清慈善家余治:“君平生以劝善为主,手著劝世文字不下数千篇,凡化导愚顽之法,几于穷思极想,百出其奇。”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两则材料在对“慈善”概念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住置在山弯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平地流,到山嘴折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央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地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山东省嘉祥两校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