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3题,约1823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01年,严复完成翻译亚当·斯密的名著《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在此二十年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第一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获得关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一些基本信息。1881年,亨利·法西得的《政治经济学手册》一书的部分汉译,出现在东京。译者是同文馆的教习汪凤藻和丁韪良。两年后,北京同文馆出版这本书,其译文的标题是《富国策》(字面意思是“国家富强的政策”),这是中国人试图表达西方“政治经济学”术语的早期尝试。

  日语术语“经济”和“经济学”,在19世纪晚期作为字形借语被汉语采用。在词典编纂领域,早在1892年,带有“政治经济学”新意义的术语“经济”一词已经出现在翟理斯的《汉英词典》中。就文本领域而论,正如马西尼指出,该词首先出现在梁启超1896年的作品中。沈国威、内田庆一及其他人作了类似的观察:《时务报》(1896年)出现了“经济学”,并被译者解释为“富国养民策”。

  马西尼精确列出了所有用汉语发表的文章和书籍表格,研究1900年前后的“经济学”学科。但是,术语“经济”和“经济学”不容易被中国读者大众所理解,它们不得不伴随着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大部分是汉语新造词,这些词作为“经济”、“政治经济学”的对等语流行于世。

  严复在《天演论》和《原富》里,几乎总是把“经济学”翻译为“计学”。根据森时彦的观点,梁启超不愿在发表于世纪之交甚至许多年以后的作品中使用“经济”。显然,他感到该词的经典语文背景太强,不能赋予这一术语以“economy”或“economics”的含义。因此,对这一概念,他使用了大量的对等语:“富国学”(如何使国家富的科学)、“资生学”(资源和生活的科学)、“理财学”(如何整理财富的科学)、“生计学”(谋生手段的科学)、“商学”(经商的科学)、“商务”(商业事务)、“平准学”(如何保持物价平衡的科学)。最后一个术语明显地从中国古代的“平准法”派生出来。所有这些术语的含义,都被梁启超等同于日语的“经济学”。同样地,“财学”一词(财产科学)还有音译的“叶科诺米”(严复在《原富》中使用这一译名),“爱康诺米”、“伊康老米”在那时也被使用。

  若干年以后,“经济”和“经济学”收录于普通词典中。《英华大辞典》(1912年)将“经济”和“理财”作为“economy”的译语,将“理财学”和“经济学”作为“economics”的译语。将“经济学”一词收录于《社会科学大辞典》(1929年)中,标志着这个术语对其他竞争术语的胜利。

  (摘编自李博《日语和汉语中“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严复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中的作用当然有被夸大的倾向,但是从我所关注的较窄的语境来说,他的参与确实具有决定性影响。他不仅最终将逻辑和宗教分离(“异教”在现代中国仍然引起如此多的怀疑),他还引进许多概念,尽管不是词语,这些将决定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逻辑话语。严复的不朽成就之一是约翰·斯图加特·穆勒里程碑式的《逻辑体系》的部分内容,译文中他暗中使用或者模仿先秦散文的古典风格,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术语。虽然他发明的词语几乎没有被沿用下来,他的译本被广泛阅读和征引,如某些批评家所指,仅仅是由于严复的公众影响力,而且,严复通过一个短命的名学会和许多公众演讲传播新科学。他的坚持不懈的游说,也为逻辑学很快被纳入中学和大学的课程起了推动作用。

  对于严复而言,逻辑并不仅仅是纯学术的关注。深深着迷于他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接触到的穆勒的“狂热归纳推理”,严复将逻辑想象成普遍适用的“艺术”,当持续应用时,将带来无限的科学和社会政治进步。西方力量的基础是培根的科学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依靠逻辑才能得到实际应用。这样,逻辑使欧洲人建立“新理”,“新理”使欧洲在现代得以富强。相反,中国不能以同样的道路发展,因为中国的经典中缺乏逻辑严密和想象,而且由于忽视正确的定义,其中充满了模糊。

  从1895年开始,严复再三告诉其日益增长的读者群,逻辑学潜在的奇异的艺术仅由两种基本方法组成:“归纳”(他译为“内导”或“内籀”)和“推理”(“外导”或“外籀”)。他在一篇早期的论文中写道,在“内导”时,人们“合异事而观其同,而得其公例”,而在“外导”时,人们“于意中皆有一例”,这个“例”(规律)是通过“试验”印证过的,因此,“印证愈多,理愈坚确也”。因此归纳法是中国所急切需要的自然科学应走的捷径。但是,严复与穆勒有同样的信念,即认为在残酷的事实基础上,推理法提供了推理和验证一个原理的方法,不管它是数学法则或政治和哲学的信仰。合在一起,正如严复所描述的,西方逻辑的“二端”,作为必不可少的现代性的推理工具,是治疗中国许多疾病的良药。20世纪早年知识大众对新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发展速度之快,证实了严复在使读者分享他的非常乐观的信念方面,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

  (摘编自顾有信《将名称和实际配对:翻译和中国逻辑学的发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同文馆出版亚当·斯密经济学名著时将其书名译作《富国策》,这标题表明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的认识。

  B. “经济学”这一术语经过三十余年的时间最终战胜了流行于世的对等语,获得了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可,被收录于普通词典中。

  C. 严复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中的作用确实有被夸大的倾向,但他也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他翻译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和引用,这大大提升了其公众影响力。

  D. 严复积极向中国的知识大众推广“归纳法”,他将两种基本方法翻译成“内导”和“外导”这两个词,只是这两个概念没有沿用下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不愿意使用“经济”这一术语,是因为在中国语言中“经济”一词另有重要的特定的含义,不能包含西方所谓“经济”的涵义。

  B. 严复积极推广逻辑学知识,是因为他看到现代西方的富强,与科学探索精神有密切的关系,而逻辑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 严复将“经济学”翻译为“计学”,梁启超则将其翻译为“富国学”“资生学”等,由此可见,梁启超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严复。

  D. 中国的经典中缺乏逻辑严密和想象,忽视正确的字义,充满了模糊,这也就给中国的科学和社会政治的进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 结合材料的阅读,从严复、梁启超等先驱翻译介绍西方的新知识时的种种努力中,我们可以推想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下面对其心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西方强大的认可心理 B. 对民族富强的担当心理

  C. 对民族文化的捍卫心理 D. 对日本崛起的向往心理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严复等人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重要概念时所采用的翻译的方法。

  5. 中国的知识分子因为什么目的而积极介绍西方新知识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广新知识的?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最终战胜了……被收录于普通词典中”,结合材料一“不容易被中国读者大众所理解,它们不得不伴随着……对等语流行于世”和“若干年以后,‘经济’和‘经济学’收录于普通词典中。……将‘经济学’一词收录于《社会科学大辞典》(1929年)中,标志着这个术语对其他竞争术语的胜利”可知,直到收录于《社会科学大辞典》中才标志这个术语对其他竞争术语的胜利。所以收录在普通词典中的时候并没有战胜。

  C. “他翻译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和引用,这大大提升了其公众影响力”错误,选项颠倒因果,材料二说的是“他的译本被广泛阅读和征引,如某些批评家所指,仅仅是由于严复的公众影响力”,应该是其“公众影响力”让“他的译本被广泛阅读和征引”。

  D.“只是这两个概念没有沿用下来”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是说严复的“归纳法”,分析这种方法存在的意义,但没有说“没有沿用下来”,属于于文无据。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