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泰和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泰和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以下是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泰和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泰和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4040字。

  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泰和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乡村”是乡土中国现代进程中最广大的现实,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文学书写中的巨型“他者”。无论是作为落后与传统的表征,还是浪漫与怀旧的对象,乡村及其背后所隐喻的乡土中国,都是在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或隐或显的对照下书写的。这些书写不仅反映着现实,而且表达着现代中国各种文化政治诉求。不过,经过近百年的重复书写,正在发生结构性位移和巨变的乡村,却被囚禁在僵化的话语和形象中,不仅在社会公共感知中丧失了现实感,还被间接地磨损甚至耗尽了文化象征意义。

  在新媒介时代,我们绝不缺乏有关乡村的信息。然而,信息不等于认知。在乡村问题上,目前提供给公众的表述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同质化、琐碎化的困境。将目光投向“故乡”的非虚构文学的兴起及其在大众传播中的轰动效应,呼应了公众对社会变动中乡村问题的焦虑和对话语失效的普遍不满。非虚构写作结合社会科学的求真和文学的共情能力,可以催化形成社会公共话题,但并不能保证形成真正的认知。正是透过非虚构写作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反思,今天为什么更迫切地需要文学对乡村进行新的书写。

  “非虚构”旨在打破文学固化的表述体制,试图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重建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但实践效果却一言难尽。乡村非虚构写作否定和淡化文学“创作”的属性,采用类似田野工作的方法,强调作者在场和实证性,弱化甚至不形成叙事。就目前大部分非虚构作品来看,在“客观记录”的戒律下,人物访谈也好,事件记述也好,虽足够透明、详实,但仅有现象的叠增和言语的堆积,无法拥有对乡村的整体视野和深度理解。

  认知是基于理解的,与简单的了解和获取信息不同,需要写作者投以长久的思考和注视来理解他人和世界。认知需要叙事,为混沌杂乱的世界勾勒轮廓。对文学来说,叙事的形成依赖于对世界根本问题的发现,需要作家消化现实的整体,重现某些事件,提取出清晰的形象。因此,叙事关乎选择和编织,只能挑拣、容纳一些特定的事件,限制数量但并不缩减事实。

  之所以强调对乡村重新进行文学书写,是因为乡村及其喻指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社会变迁,与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交织越来越密切。乡村已成为一种无法在既有意识和封闭格局、静止状态中看待和理解的新事物,如何理解乡村,已经成为理解中国及世界最重要的视角之一。

  世界的流动性和同质化使得乡村不能再笼统地作为城市文明的“他者”来观照,作家以及任何想要廓清对现实理解的人,更适合将当下的乡村放在“差异性、多样性、自我之外”的意义上来感知和交流。与以往将乡村单向度审视的刻板“他者化”相反,作家要摆脱经验的自我循环,与“他者”进行交流和对话,在差异和求同的辩证中,把有关乡村的一切从以往的社会意识和话语中解放出来,通过“文学性”,真正探入事物深处,从世界范围重新定位乡村,也从乡村出发去理解中国和世界。

  (摘编自李音《从“实证性”到“文学性”:呼唤一种新的乡村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近百年的文学作品中,无论褒贬,乡村都是作为城市文明的对立面存在的。

  B.新媒介时代,有关乡村的丰富信息导致乡村书写陷入同质化、琐碎化的困境。

  C.乡村非虚构写作强调作者在场和实证性,否定和淡化文学“创作”的属性。

  D.文学叙事需要选择和编织特定的事件,对事实进行缩减,提取出清晰的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主张在新时期重新定位乡村,强调对乡村进行新的文学书写,观点明确。

  B.文章先指出乡村书写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实证性和文学性进行论述,思路清晰。

  C.文章在分析乡村非虚构写作的实践效果时,将它和田野工作的方法进行了对比。

  D.第四段对认知与叙事关系的分析,为新时期进行乡村文学书写提供了一种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味地把变化的乡村禁锢在僵化的话语和形象中,会有损乡村的文化象征意义。

  B.要让乡村成为理解中国及世界的重要视角,需要借助文学打破既有的封闭格局。

  C.在世界流动性和同质化的背景下,作家应在差异和求同的辩证中与乡村交流对话。

  D.坚守文学性,真正地探入乡村深处,有助于拥有对乡村的整体视野和深度理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习近平强调,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泰和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