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3270字。

  机密★启用前

  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传统政治哲学里,围绕人民为什么会服从君主统治的问题,形成了两种答案:一是人民悦服于圣王的道德品质和超群才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的圣王,即悦服于“德”;一是人民屈服于君主的暴力统治,如对桀、纣等暴君以及霸主型诸侯的臣服,即屈服于“力”。可见,在现实政治中,德、力都是推行政治意志、实现统治所依赖的资源或工具。依赖“德”还是依赖“力”来进行政治统治,是王霸之辩最初要回应的问题。

  孔子力主依赖“德”来进行政治统治,并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主张。孔子认为,在政治治理中,有基于德性的“德礼之治”与基于暴力的“政刑之治”的分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王霸”之分,但其崇尚德礼之教的政治思想则影响了儒家在政治权力运行方式上的基本立场。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提出的王霸之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孟子将王、霸对举,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治理或者统治方式上的对峙明确地呈现出来。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在孟子的阐述里,他先说“霸必有大国”,“大国”显然对于君主是有吸引力的;但他接着又说,像汤、周文王这样的圣王所领导的国家刚开始都是“小国”,但是他们推行王道,后来都成为人们敬仰的“圣王”,他们所领导的“国”也成了天下之共主,对于君主来说,汤与文王的成就可能更具有吸引力。这样,孟子列举了两种获得政治成就的可能性,一是推行霸道迅速成为“大国”,二是推行王道收服天下人心并最终“王天下”。孟子主张推行王道,对于现实中的“大国霸道”不以为然。

  孟子之后,荀子进一步扩大了王霸之辩。荀子在王霸对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政治统治上王道、霸道、亡(危)道的三分法。荀子说,“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荀子•王霸》)。在荀子看来,王道政治依靠的是德义,德义能促使君主隆礼重贤;霸道政治依靠的是诚信,诚信使得君主重法爱民;亡(危)道政治凭借的则是权谋,权谋则使得君主好利多诈。

  虽然荀子提出政治统治上的“三分”,但其核心内容还在于王霸之辩,完全符合道义是王道,部分符合道义是霸道,彻底丧失道义就要丧失其统治的合理性。就此而言,荀子所讨论的  王霸之辩,仍然与孟子所倡导的德性至上的路线是一致的。

  王霸之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政治治理路径上坚持道德合法性的主张,即坚信以道德礼义作为权力运行方式的王道必然会取得最优的统治效果,他们相信,王道最终将长久地主导公共生活。从公共性的维度对王霸之辩进行审视,对我们认知儒家公共性思想及其现代转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朱承《王霸之辩与儒家公共性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传统的现实统治中,德性和暴力都是君王政治治理依赖的资源或工具。

  B.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是一种崇尚德礼之教的政治思想。

  C.在孟子的阐释中,推行霸道和推行王道都能获得最终“王天下”的政治成就。

  D.荀子的三分法扩大了王霸之辩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仍与孟子的德性至上论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

  B.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典籍,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第三段引用《孟子•公孙丑上》的内容,用对比论证证明了孟子王霸之分观点的深远影响。

  D.文章以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梳理了王霸之辩内涵的演变,得出应坚持王道治理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划分的基于暴力的“政刑之治”,其实质是一种霸道统治。

  B.汤与周文王的“圣王”成就对君主更有吸引力,因此当时王道盛行。

  C.在荀子看来,王道、霸道和危道在政治统治上成“鼎足而立”之势。

  D.王霸之辩只是儒家在先秦政治治理路径上的主张,与儒家思想的承继没有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指青少年被自己认同的人格形象所吸引而表现出来的极度尊敬、极其欣赏或向往的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它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心理原因,与青少年的自我确认、归属需要、补偿心态、从众心理等因素有关。

  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多元化特征,从影响上可分为生产型偶像崇拜和消费型偶像崇拜。生产型偶像崇拜是指对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形象的选择和崇拜;消费型偶像崇拜的崇拜者更倾向于注重偶像人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消费型偶像也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