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语文试题,以下是2020-202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语文试题

约18040字。

  2020-2021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语文试题

  2021.4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社会和文化社会的变化,构筑文学理论的核心“文学性”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文学文本到广泛的社会文本,从审美性、文学性到政治性、文化性,“文学性的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和当代媒体文化、视觉文化的发达不无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9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同时也是社会话语系统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突破过去文学观念的种种局限。

  局限之一是精英文学观。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反思。实际上,所谓“精英文学观”,并不是认为精英文学/大众文学有绝对的分野——在延安时代的赵树理文学也是一种精英文学——而更多是一种要扶持某种文学类型、 文学势力以及文学创作成为正统主流的姿态。这种“扶正”会扼杀多样性,因为它会使文学陷入一种单一标准统摄的、忽视个体独特性的模式中。

  局限之二是文学文本化。传统的文学研究要么把“文学”理解为“思想”,要么理解为“语言”,要么是合二为一,但都是悬空建立在文本基础_上。

  这种虚化的文本,一方面忽视了文学的“物质性”。传统的文学研究从来不关注文学的物质载体,比如说书籍报刊,比如说图书的装帧、印刷、出版、发行等等。以鲁迅的小说为例,小说集《呐喊》中多篇作品是先刊印在《新青年》杂志上的,那么从杂志刊行到最后辑成单本出版其间是否有变化?《呐喊》 的装帧设计、装订形式、书籍用纸等又是如何?现代文学的研究者认为这些问题是“小道”,往往不予关注,但事实上,洋装本还是线装本,往往暗藏着思想文化的交锋。

  另一方面忽视了文学的“活动性”。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在文学创作中,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所谓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显然是就文本而言的,但这个文本不是凭空产生的,作为文化产品它是有生产过程的,不仅有生产,同时还有消费过程,以及这之间的传播过程。 但是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这些是最被忽略的。相反在新文化史中,阅读史、图书史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门类。美国著名新文化史学者罗伯特•达恩顿就以研究阅读史而闻名,他曾经谈到自己的研究主要是“我感兴趣的是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书籍的历史,讨论印刷品是如何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这一核心问题”。显然,在文学作品如何被阅读、如何进入普通读者生活这方面,文学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

  对活动的关注,也就是对“过程”的关注。学者周武就认为,以往的文化史基本上是结果(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新文化史更专注于过程的研究。所谓结果的研究,指的是对最终事实的研究,即对已成为事实的唯一可能性的研究,对思想家或学人而言,这个最终事实就是思考的文本化成果。所谓过程的研究,则是对文本化成果的探索与思考过程的研究。我们往往把目光集中到文本本身,因此对文本的处理,对文本的梳理与解说,就成了以往文化史研究的中心环节。这种状况现在正在发生变化,开始慢慢走出单纯的文本研究的方式,开始关注这些观念、态度、学术、思潮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出现的?在特定的语境里面又是怎么变化的?它的传播渠道是什么?它的读者又是哪些人?哪些人出于怎样的理由接受或者反对?简单来说,这一类型的文学研究关注的是一种充满了细节的过程。

  显然,如果“文学”不作为这样一种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理解,它始终是无法获得-种超越纸面的立体感的。

  (摘编自邓金明《“新文化史”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材料二:

  其实,作品写成以后,文学并没有完成,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和阐释才完成了文学的使命。真正的文学史不仅应该包括作家和作品,而且应该包括作品和作家不断被阐释的历史。没有作品被阐释的曲折历程,很难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这一点长期被忽略,真有点令人奇怪。现象学的文论早已把读者放在中心,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把读者放在一定地位上(就更不要说中心地位了)的文学史。试想,如果现代文学史,能够把对于《阿Q正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元阐释考虑进去,将给文学史增添多少深邃的内涵。作家加作品的文学史模式一统天下的现状,使我们的文学史常常缺乏历史感。

  许多匆匆忙忙投入文学史编写的人士,并没有认真研究过文学史与文学评论之间的巨大差异,把文学史与文学评论混同,已经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种流行病。文学评论,代表作者当前的观念,是一种静态的评价;而文学史的分析则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的评价,它不但要表述作者本人评价,而且还要概括出作品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评价,有了历史的过程,才能达到历史的高度。文学史的评价,不能离开评价的历史。

  (摘编自孙绍振《文学史的写法和文学批评的写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何为“文学性”的理解是构筑文学理论的核心,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我们并没有

  形成对“文学性”这一概念的清哳界定。

  B.“精英文学观”的泛滥,容易使文学创作处于一种单一标准的模仿与反复,不符合社会

  的主流价值,不利于文学多样性的发展。

  C.传统的文学研究只关注文学作品的文本本身,或由文本深究作品承载的意义,或分析文

  本的语言构成,这都是把文本虚化的表现。

  D.对于何为“文学史”,并没有形成清晰而准确的认识,这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

  与分析,导致文学史编写工作难以开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话语体系也由单一而至多元,因此

  我们的文学观念也应有所更新变化。

  B.同一篇文学作品,当其发表的刊物不同,或者其装帧设计、装订形式等发生变化时,作

  品的立场与意义也有可能随之变化。

  C.生产、消费、传播过程的不同,这是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传统的文学研

  究中,很多学者往往忽略这个区别。

  D.鲁迅的不少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多元的诠释,这些多元诠释反过来又丰富了

  作品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价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论据不符合“所谓过程的研究”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明清时期,《西游记》 的传播方式主要以书籍文本为主,而到了现当代,戏曲、电视等

  艺术形式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传播演绎《西游记》。

  B.《红楼梦》以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

  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C.由曹禺先生创作的戏剧《雷雨》直到今天依然常演不衰,在不同的时期,观众总能从这部作品里感受到人性的力量,并找到与戏剧美的共鸣。

  D.对于《儒林外史》的态度,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文人往往对《儒林外史》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般的大众读者却对《儒林外史》反应平平。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对于文学史研究,请依据文本谈谈邓金明与孙绍振观点的异同(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钻玉米地

  张炜

  无边无际的大玉米地里有什么?肥壮的玉米稞遮天蔽日,一片连着一片。无数的刺猬、兔子、黄狼、草獾,还有狐狸,都从里面跑出来。各种乌雀一群群钻进钻出,喧闹着。

  我们钻进玉米地,就像刮了一阵风。呼啦啦,玉米棵儿一溜儿摇动,叶子乱舞,大玉米穗子乱悠晃。如果趁月亮天里钻进去,那就更来劲了,各种声音响个不停,从声音里你就可以明白,这里面的东西和故事多了。

  小村里的人守着庄稼地过了一辈子,知道土地的脾性:能滋生各种东西,也能招引来各种东西,更能埋藏下各种东西。所以你缺了什么不用愁,只管跟土地要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