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0110字,答案扫描。

  绝密★启用前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的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景观,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如何将祖先的农耕智慧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之中,使其成为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慰藉人们心灵的文化源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它们鲜明的生态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是我们认识“三农”问题和研究乡村社会的理论基点。2016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发掘出408项具有保护潜力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遗产涵盖稻鱼共生、桑基鱼塘、草原游牧等类型多祥的生产系统,是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典范。如果能将这些遗产潜存的深厚资源挖掘利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那么乡村传统的知识系统以及与此共生的社群生活,就会转化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国的传统农业在生存资源极度短缺的自然条件下,滋养着中华民族,孕育了华夏文明,正是得益于循环永续的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就观念层面而言,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哲学思想,深度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从经验层面而论,不同季节作物种植的安排、选种和积肥技术等,无不蕴含丰富的科学道理、此外,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哪怕像山林祭祀、农事庆典、乡规民约等,均体现着对大自然的呵护意识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只是对传统的存留,还必须考虑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对农业特性、对乡村价值的再评估,是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机会的战略性保护,其终极指向是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建设。

  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而言,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要有创造性转化,产生资源效应。内蒙古敖汉旗是我国早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当地政府先后建成敖汉旗早作农业展览馆、中国小米博物馆,与国内外交流经验,让小米产业链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在河北涉县,在地方农业部门支持下,当地农民筹划成立了早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他们组织开展社区资源调查,加深了对梯田和村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使地方政府找到了脱贫攻坚的抓手,让农民看到了乡土文化资源潜藏的多功能价值,也拓宽了民间组织服务国家建设的路径。

  综观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我们认识到,如果在追逐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丧失了对这些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失去的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更是基于历史认同的安顿心灵之所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传统农业的智慧,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留住那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这不仅是弘扬农耕文化的精神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摘编自孙庆忠《植根土地的文化追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所欠缺的。

  B.要对乡村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必须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

  C.我国的传统农耕文明集聚哲学思想和科学的农业经验,形成了不曾间断的华夏文明。

  D.保护农耕文化遗产并不强调对物质的保护和利用,而是弘扬精神,提供情感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部分从文化根基、生态智慧、资源效应三个角度层层递进地论述,条理清晰。

  B.文章举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的例子,说明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储备丰富。

  C.文章结尾部分采用假设论证,论述了我国继承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立足于时代问题,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了对我国农耕文化的深入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分挖掘利用潜存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B.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既是对农业特性、乡村价值的再评估,又是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机会的保护。

  C.地方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使乡土文化资源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D.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传承,也是对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文化记忆的保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此,中国访谈网特邀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教授为您解读。

  记者: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徐祥临:亮点很多,但最突出的,一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二是在这个前提下做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总书记提出精准脱贫以来,我们就打脱贫攻坚战,主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还有农民的“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就学、就医等民生主要问题,但它并不全面。而乡村振兴要讲全面振兴,要将经济、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