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以下是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共24题,约11610字。

  通州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1年4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考古学诞生开始,田野考古就是考古的生命线。但是,作为一门致力于通过揭示过去启示未来的科学,与科技的不离不弃,也是考古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1921年袁复礼等地质学家对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揭开了我国史前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也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源。

  1954年,考古研究所的夏鼐就希望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方法测定文物的年代。1959年,高能物理研究所仇士华、蔡莲珍被引进到考古研究所,筹建碳—14断代实验室。1965年,开始测定第一批标本的年代数据。1972年《考古》杂志复刊后的第1期,就公布了第一批测定年代数据。1977年,夏鼐发表了《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第一次根据碳—14的测定年代数据,进行了中国新石器文化谱系的探讨。

  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围绕这件中国冶铁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物,学者们对其使用的铁究竟是来自陨铁还是人工炼铁展开了讨论。最后,材料学专家柯俊带领研究人员先后采用了金相、X射线荧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藁城铜钺的铁刃不是人工冶炼的铁,而是用陨铁锻成的。这一学术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田野考古越来越注意同相关学科的结合,科技在考古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考古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植物考古成为探究中国农业起源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证明了文献中的“五谷丰登”并不是简单的赞美之词,而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密码;手工业考古让我们充分理解了5000年前良渚玉器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位素分析可以更好地模拟从未间断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遥感考古、数字考古可以更好地发现大型的遗址遗存;古DNA研究的应用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取材于杨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学能够揭示过去启示未来的原因就在于科技的介入。

  B.碳—14测定年代数据是中国新石器文化谱系探讨的基础。

  C.铁刃铜钺经过多种科技手段研究证明不是人工锻造成的。

  D.古DNA研究在模拟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上应用前景广阔。

  材料二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依靠人力,以实地勘察地面上的遺迹和遗物为主,工作量巨大。如果调查范围太大就很难看清楚区域的全貌,尤其是遇到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实地调查非常困难。遥感考古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却可以对地表及地下遺迹进行远距离探测,获取大面积的影像资料。因为古代遗存的土壤、植被状况与周边环境存在差异,各自有着不同的电磁波特征,在影像资料上仔细研读,就可能找到城址、河道、长城等大型遗存。和田野考古相比,对古代遗存没有损坏。

  刘建国研究员综合应用无人机拍摄、多视角三维重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对江汉平原30余处重要聚落的无人机拍摄与数据分析、对良渚大型水利工程的模拟,基本理清该地区史前人类的治水智慧。

  新疆古长城没有连续的墙体和高大的城墙。从战国就开始修建的烽燧、戍堡、驿站等呈点片状分布,受千余年的风化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和周边的沙漠、戈壁等环境浑然一体,人眼很难分辨,因此人们一直认为新疆没有长城。正是靠着遥感手段获取的古遗址信息,并利用地形数据、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技术,科研人员“复原”了新疆古代长城。

  但是,在各种高科技不断应用到考古工作的今天,也不能忽视田野考古的重要意义。田野考古发掘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考古资料的价值大小,甚至直接影响考古研究和学科的发展水平。如果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发掘中挖错了、挖漏了;或者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层位关系搞反了,遗物没有按照最小堆积单位收集……这些失误都会给后续的考古学研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会起到一定的误导性负面作用。

  (取材于姚娣等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田野考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地勘察仅依靠人力                               B.会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C.对古代遗存会有伤害                              D.发掘水平的影响甚广。

  3.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考古工作最有可能使用了“遥感考古”的一项是(3分)

  A.三星堆5号祭祀坑出土黄金面具。       B.河南双槐树村发现河洛都邑遗址

  C.贵安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的建模。       D.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木俑。

  材料三

  考古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经常利用地质学、年代测定、DNA监测等自然科学范畴的技术和方法,需不断吸收相关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然而,我国现行人才分学科培养、科研按学科建制进行的体制不利于学科间的深度交流,需从观念、制度及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推进科技和考古的深度交流融合。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高校考古系及考古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基础和源头上革新课程设置,培养了许多跨学科的考古人才。

  近年来,民族大学的学生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黔西滇东地区考古遺存的全面研究,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社会学科方法深入探讨,揭示该地区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原因及文明进程特点,填补了云貴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不少在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的学生能借助物理探測技术展开遗址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考古资料,根据碳—14测年,按照动植物考古要求进行科学取样,结合人体骨骼学判断死者性别、年龄乃至骨骼变异或创伤原因,从自然科学角度最大限度地提取各种信息。

  2021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分别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建“环境考古实验室”“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年代学与动植物考古实验室”。考古中心在行业资源、行业调度方面有独特优势,而青藏高原所、古脊椎所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都是行业最顶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考古科研机构,在科研力量、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储备上极具优势,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极大地推进多学科、跨领域、高水平的考古研究。

  (取材于杨楠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考古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田野考古的基础性作用。

  B.一些高校对课程设置革新有益于跨学科考古人才的培养。

  C.考古学研究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

  D.联合考古实验室的建设不依赖考古研究中心的资源调度。

  5为更好地推动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回答。(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賞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賞之也。賞一善而百善进也,何哉?自京师至于郡县,郡县至于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汉唐之间,虽不及于三代,而以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异乎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

  故文正公范希文之于於陵【1】也,岂特徳行节义而已矣!夫公家世姑苏,幼儿孤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兹上,留而不出,遂为邑人。及其长也,卓有所立,乡人奇之。尝庐于长白【2】,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