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实用类文本阅读(3份)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实用类文本阅读(3份),以下是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实用类文本阅读(3份)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实用类文本阅读(3份)

约4750+4640+3830字。

  专题突破练3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

  材料三 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作“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作“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作“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

  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

  材料四 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写作文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上搜集资料,做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对点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B.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课程体系,也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

  C.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

  D.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

  2.对点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

  B.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

  ……

  专题突破练4 实用类文本阅读(图表信息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材料二 黄河流域各省区2018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

  近年来GDP总量全国占比

  区域 水资源 GDP总量全国占比(%)

  总量(亿

  立方米) 全国占

  比(%) 2019年 2013年 2008年 2003年 1999年

  黄河流

  域总计 2947.8 10.73 21.95 23.36 23.85 21.15 20.82

  上

  游 青海 961.9 3.50 0.32 0.34 0.31 0.28 0.28

  甘肃 333.3 1.21 0.95 1.03 0.97 1.02 1.10

  宁夏 14.7 0.05 0.41 0.42 0.37 0.32 0.30

  中

  游 内蒙

  古 461.5 1.68 1.88 2.74 2.62 1.74 1.59

  陕西 371.4 1.35 2.82 2.62 2.25 1.89 1.83

  山西 121.9 0.44 1.86 2.05 2.25 2.08 1.92

  下

  游 河南 339.8 1.24 5.93 5.21 5.55 5.01 5.19

  山东 343.3 1.25 7.77 8.95 9.52 8.81 8.61

  (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

  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材料三 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

  ……

  专题突破练5 实用类文本阅读(概括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内涵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数字经济特色鲜明。首先,中国的数字经济覆盖面更加广泛,囊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其次,中国数字经济独有的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双驱动模式效果显著,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此外,中国数字经济的市场应用较为广泛,民众接受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后,不同于其他国家只有大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创新,中国不仅有大企业引领创新,各中小企业的创新参与度也很高,表现活跃。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须正视挑战》)

  材料二 当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经济大国。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美两国是全球数字经济领跑国家。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产业数字化效能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6%。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崛起,网络零售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轨迹。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数字经济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型互联网平台优势,不仅为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作出贡献,更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行业、企业、政府、学术界甚至是个人都意识到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摘编自高晓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材料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当前,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相对滞后;在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好,而西部省区市在规模和增速上都普遍落后;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较快,而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其次是融合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信息化投入的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体量尚小,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

  再次是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滞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下线上问题聚合交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线下不规范问题在线上被快速复制放大,一些新型经营不规范问题持续涌现。现有监管框架条块化与属地化分割,而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与跨地区特点突出,传统监管已不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需要。还有些新的业务领域存在制度空白,给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洪慧民《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1.下列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其重要载体是现代信息网络。

  B.数字经济用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

  C.数字经济在中国呈现出覆盖面更广、驱动模式独特、市场应用较广泛等鲜明特色。

  D.数字经济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重要性已得到全社会一致认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驱动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实用类文本阅读(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