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以下是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共23题,约9350字,答案扫描。

  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材料一:唐诗能达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 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容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风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风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风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

  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材料二: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一一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 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 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材料三: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 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

  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変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是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重要原因,对当代文艺建设具有启发性。B.杜甫在七律上的杰出成就,很好地印证了“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了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王国维的“邻于理想”要求诗人永远行走于路上,追求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的革新。B.材料一文中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豪情。 C.材料二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D.材料二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文人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形成了文学、社会共同繁荣的盛况。B.唐代的诗歌革新如果没有与政治革新联系起来,其诗歌的创作极可能达不到高峰。C.唐诗表现的人生共同感受,达到了生活哲理的高度,因此在后世能引起广泛共鸣。D.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4. 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说 书 人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吶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

  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