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题,以下是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4000字。

  2021届“江南十校”一模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国法律和一国语言一样,是在民族长期演进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真正深入人心的法律,

  并非立法者人为的创造,而是对传统的尊重,对民族精神的体认。立法者所做的,只是将这样

  的民族精神,通过格式化的语言,以法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罢了。在传统法和现代法之间,如果

  要找到共通之处,唯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超越了某一特定的历史产物或者固有形式,是一种

  价值的关怀,用一个成语来设喻-薪尽火传,传统法的外在形式,比如《唐律疏议》《大明

  律》《大清律例》等法典为“薪”,民族精神就是“火”,薪有尽时,火种永传。

  透过有形的法律外表,我们抽绎出传统法的民族精神:关注现实生活、重视生民福祉的立

  法模式,坚持文化传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立法精神,德法兼治的治理模式,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社会治理原则,以人为本、矜恤人命的刑事政策,融天理、国法、人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司法标准。以上六个方面,皆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富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之所以如此发达深厚,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未有推倒重建、完全革故鼎新的做法。

  今天,传统法的民族精神经过创造性转化,有些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有些直

  接或者间接成为新时代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从不同层面发挥着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2016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传统社会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总结,也是被社会实践证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之一。2020年《民法典》的出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大成就,既系统整合了几千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制度,又开启了新的民法时代。《民法典》包含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七编及附则,共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

  中国传统法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是传统法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法

  治建设,绝对不能空守宝山而不自知,盲目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或者一味以西方的标准

  来定优劣,将西方法治理论与实践奉为圭集而亦步亦趋。必得回归传统,深切体认传统,提取

  出宝贵的民族精神,并通过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源泉和智

  慧宝库。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新时代立法的内在要求,也

  是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路径。

  (摘编自宋玲《中国传统法的民族精神与现代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国法律是其民族精神的产物,是立法者借助格式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对传统的尊重。

  B.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发达深厚,因而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C.现今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这是传统法的民族精神直接转化为新时代法律制度的明证。

  D.当代中法治体系建设在汲取传统法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也可借鉴他国法治的有益做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层层深入,先提出论题“传统法的民族精神”,后分析内涵,再阐明现代转化方式。

  B.文章用“薪尽火传”设喻,论证民族精神是贯通古今法律的精魂,具有超越性、恒久性。

  C.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我国传统法的深刻分析,又有对现代法的精要阐述。

  D.文章末段否定了两种极端做法,得出新时代法治建设应突出体现“四个自信”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法中存在着许多独树一帜的民族性元素,完全可以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以实现“文化自信”。

  B.《唐律疏议》因为历史情境的变化,自然丧失了实际应用的功效,但是内蕴在其中的价值,

  却不因时代的改变而丧失。

  C.《民法典》对人民权利的高度重视,是传统法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传

  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立法传统。

  D.只有传统法的民族精神真正实现了创造性转化,恰当地融人新时代法治建设中,中国法

  才能以其民族特色屹立于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

  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总书记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

  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急剧城镇化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快速增长,

  但粗放式发展、过度开发等导致了流域生态功能退化,“黄金水道”应有的价值远未得到有效

  发挥。党的十八大前后,长江流域发展问题受到高度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联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