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22580字。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书叙事之“事”的品格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如实直书是深刻影响史学品格的重要传统之一,这里说的“实”就是事实,用今天的话来理解,可以称为历史事实。两汉时人评论《史记》叙事之“善”时指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这里说的“实录”,可以理解为以事实为对象的历史记载。自此以下,“实录”在中国史学的话语体系中始终占据核心位置,而记事之准确、真实成为史学的品质所在。

  司马迁、班固等人虽然没有针对史书所记“事实”进行明确说明,但是在一些相关的表述中,可以见到两汉时人对于“事实”的理解,司马迁批评《庄子》中的《畏累虚》《亢桑子》等篇目,“皆空语无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王充论《论衡•书解》篇以“《尚书》《春秋》采掇史记……书亦为本,经亦为末,末失事实,本得道质”,作为质疑六经之高地位的依据。荀悦改纪传体《汉书》为编年体《汉纪》,他自称其书“质之事实不诬,通之万方而不泥”(《汉纪序》),他所说的“事实”,包括法式与鉴戒、废乱与持平、兵略与政化、术艺与文章等各方面丰富的史事。这些情况表明,古代史家对于书写“事实”具有共同的诉求,这种诉求不受史书体裁或其他因素的约束。

  古往今来,正直、优秀的史家都提倡“直书其事”而排斥“曲笔阿时”。刘知几和吴兢同为史官,两人因在修实录方面具有共同的直书情操而结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刘知几从史学批评角度写了《直书》《曲笔》《忤时》(均见《史通》)等名篇,提倡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留给后人理论性启示;吴兢不畏权势,断然拒绝宰相张说提出修改实录以饰已过的恳求,为“当今董狐”(《新唐书•吴兢传》)。北宋史学批评家吴缜在《新唐书纠谬》一书中,对史书所记“事实”作出了明确定义,他说:“有是事而如是书,斯谓事实。”由此把前人关于史书采撰和书事的认识进一步凝练了。吴缜还讨论了“事实”“褒贬”“文采”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强调应当以“事得其实”为第一要义,而不能“徒以褒贬,文采为事”。明代李善长等人修撰元史,明确以“但据事直书,具文见意,使其善恶自见”(《元史》)为其凡例。

  在史学发展史上,由于立场不同而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形成两种极端评价的事例不在少数,往往造成“立言之指,各有所借,章奏之文,互有是非”的情况,对此,顾炎武提倡“作史者两收而并存之”,如此,则可以使后之君子“如执镜以照物”,事实也就得以留存于世。

  中国史书叙事有自身的体系和特征,这一古老而又厚重的史学传统在三千余年的历史检验中每每发出光彩。西方在近代以后的史学发展史上,也不乏有相近理念的提出而与中国史学遥相呼应。当下,公众史学走进社会深层,人们高呼“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从而为历史研究和历史撰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史学家仍要继承和发扬古代史家博览善择的采撰传统,从人人所记的“历史”中抽绎出那些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事物发展本质的“历史事实”,对它们区分类例,撰述成篇,使后人得以寻其路径观察历史借鉴历史。

  (摘编自朱露川《文史知识》,2020年第5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史学品质表现为记事准确、真实,这与“如实直书”的史学传统有关联。

  B. “实录”以事实 对象记载历史,自司马迁以来,在中国史学中始终占据核心位置。

  C. “直书其事”是中国史学家共同提倡的史书叙事传统,这一传统历经检验而不衰。

  D. 博览善择是我国史学家 采撰传统,因而人人所记的历史是史学家撰述的内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二三段多处援引古代典籍,目的是论证古代优秀史学家对“事实”的理解基本一致。

  B. 文章列举刘知几、吴競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们有共同的情操和追求而结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

  C. 文章引用顾炎武的观点,认为由此可以解决对同一历史人物评价不同而造成的“各有所借”“互有是非”的问题。

  D. 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从史学家对“事实”的理解和重视到对“直书其事”的提倡和坚守,从概念到实践,从历史到当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充、荀悦等人对于书写历史“事实”有共同的诉求,这种诉求不受史书体裁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B. 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家对如何记录历史事实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中国古老而又厚重的史学传统。

  C. 北宋吴镇主张把“事实”放在第一位,否定“褒贬”与“文采”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前人的认识。

  D. 后人可以从记录的能反映一定时期事物发展本质的“历史事实”中寻得路径,来观察历史、借鉴历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3年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到全球GDP的62%,全球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转型升级驱动力,同时也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正逐步渗透蔓延至各行各业,目前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摘编自《云计算——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引擎》,光明网,2021年3月16日)

  材料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