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以下是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5330字。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化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愿,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传统文学中,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但近年来出现了弱化的迹象,城市文学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一百多年,但农耕文明史却有数千年,因此,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尤其是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新机遇。安土重迁、心系家乡、不忘故园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同福克纳一直在书写他那个“邮票般大小的故乡”,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网络文络文学的通俗文学身份使其具有都市文化特征,这使得网络乡村题材作品相对小众化。尽管如此,乡村书写也并未在网络文学中缺席,而且由于作家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这个虚拟空间要能为人物角色提供停泊身体和精神的港湾,作品因此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

  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彰显出网络文学也要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赋形的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描写改革开放前后家乡乃至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变化,展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创业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

  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而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作者已不满足于将某个具体的乡村作为故乡的所在,而是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

  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土地要经过耕耘才能变成适宜种植的熟地,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农民耕作土地会消耗很大的时间和体力成本,“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乡愁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体现在文学中,就是乡土叙事和乡村题材作品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发展起来,人疏远了自然和土地。到了信息时代,网络又成了人类精神的新领地。但由乡土浸润而成的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

  (摘编自桫椤《故乡意识在网络文学中并未缺席》,2020年8月19日)

  材料二

  由起点中文网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三

  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

  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

  (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作家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因为创作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

  B.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就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变迁。

  C.网络文学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D.网络小说的语言存在直观化倾向,重在展现人物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乡土文学出现了弱化的迹象。

  B.当今一些科幻类作品中,地球甚至太阳系也开始寄寓人类的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

  C.虽然城市化生活发展起来了,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依然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

  D.文学网站采用的“女频”“男频”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特点的一项是(   )

  A.不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

  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

  C.文本间的复杂互动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

  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

  4.与传统文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目(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软萩粑

  软萩这种植物,在我们南方常见,不属于贵族。但它的生命力强,好像大地只要有沙土泥地,稍微有点雨露滋润,就能静静生长。像红安老乡一样,既不夸张,也不张扬。它的颜色不算艳丽,但也一眼可以入目,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穿了一件淡青色的衣裳,也有着掩饰不住的美丽。

  软萩的成长期似乎非常长。春天一过,它悄然生长,就像大别山中无数普通的生命一样。它们安于现状,既不奢望外面的大富大贵,也不自贱于乡间小路的曲折。你看它,它不语;你不看它,它一样向往阳光。

  置身于无限生长的各类杂草里,外地人看不到软萩的光华。就如你今天怎么去看湖北省红安县,它在中国博大的版图上也仅是一个普通的县。但偏偏就是这个曾经只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