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以下是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26题,约13540字。

  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惊人”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审美命题,往往被视为艺术创作中使读者或观众获得审美快感的必要前提。在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诗学中,说某人的诗作“有惊人句”,这是对其作品的审美价值的高度称赞,几乎可以说是最高品级的认可了。

  “惊人”在诗人的自述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对艺术价值目标的追求,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清照的“学诗谩有惊人句”等。

  而更多时候,“惊人”等,是在对诗词审美价值的高度评价时提出的,如杜甫称李白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对李白诗艺术成就的极高的赞美。宋人吴可《学诗》:“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惊天动地”是对谢诗的极高评价,也是指大谢“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名句流传至今的艺术魅力所在。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渭论诗时说:“公之选诗,试取所选之者读之,果能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如其不然,便不是矣。”“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论诗的社会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也是儒家诗学的基本观念,而徐渭则认为如果诗能够使人读之如“冷水浇背”那样“陡然一惊”,也就达到了“兴观群怨之品”了,否则就不是。实际上,徐渭是把“陡然一惊”作为诗歌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了。清人赵翼在评价遗山词时说:“遗山词修饰词句,本非所长;而专以意为主。意之所在,上者可以惊心动魄,次亦沁人心脾。”他认为遗山词的上乘之作是惊心动魄的。   

  “惊人”等美学要求,主要是侧重于作品所产生的令人惊奇的审美效应,在诗学中表现为对卓异的语言创造之提倡。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里所说的“警策”,即在诗文中最能竦动读者的警句,乃作品中最见华彩的句子,也是作品的安身立命之处。有了它,可以使作品满篇生辉。虽然作品的词语都是颇有条理的,却有赖于警句的出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种警句虽然只是“片言”,却是作品价值的关键所在。

  “惊人”感在中国古代文论和诗词创作中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因此,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思辨层面,应该基于丰富的艺术实践而对它进行学理上的升华!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惊人”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与在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

  诗学中,完全不一致。

  B.“惊人”如果用在诗人自述中,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追求;若用在他人身上,则多是对其诗歌技巧的肯定。   

  C.“惊人”在美学上侧重于作品产生的审美效应,在诗学上提倡卓异语言的创造。

  后者可以是前者的原因。

  D.“惊人”感拥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目前完全停留在抽象的思辨层面,对中国

  诗歌的创作指导性不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篇介绍中西方对“惊人”内涵的各自理解,明确地引出论述对象。

  B.文章采用并列结构论述中国诗学对“惊人”的理解,重点论述第二个方面。

  C.文章列举杜甫称李白诗、宋人吴可评谢诗等例子,运用事实论证方法阐述观点。

  D.文章结尾指出“惊人”感在艺术领域的现状以及期望,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中,如果艺术创作中没有“惊人”感,读者或观众往往就不能从中获得审美快感。

  B.徐渭认为如果诗不能够使人读之如“冷水浇背”那样“陡然一惊”,也就达不到

  “兴观群怨之品”。

  C.陆机所说的“警策”,乃作品中最见华彩的句子,是作品的安身立命之处。如果

  没有它,作品会黯淡无光。 

  D.不少诗人在艺术创作上孜孜以求,将“惊人”作为自己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目标,

  这从其自述中可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戚发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设计了神舟飞船总体方案等重大项目。在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了戚发韧院士。

  记者: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

  戚发初:大家都欢呼跳起来了,太高兴了。我们那一代人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使命,这件事情确实值得纪念,不能忘记。

  记者:1969年,您被推选为业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