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以下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2380字。

  语文      2021. 1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常有人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 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 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 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 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 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 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 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 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当然,并不是 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 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 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 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 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 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 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 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 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 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 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在这种不 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前辈的经 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愈是经过 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 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 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 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 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 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 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 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 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 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 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对于加强法治建设而言,礼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礼记•经解》中说: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 礼而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汉初贾谊认为,礼与法不能偏废,而应相辅相成:“礼云 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治安策》)二者不 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互相接续的关系。事实表明,单纯依靠法治,要引导人们理性地认 识与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群体、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等等关系,在全新的基础上重 新构建人们思想的统一、意志的统一、行动的统一,重新构建全社会的整体性、稳定性、确定 性,困难重重。

  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礼治有助于重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的整 体性、稳定性、确定性。因为礼作为责任伦理,在维护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持 续不断地给它们以活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百年来,礼治虽然迭遭否定、冲击和破坏,但在广大基层社会中,在众多家庭和社会团 体中,特别是在和古代相比变化不是彳艮大的乡土社会中,公共秩序的维持仍然依靠“对传统 规则的服膺”,即所谓礼治。表现为乡土社会中的礼俗、人情、乡规、家训、族约等等,它们在 民间一直保持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今日中国,礼治建设并非没有基础,它其实有着深 厚与肥沃的土壤。

  (摘编自姜义华《论“礼治”的当代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们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中国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B. 如果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可以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或者“无需 规律“的社会。

  C.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化而主 动地服于成规。

  D. 乡土社会中的礼俗、乡规、家训、族约等,与古代比变化不是很大,它们一直保持着根深 蒂固的影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前三段,对“人治”“法治”概念作辨析,指出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 的规范的性质,为下文提出“礼治”张本。

  B. 材料一第五、六段先阐释礼的内涵,指明礼和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因为法律需要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所以礼这种规范只能靠传统维持。

  C. 材料一最后三段,进一步辨析礼治、法治、人治,以此总结全篇,凸显乡土社会礼治秩序 的特色,行文上与开篇相呼应,结构圆和。

  D. 材料二谈古论今,阐明礼作为责任伦理,有助于重建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 的整体性、稳定性等,指出“礼治”具有积极的当代意义。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证明礼与法具有相辅相成关系的一项是(3分)

  A.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B.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

  C. “礼之正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荀子》)

  D.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治安策》)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运用的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4分)

  5. 在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的今天,如何进行礼治建设?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光

  甫跃辉

  一年又一年,我行走在这秋天里。

  一年又一年,我走出这秋天,走到现在这一刻这一地。

  左手边是梨园,右手边是葡萄园。果实熟透的馥郁气息浮动在空气里。我背着旅行 包,拖着行李箱。箱子轮子一路咯喳咯螫。路是弹石路——不,几年前又翻修过一次,如今是砖路了。路面被大车碾压过,仍然坑坑洼洼的。我小时候,这是条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雨后的秋天,颜色会更深沉,更滞重。刚刚还乌暗沉重的云,抖落一场雨后,轻飘飘地升高了。朝东南边望,一朵飘忽的云正停在四大山顶。四围的天蓝得灰蒙蒙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